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江彦桥

月刊

1007-192X

sxlljy@vip.163.com

021-64185958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思想理论教育/Journal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沈壮海刘灿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使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质量、效益等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理念导向、过程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新命题,回应的是有效供给不足、需求日益强劲、供需连接不畅的新矛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效率、效益、效期为出发点,以创新、协同、精准、开放、高效为关键词,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人民中心、问题导向,凝聚质量、动力、效率变革的强大合力,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解题能力.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需把握十对关系

    白显良章瀚丹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迫切需要以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变革.要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深刻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即时评价与长效评价、精准评价与模糊评价、整体评价与要素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内容评价与形式评价、集中评价与分散评价、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等十对关系.这十对关系既彼此区分,又紧密关联,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科学化、规范化问题,从根本上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评价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改革路径

    佘双好张琪如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是对其作为一类课程或某门具体课程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估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以显性方式直接设立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更为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性、多重教育过程特性、实践指向性、鲜明导向性等特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还存在课程评价范围局限于教学评价、评价目标偏重总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相对单一、评价标准相对模糊以及评价方法相对简单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改革和发展应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原则,更新课程评价观念,强化过程评价,突出评价主体作用,倡导多元评价,推进课程评价改革和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陆道坤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实施中,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在评价的原则上,要坚持为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值”、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值”、围绕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值”,注重发展的过程性和综合性;在评价的理路上,要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评价为圆心,渐次延展到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以课程为单位的课程思政评价、专业课程思政群评价;在评价体系上,应立足系统性并分别从学生、教学和课程视角着眼;在评价标准上,应凸显课程的建设性、教学的形成性、学生的发展性;在评价模式上,要建立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合一的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评价模式、“文本评价+教学观察+客户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和基于协同理念的课程评价模式;在评价结果运用上,应基于循证思路,指向“主阵地”建设即卓越课程思政体系打造,“主力军”建设即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课程思政教师的造就,以及“主渠道”建设即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

    课程思政课程评价内涵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话语蕴含的辩证思维

    何锡辉王芝华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如“中与外”、“近与远”、“总与分”、“本与流”、“立与破”等,基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空境遇、目标规划、任务安排、价值指向、方法选择等内容,构成了研究和阐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话语体系的新视角.辩证思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有利于高质量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利于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话语辩证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关于“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论述探析

    申雪寒李忠军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在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进行理论把握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勾勒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而且提出了诸多关于“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的经典论断.这些经典论断为深刻理解“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的本质内涵、条件保障与生成逻辑提供了文本依据和学理支撑,也为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智慧和精神启迪.

    社会主义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保障

    余玉花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部署中包括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保障.用法治来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意味着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制度化的轨道.法治对爱国主义教育保障的首要之点就是要建制立规,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法律或法规制度.从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可行性原则出发,要形成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立法体系,以法律法规制度化的形式强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执法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是政府行政部门依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政府执法管理应当以排除妨碍爱国主义教育的诸种问题、积极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为法律责任,做到依法管理、知法管理、优化执法管理,实现最大程度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执法保障.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保障立法保障执法保障

    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多维审视

    王易陈雨萌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作为单独一部分提出,体现了网络空间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场域的重要性.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凝聚社会共识、坚持运用法律法规、坚持道德教化引导,培育正向的网络空间道德意识,建构他律的网络空间道德规范,践行自律的网络空间道德行为,针对网络道德“虚无”、“极化”、“不设防”等问题,以加强网络空间道德他律与塑造网络空间道德自律为着力点.

    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学理定位与可能性分析

    董雅华赵成林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研究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存在,在学理定位上历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的发展过程.厘清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何谓”以及“何以可能”是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应聚焦于“过程论”的学理定位,从微观与宏观维度来把握其内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与现代新技术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理论与实践难题提供了可能.

    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学理定位内涵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问题初探

    王少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是新设立的特设专业,需要及时研究其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回应了时代的特殊需求,对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对于整体性地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在招生、师资、教学模式和学科支撑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难题.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要科学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