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黄春长

双月刊

1672-4291

Lkxuebao@snnu.edu.cn

029-85308734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刊物,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刊登数、理、化、生物环境,计算机科学,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多次获奖,被多个统计源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性磷酸盐胶黏剂和环氧树脂胶黏剂在陶质文物粘接中的对比研究

    谢丽娜李玉虎王盛霖白崇斌...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制了一种用于断裂陶质文物粘接的无机改性磷酸盐胶黏剂.实验选取在文物保护中最常用的环氧树脂类胶黏剂作对比,评价了该胶黏剂的性能.采用湿热老化和干热老化两种老化方法,通过测试胶黏剂的粘接强度、微观形貌变化和红外光谱分析其耐老化性能;通过透气性、透水性和SEM测试胶黏剂与文物本体的兼容性.结果 表明,无机改性磷酸盐胶黏剂耐老化性能强,与陶质文物本体的兼容性好,是一种新型理想的陶质文物粘接用材料.

    陶质文物粘接胶黏剂耐老化性兼容性

    七叶一枝花提取物对小鼠的止血作用

    彭一凡张欣李焘何建平...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低、中、高剂量(5、10、15 g/kg)的七叶一枝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分别作用0.5、1、2和4h后,测定小鼠的止血时间(BT)及出血量,研究七叶一枝花(陕产重楼)提取物对小鼠的止血作用.同时,采用眼眶取血测定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血小板和血液凝集指标.结果 显示:低、中、高剂量组的水提物与醇提物均可显著性降低小鼠BT和出血量,并在中、高剂量组呈极显著性降低;高剂量组在给药0.5、1和4h时BT显著性降低,在给药2h时极显著性降低,但出血量只在2h时呈显著性降低;并且醇提比水提显示出更显著的止血作用.在血小板及血液凝集指标中,血小板数目、压积、体积分布宽度及FIB均极显著性升高,但PT、APTT无显著性变化.结果 说明七叶一枝花提取物对小鼠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在醇提高剂量组作用2h时止血效果最好;其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血小板基数、激活血小板发生形变、提高FIB数值,来促进小鼠止血.

    七叶一枝花小鼠止血时间血小板凝血指标

    人工种植和野生丹参药用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何念武梁媛彭晓邦王新军...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套作和单作种植方式与野生商洛丹参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检测其丹参酮、丹酚酸和丹参多糖及总黄酮含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商洛丹参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商洛野生丹参中丹参酮、丹酚酸B、丹参多糖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925%、9.27%、3.14%和2.895 mg/g;其次是套作丹参S1和S2样品,其中S1含量依次为0.834%、7.07%、2.52%和2.666 mg/g,S2含量依次为0.848%、7.14%、2.53%和2.711 mg/g;单作丹参含量最低,但不同种植方式的丹参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套作丹参质量优于单作,可见实施经济林下套作,既能减小与野生丹参药用成分含量差异,又能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本研究可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基础资料.

    丹参套作单作药用成分

    基于COI、Cytb、EF-1α基因的蝶类系统发育分析及分化时间估算

    陈振宁汪青青陈志管德龙...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了9科48种蝴蝶线粒体基因COⅠ、Cytb和核基因EF-1α的部分序列,联合使用这三个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蝶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结合蝶类化石记录估算了蝶类各科的分化时间.结果 显示:本研究构建的蝶类科间系统发育关系和主流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眼蝶、蛱蝶、斑蝶类均为单系群,其分化时间与蝶类其他各科的分化时间接近,也应被划分为科.这一结果支持国内普遍采用的周尧分类系统.

    蝶类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分子系统学

    一种葡萄贵腐灰葡萄孢的筛选鉴定

    李爱华安荣艳刘吉彬兰圆圆...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可用于“人工贵腐葡萄酒”酿造的灰葡萄孢菌株,采用改良PDA培养基分离方法,从感染了灰霉病的果蔬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疑似菌株,在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染色下用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其rDNA-ITS序列和RAPD片段进行扩增,对ITS序列进行测序,确定其灰葡萄孢的真菌分类地位.在不同pH值、不同侵染时间下,比较模拟葡萄汁中筛选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大小由模拟汁在400 nm处吸光值量化确定.研究发现,筛选的3株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在pH值为6.0时最强,且Botrytis-C菌株活性最高,Botrytis-T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耐酸性较好;不同时间侵染的模拟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异明显,Botrytis-C所产β-葡萄糖苷酶受侵染时间的影响最大,最不稳定.确定产孢能力强的两株灰葡萄孢适用于酿造“人工贵腐酒”的原料处理,菌株β-糖苷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Bot-rytis-T用于葡萄“人工贵腐”的应用潜力更好.

    灰葡萄孢贵腐葡萄酒β-葡萄糖苷酶分离鉴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举行编委会换届大会

    张艳玲
    123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约

    124页

    人物介绍

    前插1,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