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黄春长

双月刊

1672-4291

Lkxuebao@snnu.edu.cn

029-85308734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刊物,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刊登数、理、化、生物环境,计算机科学,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多次获奖,被多个统计源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中平原城市群景观格局指数对PM2.5模拟的影响

    杨可周自翔白继洲刘焕武...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入肺颗粒物(PM2.5)与城市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是影响PM2.5的关键因素之一,探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PM2.5之间的影响机制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意义重大.基于PM2.5监测站点数据和辅助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模拟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2015-2019年PM2.5浓度,使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表征城市群土地景观破碎度的景观蔓延度指数,将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对PM2.5浓度模拟的影响,分别采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测数据和第三方空气污染数据集(CHAP)进行模型精度验证.结果显示:加入景观蔓延度指数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实测数据能力更强,验证精度和稳定性较好,拟合优度综合提升4.65%;这表明引入景观指数所构建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以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模拟关中平原城市群PM2.5浓度.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关中平原城市群PM2.5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景观格局对PM2.5的综合影响,为城市群在景观尺度的大气污染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景观格局指数PM2.5地理加权回归关中平原城市群

    砒砂岩区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

    李学峰饶良懿马凯
    12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碳含量是反映土壤碳封存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阐明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以内蒙古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为例,选取单因子(油松纯林(Pt)、山杏纯林(As)、沙棘纯林(Hr))和双因子(水平沟油松(PdPt)、水平沟山杏(PdAs)、水平沟沙棘(PdHr))6种典型的生态修复措施,并以荒草地(CK)作为空白对照,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土壤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土壤全碳(total carbon,T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60 cm土层,双因子措施比单因子措施更能有效提高SOC、TC含量;相较于对照CK,双因子措施提高SOC含量25.34%~134.50%,提高TC含量8.03%~49.70%;相较单因子措施,双因子措施下SOC含量增加2.42%~30.74%,TC含量提高3.08%~15.27%.(2)0~40 cm 土层,双因子措施SIC含量比CK低6.00%~17.54%,比单因子措施低7.43%~14.34%;而40~100 cm 土层,双因子措施SIC含量比CK高2.06%~25.26%,比单因子措施高3.12%~21.76%.(3)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未改变SOC、SIC、TC含量的垂直分布趋势;在0~40 cm 土层,SOC与SIC呈显著负相关性,SOC含量随深度增加逐级下降(降幅84.29%~88.96%),SIC含量则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增幅16.53%~40.14%);土壤TC含量趋势则与SOC 一致(降幅45.84%~58.83%).

    生态修复措施土壤碳含量砒砂岩内蒙古鄂尔多斯

    模拟降雨条件下枯落物覆盖对坡面地表和壤中流产流过程的影响

    孙旭马岚张金阁王福星...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恢复显著改变流域降雨径流过程,但植被对产流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 变雨强条件下,分析不同密度(0、300、600、900 g/m2)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枯落物覆盖下坡面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1)随枯落物覆盖密度的增大,地表产流时间延长,产流量逐渐减小;与裸土坡面相比,枯落物覆盖坡面地表产流时间延长3~8倍,地表径流量减少12.38%~53.73%.(2)裸土坡面无壤中流产生,而枯落物覆盖坡面均有壤中流产生;壤中流产流量随着覆盖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最大覆盖密度下壤中流占总径流的比重达12.45%.(3)对于枯落物覆盖坡面,壤中流一般在降雨开始后的0.5~1 h产生,产流峰值出现在降雨结束后1~2 h内,且峰值随枯落物覆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壤中流产流延续时间可达7~9 d.研究结果可为分析植被覆盖对坡面水分运动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地表径流壤中流植被枯落物模拟降雨

    作者简介

    封2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