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于明江

双月刊

1671-0126

zy-bjb@163.com

0351-4293234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22号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KB1/Akt/mTOR通路介导调控胶质瘤细胞对抗EGFR抑制剂耐药研究

    田松朝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LKB1/Akt/mTOR信号通路在胶质瘤细胞对抗EGFR TKI的耐药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在EGFR野生型和EGFR vIII的U87细胞中,应用EGFR TKI厄洛替尼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EGFR/EGFR,pAkt/Akt,pS6K/S6K,pERK/ERK,pSTAT3/STAT和LKB1蛋白,采用LKB和Akt抑制剂处理观察EGFR野生型和EGFR vIII的U87细胞,以及荷瘤鼠肿瘤大小.结果:在EGFR野生型和EGFR vIII的U87细胞中,厄洛替尼处理后Akt和S6K磷酸化和LK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EGFR磷酸化降低,而ERK和STAT3磷酸化无变化.LKB抑制剂和Akt抑制剂可克服厄洛替尼耐药,增加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荷瘤鼠肿瘤大小.结论:LKB1/Akt/mTOR通路参与胶质瘤细胞对EGFR TKI耐药,通路抑制剂可改善TKI耐药,这为胶质瘤克服EGFRTKI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KB1Akt

    维生素D和IGF-1水平与学龄儿童矮小症患病的关系研究

    刘京涛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学龄儿童矮小症患病的关系.方法:将260例矮小症患儿分为GH缺乏症(GHD)组(129例)和特异性矮小症(ISS)组(13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身高正常的学龄儿童215例为正常组,比较3组身高、体重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IGF-1、GH水平,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清25-(OH)D、IGF-1水平与矮小症患病的关系.结果:3组身高、体重、BMI、骨龄及血清25-(OH)D、IGF-1、GH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GHD组患儿最低,ISS组次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IGF-1水平是影响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矮小症患儿血清25-(OH)D、IGF-1水平低于正常儿童,25-(OH)D、IGF-1缺乏是学龄儿童矮小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维生素DIGF-1学龄前儿童矮小症

    血清CRP和PCT水平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效能的影响

    杨伟焕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采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联合检测对其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败血症新生患儿5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6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CRP、PCT水平及血清CRP、PCT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CT较对照组高;血清CRP、PCT联合诊断败血症敏感度、准确度高于CRP、PCT各单项检测,且漏诊率低于CRP、PCT各单项检测;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水平联合诊断败血症特异度及误诊率与各单项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PCT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呈高表达,且两项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败血症敏感度与准确度,减少漏诊,有利于临床及时对症治疗.

    诊断效能新生儿败血症联合诊断诊断敏感度C反应蛋白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效果观察

    许先霞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抗菌药物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67例,按治疗方案分组,参照组83例采取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84例采取乳酸菌阴道胶囊+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5(IL-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05%较参照组84.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5、hs-CRP、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5、hs-CRP、IL-6、TNF-α水平较参照组低,IL-10水平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乳酸菌阴道胶囊+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机体局部炎症水平.

    乳酸菌阴道胶囊抗菌药物戊酸雌二醇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临床效果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王鹏赵利涛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采取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4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均分两组,各组27例.参照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试验组采取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出血量、VAS评分、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椎体高度.结果: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出血量相比于参照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椎体高度相比于实验组较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治疗中,均具有较优的效果,且行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和较少的出血量,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较优,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两种影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任峰博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DS-CTA)及数字血管造影(DSA)两种影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CTA及DSA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检出率,采用两种检测方式测量瘤体的长轴、短轴及瘤颈.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式测量瘤体的长轴、短轴及瘤颈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与DSA无明显差异,可作为无创检测方式应用.

    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PV持续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贾桂英申素君郑蕊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纳入行LEEP术治疗的CI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3~7 d行LEEP术,观察组于LEEP术后7d加用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排液时间及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并于术后4~6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及HPV基因芯片检测,评估CIN治疗疗效及HPV持续感染情况评估,复诊取患者阴道分泌物,比较两组阴道微环境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阴道排液量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CIN病变治愈率及HPV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微环境恢复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分泌物pH及Nugne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可明显减少CIN患者LEEP术后阴道出血及阴道流液,加快创面愈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清除CIN术后HPV持续感染,预防CIN复发.

    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阴道微环境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李华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中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用药剂量为5 mg/d,观察组为12.5 mg/d,对比两组绝经诱导情况、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与子宫大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诱导绝经成功率为88%,高于对照组62%;观察组子宫切除率、阴道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与肌瘤大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推荐采用12.5 mg/d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临床疗效

    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临床分析

    韩宁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腹部超声诊断,并分析其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腹部超声与病理检查宫外孕分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部超声与病理检查宫外孕各项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腹部超声诊断漏诊1例,漏诊率为1.25%;误诊2例,误诊率2.56%,其中1例误诊为黄体囊肿破裂、1例误诊为盆腔炎.结论: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具有安全、无痛、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宫外孕腹部超声临床价值

    CTA联合血浆中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张强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浆中D-二聚体(DD)检测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4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和血浆DD检测.比较CTA和血浆DD联合诊断与单一诊断的准确性.依据欧洲心脏病协会(ESC) 2008 APE危险分层标准将74例患者分为低危组(31例)、中危组(35例)和高危组(8例).比较3组患者肺动脉栓塞指数(CTI)、主肺动脉横径(MPA)和血浆DD水平差异.结果:CTA和血浆DD联合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单独诊断;CTI、MPA、血浆DD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和血浆DD联合诊断APE的准确性高于单一诊断,且在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中检测结果中存在差异性,可作为APE诊断和危险分级的判断依据.

    CTAD-二聚体APE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