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双月刊

sxshkxcl@qq.com

029-87817486

710061

唐延路25号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Journal shanxi sheh kexue luncong
查看更多>>《陕西社会科学论丛》(双月刊)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写作学会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省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传承文化,创新理论”为宗旨,注重学术品位、理论创新。本刊刊登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常设栏目有:专家论坛,哲学研究,历史文化,社会法学,语言文学,人文探索,三农问题,教育广角,经济管理,学术沙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西儿女多英武,精忠报国谱新篇——抗战时期丽江儿女支援前线事略

    曾禧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各族人民纷纷加入到抗日救亡的大军中.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丽江人民积极参战英勇抗敌,并以捐款捐物、配合盟军、创刊办报等多种形式支援前线,有力地推动了云南人民的抗战形势,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抗日战争云南丽江支援前线

    日俄战争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俄国观——以《东方杂志》为考察对象

    刘旭光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日俄开战以来,中国的报纸舆论纷纷对这场战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一切胜负情状各报章无不记载详尽”.关注的要点多集中在清政府的中立态度,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巨大破坏,和对战事的胜负做出了预测和一系列的讨论.但中国知识分子对这场战争的讨论并未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反而在战后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如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俄国会被蕞尔岛国的日本所打败,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等等.本文以《东方杂志》为考察对象,试就对日俄战争时的俄国观进行探讨.

    中国知识分子东方杂志俄国观

    “言”、“意”之辩——“诗言志”与“言不尽意”的矛盾性关系

    周哲光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可以言其志,但不能尽其意.作者能够反映客观现实,抒发自己的情志,但其内心深处的潜在情感难于表现给读者.而读者所期待的和所理解到的往往与诗人所欲表达的情感有差距.而作者欲使英自身的情志得以生发,让读者体验到其心境,则需要二者通过心灵的契合交流,从而达到共鸣状态.

    诗言志言不尽意共鸣知音

    从几个汉字看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与习俗文化

    袁德栋周飞
    54-5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这种以形表意使我们能通过字形,寻找到古时候相关的社会的文化习俗.本文通过一些亲属称谓词和与婚嫁相关的字词,来寻找古时候中国的婚姻制度和婚俗习惯.

    汉字婚姻习俗

    浅析“其”字用作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现象

    李树珍
    56-5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其”字是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的一个第三人称代词,但它偶尔也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本文主要对“其”字在古代汉语中用作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对相关语例的分析,简单阐述“其”字这种特殊用法的修辞心理学意义.

    "其"字人称代词活用

    不定量词“些”在语法中的探析

    张秀杰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些”在近代汉语中成为不定量词,主要表示“少量”,常用于口语.笔者通过不定量词“些”在语法中的表现,发现“些”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首先对其来源进行了一下梳理,加深了对“些”的了解;然后主要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法讲义》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为语料来源,试图对不定量词“些”在语法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进行探讨;进而列举了“些”的四种句型模式,加深对“些”的认识;最后笔者提出了不定量词“些”的陌生化现象.目前,相关学者对不定量词“些”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主要停留在和不定量词“点”的对比研究中.因此,对不定量词“些”的问题的探讨是有深刻意义的.

    不定量词"些"一般性特殊性句型模式陌生化现象

    《诗经》风诗中的心理描写

    董维纳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风诗所描写的不论是礼乐文化的显现抑或男女个性的张扬及劳动者的不平之鸣,都体现出先民丰富的心理世界.本文拟从诗歌的起源入手,探究《诗经》风诗所显现的先民的丰富心理.

    《诗经》风诗心理描写

    浅析林黛玉性格中的几对辩证因素

    王瑜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红楼梦》在各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就足以配得上这一评价,尤其是在写入的方面.本文尝试以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为例,挖掘她性格中的几对辩证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探讨作者刻画“真的人物”的辩证思想.

    "真的人物"辩证思想无礼与尊礼小性与大度冷与热

    白族大学生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周晓倩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族大学生作为同时掌握白语和普通话的双语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为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频繁地进行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既是一种交际手段,也体现着这些白族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语言态度.本文通过语境和心理两部分对白族大学生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

    双语者语码转换语境心理母语忠诚语言迎合

    《诗经·七月》题旨解析

    陈谊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中的作品因时代久远,大多不可确解.《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篇,所涉及的问题尤其多.本文主要探讨本诗的诗旨,力图通过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解析来对此问题进行一番有益的探索:一是把其放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解读,考虑当时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另一则为努力还原历史,充分把握作品的时代情感.

    七月历史环境时代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