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畅引婷

双月刊

1001-5957

skxb1973@126.com

0357-2051149

041004

山西省临汾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1973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学术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界和出版界生产了广泛的影响。被评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第六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1993年至今,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施密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王雨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密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是以解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内涵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他既不赞成哲学唯物主义从本体论的视角解释马克思的自然观念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做法,也不同意当代西方实证主义思潮和与之对立的以体验和解释的方法解释自然的做法,批评了卢卡奇所提出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的命题存在着将自然消溶于社会中的缺陷,强调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具有同哲学唯物主义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性与优先性的共同点,又反对哲学唯物主义脱离实践和人类社会历史抽象地谈论自然,并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解释为"本体论的唯物主义"的做法.施密特明确地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规定为"非本体论"的唯物主义,通过分析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得失,反对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经济决定论的解释,形成了其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施密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与卢卡奇等人的理论在价值取向和理论内容上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质,对后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施密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自然实践与中介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刍议

    王峰明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决定论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不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然而,这一理论却长期受到种种质疑和批评,这些批评既有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的,更有来自外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本文总结和梳理了围绕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展开的讨论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旨在阐明存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适合(适应)与被适合(被适应)的关系,这是一种"趋势决定"而非"起源决定",而《资本论》及其手稿对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最后,本文提出了正确分析和阐释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决定论历史决定论唯物史观马克思

    "见之于行事"与中华文明的历史意识

    陈赟
    16-2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历史观的核心,不是脱离历史事件构造历史的概念,也不是诉诸历史过程之外的终极目的,而是强调"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这样的历史观,不是追求脱离质料而仅仅诉诸形式的绝对普遍性,而是强调即事以见理的具体普遍性.由于这种历史观对不可逆的趋势和复杂情境的开放,而内涵对如下取向的自觉防御和消解:即在经验性与具体性之外另建以理性为根基的逻各斯(logos),后者要求确定性与普遍性,且只能以演绎方式与概念化运动而获得理想化模型.中华文明的这种历史观所凸显的,一方面是对历史的实践性参与,而不是对作为对象的历史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历史的连续性,换言之,人通过历史过程的绵延而获得经验,进而开启整合往古来今的历史大视野.

    行事空言具体普遍性历史连续性

    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学科意义及其与外部社会的结构关系

    吴秀明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化"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带有反思和盘点性质的一项历史重构活动.它在近些年的提出及其实践,主要是将变动无常而又繁杂无比的文学历史暂时固定住,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它较为客观和具有历史感的研究,可称为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稳定"工作.从内外关系角度考察,"历史化"还与当代中国密切相关,成为当代中国的一种文学表达.在这里,当代文学重构什么、怎样重构,都与具体的历史语境息息相关.当然,当代历史语境是动态的,它有一个时过境迁的问题,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对其"结构关系"的探讨,需要突破恒定和锁闭的思路,将其纳入特定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

    当代文学历史化学科意义结构关系超越之思

    近代列强在华竞相滥发纸币活动述论

    郭卫东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强在华滥发纸钞,因是大利所在的营生,相互间竞争激烈,显露出如下特点:发钞机构的背后是国家,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近代时段,英国占有先机;地缘优势不容忽略,俄国的财经力量不甚强大,但邻近中国,其钞票在东北、西北泛滥成灾;后起国家急不可耐,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日本、美国等;金融资本发达国家异军突起,法国在对华货币渗入方面特别积极.列强之间既竞争又勾结,结成联合对付中国的"神圣同盟",对中国的国计民生造成严重侵损,也引起中国朝野的反抗.

    外钞近代中国竞争

    新时代壮大县域经济的新思维

    许经勇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乡关系演变到今天,越来越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化解"三农"难题的制度保障.而县域经济既不同于城市经济,也不同于农村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建立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要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以要素市场化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机制.

    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就地转移劳动力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财税制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尚涛赵玉锦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然而,该地区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状况错综复杂,成为影响我国向其直接投资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营商环境及其结构进行测度,描述了沿线地区的营商环境分布,并基于国际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系统GMM法对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观与宏观营商环境对于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OFDI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持续改进相关国家的营商环境条件可以促进我国OFDI的进一步优化布局.

    "一带一路"营商环境OFDI系统GMM

    文旅融合的三重耦合性:价值、效能与路径

    吴理财郭璐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旅游发展目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相应地,政府政策也经历了从文旅结合到文旅融合的转型.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合并,也为文旅融合破除了体制壁垒.旅游的更新升级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要求加深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步伐.文旅融合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本文主要从文旅融合的价值耦合、效能耦合和路径耦合,论证了文旅融合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在价值、效能和路径上实现有机耦合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需要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前进.

    文旅融合耦合性文化治理

    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

    白平则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民主制度,是真正的、实质的民主制度,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体领导与领袖权威相统一的民主制度,是经得起社会实践检验的民主制度.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必须真正做到坚持集体领导,着力提高"一把手"的民主素养与集中能力,严厉追究"一把手"践踏民主集中制的责任,促成"一把手"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集中制制度,加快实现民主集中制具体化、程序化、法治化.

    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路径

    美国甲型H1 N1流感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卫志民胡浩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重大挑战.以2009年美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例,通过对美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梳理,总结并分析了美国防控甲型H1 N1流感疫情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结构、监测与预警、物资储备与保障、医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以及信息透明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甲型H1N1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