首页期刊导航|山西焦煤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焦煤科技
山西焦煤科技

杨文洲

月刊

1672-0652

sxjmkj@163.com

0351-6213842

030053

太原市西矿街325号

山西焦煤科技/Journal Shanxi Coking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追踪世界煤炭开发与综合利用的最新发展趋势,报道国内外煤炭领域的技术创新动态,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斜坡山体地貌下采动诱发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潘兴磊李燕娇刘加宝叶华飞...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顺煤矿为工程背景,研究西南山区斜坡山体地貌下采动诱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通过建立带有XTDIC系统的物理相似模拟模型,模拟斜坡地貌下煤层开挖.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因采动影响出现裂隙,先前产生的离层岩层开始垮落,裂隙出现发育趋势.在关键层破断后,关键层最大下沉量达到 10.986 mm,地表最大下沉量达到 5.274 mm.证实了关键层在岩层活动中具有控制性作用.

    斜坡山体地貌采动地表移动变形关键层

    多煤层重复采动作用下覆岩裂隙发育规律研究

    詹平杨勇张涛李双利...
    6-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多煤层重复采动过程中的裂隙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了裂隙的生成、扩展及演变特征,并探讨了不同采动条件下裂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离散元分析司马煤矿预采 15#煤后覆岩裂隙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多煤层重复采动会导致裂隙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裂隙的发育受采动强度、层间距离及煤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司马煤矿 3#煤开采后,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为 104 m,裂采比为 17.3,下组煤开采后,覆岩裂隙向上继续发育至 143 m,覆岩裂隙贯通 3#煤采空区,3#煤采空区积水后会影响 15#煤的安全生产.

    多煤层重复采动覆岩裂隙离散元

    工作面回采斜穿上遗留煤柱体期间矿压显现规律

    马帅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某矿 22208 工作面回采斜穿上遗留煤柱体为工程背景,通过矿压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工作面以 11°回采斜穿上遗留煤柱体期间的来压显现特征,并进一步模拟分析了斜穿角度取值为 30°、45°、60°和 75°时工作面煤壁内垂向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回采斜穿过上遗留煤柱体期间,支架载荷平均值呈现出中间区间>机尾区间>机头区间的排列规律;工作面中间区间以不同角度斜穿上遗留煤柱体时,超前煤壁内垂向应力逐步由单峰分布形态过渡至双峰分布形态,且峰值应力基本保持在 27~30 MPa;当工作面机尾区间以不同角度斜穿上遗留煤柱体时,超前煤壁内垂向应力的峰值应力基本保持在 22~26 MPa.

    煤层群上遗留煤柱斜穿角度垂向应力

    掘进机机身位姿精确控制技术

    王凯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大、能见度低而导致掘进机机身位姿监测精确性差,影响自动截割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3 组激光束的掘进机机身位姿精确控制技术.通过激光光点最小内接圆结合,确定了激光光束聚焦特性,然后通过空间坐标矩阵转换技术实现了对掘进机机身位姿的精确定位.实际应用表明,新的机身位姿控制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井下低能见环境下的机身姿态调控难题,将机身定位误差控制在 20 mm 以内,将姿态角误差控制在 0.45°以内,满足精确截割控制要求.

    掘进机机身位姿激光束单目视觉矩阵转换精确控制

    近距离煤层群下层煤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式与错距

    刘海东蒋国庆张鹏郝阳...
    19-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上层煤的回采扰动以及遗留煤柱将影响下层煤巷道布置.为了探究近距离煤层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和错距,保证下层煤巷道围岩稳定,提升煤炭采出率,以西铭煤矿 8#与 9#煤层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不同下层煤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下的围岩应力与位移演化规律,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出考虑层间距影响的煤层群巷道合理错距.研究结果表明:内错式布置方式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性,增大内错距离有助于降低围岩变形量,西铭煤矿 9#煤回采巷道与 8#煤遗留煤柱间的合理错距为 7 m.

    近距离煤层群巷道布置方式合理错距围岩稳定

    基于PGNAA技术的高精度多元素在线煤质检测系统误差分析

    李海柱龚亚林宋青锋赵龙...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地评价范各庄选煤厂使用的基于PGNAA 技术的高精度多元素在线煤质取样检测系统的检测误差,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系统的检测误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检测误差的因素包括系统的固有偏差、系统性能比对方法的选择、数据对比过程中采制化带来的影响.经厂内化验对照,重介精煤灰分的检测精度在包含采制化误差的前提下达到了 0.23%;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性能评估,重介精煤灰分的检测精度在包含采制化误差的前提下达到了 0.12%.

    中子活化瞬发γ分析技术高精度多元素在线煤质检测系统误差分析采制化

    煤矿钻机智能电控系统设计

    武峥
    28-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矿钻机液压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员操作距离孔口较近等问题,对远程电液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的钻机远程电控系统.系统在液压控制基础上采用微控制器及CAN总线通信网络对电磁阀进行远程控制,实现钻机执行机构的远程人机分离操作,同时增设智能传感单元实时监测钻机运行状态,形成完整的远程监控及运动反馈机制,在提高钻机自动化运行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煤矿钻机远程电控现场总线实时监测

    基于近红外图像的浮选尾煤灰分检测

    徐博文徐青云杨小龙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浮选尾煤灰分是煤炭浮选过程中的重要指标.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图像的浮选尾煤灰分在线检测方法.根据图像矩确定了 6 个特征,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大部分特征与灰分呈良好的线性或二次关系.选择多项式回归(PR)、特征选择后的多项式回归(PRFS)和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PSO-SVM)3 种方法对灰分预测建模,采集煤样进行训练并验证.结果表明,特征选择后的多项式回归模型表现最佳,其均方根误差 RMSE 达到2.588,决定系数R2 达到 0.980,可为浮选智能化提供指导.

    浮选尾煤近红外图像多项式回归支持向量

    大断面强采动巷道底鼓破坏特征及锚注加固技术

    丁孝军赵勇强谢福星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综采工作面大断面顺槽经常出现的底鼓问题,以某煤矿 22108 工作面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对巷道底板破坏原因及防控手段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施工锚注工艺可对巷道底板岩石进行加固,显著提高底板岩体强度,有效降低巷道底鼓量,维护底板稳定,防止巷道变形量进一步增加.

    大断面强采动巷道底鼓锚注加固

    沁水盆地深部煤层气L型水平井排采制度的初步研究

    张文君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浅部煤层气井排采制度不能满足沁水盆地横岭区块深部煤层气 L 型水平井连续及稳定排采的生产要求,提出"一快、二慢、三等、四稳"排采思路,应用"深部煤层气五段法排采制度"后,该区块的排采连续稳定,平均每口井日产气量由 2021 年的 967 m3/d 提升到 2023 年的2 439 m3/d,平均单井煤层气产量比之前增产 152%.结果表明:排采初期根据生产实际控制液面降速,尽量增加压裂液返排率,见气后缓慢降低流压提产,产量缓慢增长到最高点后缓慢递减,可以大幅降低应力敏感,泄压半径持续向远端扩展,实现远端和近端的同步降压,拉长高产稳产的时间段,实现较短时间累计产量的最大化目标.

    沁水盆地深部煤层气L型水平井排采制度应力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