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于明江

双月刊

1671-0126

zy-bjb@163.com

0351-4293234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22号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P-ELISA、TRUST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王登峰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19例疑似梅毒患者血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血清均使用TP-ELISA、TPPA、TRUST等方法进行检测,以TPP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TP-ELISA法、TRUST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梅毒感染的价值.结果:219例疑似梅毒患者中130例诊断为梅毒.TP-ELISA法检测199例符合诊断;TRUST法检测175例符合诊断;TP-ELISA+TRUST联合检测209例符合诊断.TP-ELISA+TRUST组对疑似梅毒诊断准确率高于TP-ELISA组和TRU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LISA法和TRUST法对梅毒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7.69%和70.77%,特异度分别为95.51%和93.26%,约登指数分别为0.8320和0.6403.而TP-ELISA+ TRUST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分别为94.62%、96.63%、0.9125.结论:TP-ELISA、TRUST两种方法诊断梅毒感染快捷、实用、操作简单,但单独使用灵敏度相对较低,漏诊率较高,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灵敏度,增强发现患者的能力,减少漏诊的发生,对梅毒感染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诊断

    异丙托溴铵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王保健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异丙托溴铵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各57例.布地奈德组予以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组在布地奈德组基础上予以异丙托溴铵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SpO2].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 (54/57)较布地奈德组82.46% (47/57)高;联合组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布地奈德组短;治疗后联合组PaCO2较布地奈德组低,SpO2较布地奈德组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喘息、咳嗽等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

    缩宫素联合官腔下段放置双腔球囊在引产中的应用分析

    张志萍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缩宫素联合官腔下段放置双腔球囊在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0例需引产分娩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缩宫素促宫颈成熟进行引产,观察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联合宫腔下段放置双腔球囊促宫颈成熟进行引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行引产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成熟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引产后,观察组患者宫颈成熟率及Bisho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缩宫素联合官腔下段放置双腔球囊促宫颈成熟进行引产,操作方便、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缩宫素宫腔下段双腔球囊引产

    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晚期患者效果及对相关标记物的影响

    张慧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标记物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38例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19)与研究组(n=19),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同时对相关标记物的变化做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CO、SV、LVEDD及LVEF等指标均改善明显,且研究组co、LVEF及SV要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cTnL、NT-proBNT、CRP、NE及ET-1等指标均水平有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左西孟旦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晚期,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收缩能力与心功能,使其心衰程度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左西孟旦心力衰竭晚期相关标记物

    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王中卿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益气养阴化痰毒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行化学药物治疗,试验组行化学药物联合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近期总缓解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低,近期总缓解率与KPS评分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药物联合益气养阴化痰毒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近期总缓解率与KPS评分,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中医症状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化疗益气养阴化痰毒中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分析

    徐丽苹于会生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HP阳性胃溃疡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对比两组HP清除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干扰素γ(INF-γ)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组织caspase-3、INF-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联合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可提高HP清除率,降低胃黏膜组织caspase-3、INF-γ表达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胃溃疡HP阳性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

    乔芳珍王晋喜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小肝癌患者纳入本次试验,随机均分为两组,将采取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治疗组,将采取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就两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ALT和AST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较对照组26.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较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更佳,更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小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肝功能并发症

    8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复苏体会

    贺巧云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及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体会.方法:分析总结82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及复苏体会.结果:不同孕周娩出的新生儿的窒息率不同.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羊水异常、产程异常、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和早产等;82例窒息的新生儿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做好产前保健,防治有关合并症,产时对具有窒息高危因素的孕妇做胎儿重点监护,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新生儿窒息窒息原因复苏体会

    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破损率的研究

    周璐马姝丽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破损率,提升药品管理水平.方法:运用数据查检、柏拉图、系统图等品管工具,统计药品破损情况,分析药品破损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PIVAS药品破损率由改善前的0.52‰降至0.23‰.结论:品管工具能有效提高PIVAS药品管理水平,降低药品破损率.

    品管手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破损

    太原市8~9岁儿童患龋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勇坚高秋香张卿魏星...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太原市城乡8~9岁儿童龋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太原市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太原市9所小学8~9岁儿童1469名(城区儿童783名,乡村儿童686名)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患龋情况及牙菌斑指数,并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受检儿童总患龋率83.66%,城乡儿童患龋率、龋均、牙菌斑指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家长职业、儿童每天刷牙次数、单次刷牙时长、吃甜食频次、喝饮料频次、家长对牙齿健康的态度、什么情况下看牙等均是龋齿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8 ~9岁儿童(尤其是乡村儿童)为龋病高发人群,龋病的发生与家庭状况、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因素关系密切.应大力加强学校及家庭的口腔健康教育,特别关注乡村儿童的龋病防治问题.

    龋病患龋率回归分析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