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Journ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峡工程建设及其运行调度对秭归库首地区气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赵洪猛孙朋飞夏立忠吴永红...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型水利工程自2003年蓄水至今已有20年,但其对局地气候、生态等的影响仍不清楚,评估其对库区生态环境、气象及水资源动态的影响是保证三峡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秭归典型区水土保持监测站长期观测结果,从地面常规气象、典型径流场监测及老鹰沟小流域监测探讨三峡工程建成及其运行调度对库首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三次蓄水后扩大了水域面积及库容量,导致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均先下降后上升,且三次蓄水后的第二年降雨量均有所增加,提高了最低气温及地面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宜居性;农业工程措施如间作白三叶草、黄花菜植物篱笆可以有效降低坡耕地径流量及径流泥沙量,降低农田有机质和氮磷等养分流失,对于减少面源污染、维持土地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由于农业生产排放,老鹰沟小流域氮素平均含量为16.45 mg/L,氮素超标严重,应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健康.综上所述,三峡工程的建设及其运行调度降低了局地年度气温波动幅度,对当地气候具有长期影响,合理农业工程措施有助于降低水土流失,仍需进一步完善环保措施,维持三峡库区生态平衡.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气象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及治理研究

    赵院程卓常丹东曹文华...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环节,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水土流失是影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制约库区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的关键环境问题之一.2020-2022年,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站组织实施了基于遥感技术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合野外考察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库区土壤侵蚀因子与侵蚀模数进行计算,并对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林地和耕地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区域;(2)在相同的土地利用模式下,地形较陡的区域更易发生强度较大的水蚀;(3)2020-2022年,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约为264 km2/年,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则以865 km2/年的速率增加,取得较好治理效果.在进一步工作中,可针对性地在坡度较大的水蚀区进行合理的水保措施布设,以进一步提高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本研究可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措施规划以及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模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

    三峡库区不同种植制度的坡地水土流失特征

    顾朝军黄立文冉玲玲龙翼...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剖析农业种植制度对库区水土流失的季节性影响,有助于深刻认识库区农业区域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基于2018-2021年共4年期间中国科学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站自有粮油作物、蔬菜作物、柑橘果园、灌草撂荒4种种植制度小区的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库区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4%~75.8%,年内中雨发生频率最高,占73.63%,大雨次之,占19.78%,暴雨频率最低,占6.59%.4种种植制度小区中,柑橘果园的平均径流深、土壤侵蚀强度都最大,表明柑橘果园是该区域重要的水土流失源地.蔬菜作物和粮油作物是库区坡耕地的主要农作物,地块耕作频繁,易于发生水土流失,但不同种植制度下的作物生长周期、田间管理措施存在明显差异,对植被覆盖度、土壤紧实度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地表径流发生和土壤侵蚀过程.因此,对于三峡库区侵蚀性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和不同种植制度田间耕作管理、植被覆盖的季节性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以有效保护农业土壤资源.

    三峡库区种植制度坡耕地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