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张喜德

双月刊

2096-1340

shxzhzs@163.com

029-38185250

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药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重点面向从事医学教育、临床医师、科研研究的人员。办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为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服务,面象教学、科研、医疗一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毒邪研究及相关问题探讨

    张惜燕邢玉瑞胡勇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毒邪的含义、分类、特性、致病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构建毒邪致病的因、机、证、治理论体系.毒邪指致病强烈深重、顽固复杂的邪气;毒有内外之分;损正、伤血、损络是毒邪主要的致病特点;毒邪的治疗包括常规解毒法、排毒解毒法和特定解毒法.由于毒邪实质不清,导致在临床运用时毒邪致病的特异性临床表征以及解毒法的内涵亦不明确.鉴别和明晰毒邪实质,是促进毒邪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推动毒邪病机理论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关键.

    毒邪含义分类特性致病解毒理论体系

    痒的机理及火针止痒探析

    李洋洋赵党生刘志杰曹思齐...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瘙痒(Pruritus)为一种引发人们强烈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是诸多皮肤病和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以近年来关于瘙痒发生机制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对几种常见致痒源发生机理的研究及阐述火针止痒的作用,为临床上对因治疗瘙痒有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瘙痒机制瞬时受体电位G蛋白耦联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火针

    汗出异常浅析

    李长青陈冬雪牛小琴丁鑫...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汗出异常是中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目前并无对该病证定义的内涵与外延作系统研究,通过查阅古今中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临证经验,从汗量多少、汗液性质、汗出时间和汗出部位异常几个方面对汗出异常含义加以界定,并对常见6种汗出异常加以梳理,旨在申明汗出异常一证内涵,为中医临床提供理论指引.

    汗出异常中医理论研究汗量汗液出汗时间出汗部位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失眠组方用药规律探析

    呼兴华赵奕淇刘厚利赵凌宵...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分析、挖掘治疗失眠相关组方的用药规律,探讨失眠与食积、痰湿等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19年)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内服方剂治疗失眠的文献,共收集医案114则(方剂118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及方剂演变特点,获得"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失眠的关系.结果 所收集医案中频次前5位的证候,分别是痰热内扰、食滞胃脘、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虚弱;频次前6位的症状,分别是心烦、头晕、多梦、倦怠乏力、腹胀、口苦;频次前5位的治则治法分别是和胃、化痰、清热、健脾、消食.118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半夏、甘草、茯苓、陈皮、枳实;118首方剂中使用中药以温性、寒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多,以甘味、苦味、辛味药物居多,药物使用归脾、胃、肺经药物为主;所收集方剂中药组出现频率前3的组合:半夏—陈皮,半夏—甘草,半夏—茯苓;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7组.结论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治疗失眠,多应围绕痰热内扰、食滞胃脘、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虚弱等证候展开辨证,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可为临床治疗因胃气失和引起失眠提供了辨证与用药指导.

    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痰热不寐数据挖掘

    国内近5年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取穴规律探析

    姜楠李梦醒王浩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研究国内近5年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用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近5年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Modeler 18.0建模,进行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标准文献81篇,总腧穴103个,总频次781次.主要腧穴为:百会、太冲和内关等,以督脉为核心,多分布于头面部,特定穴中五输穴最多,当支持度>30%,置信度>75%时,内关—百会配伍频次居首位.结论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规律明显,以督脉为主,多依据经络、腧穴特性等选穴,筛选出百会、内关、神庭、神门、四神聪、三阴交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基本处方.

    卒中后抑郁针刺取穴规律频次分析关联规则

    温度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姜黄素的控制释放研究

    魏蕾焦韵苹李娜李阳...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活性分子,其较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在伤口修复抗炎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较差的水分散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本研究采用一锅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接枝双键的Pluronic F-127(PF127-DA)、葡聚糖及双丙烯酰胺(Bis-acrylamide,BIS)混合,在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APS)引发、四甲基乙二胺(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TEMED)催化下成胶,通过水凝胶负载姜黄素的方式大大扩大了姜黄素的应用场景.方法 利用Pluronic F-127(PF-127)胶束包载姜黄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oly-(N-isopropylacrylamide),PNIPAM]温度响应释药.结果 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能,溶胀性能,均匀的孔结构以及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结论 该新型水凝胶极大地提高了姜黄素的水溶性和达到对姜黄素的控制释放,将在温度响应载药水凝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姜黄素N-异丙基丙烯酰胺PluronicF-127载药水凝胶

    甘草泻心汤联合血竭对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

    李敏刘肖徐小波李天然...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草泻心汤联合血竭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抗炎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5只空白组和75只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3%DSS自由饮用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大鼠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甘草泻心汤+血竭组各25只,甘草泻心汤+血竭组每天给予甘草泻心汤6 g·(kg·d)-1、血竭375 mg·(kg·d)-1混悬液灌胃,柳氮磺吡啶组每天给予柳氮磺吡啶450 mg·(kg·d)-1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5 mL/只灌胃,连续灌胃7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结肠HE染色后炎症程度,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CMDI)及病理组织学(HS)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低于空白组,DAI、CMDI、HS评分及血清IL-6、TNF-α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泻心汤+血竭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泻心汤+血竭组HS评分及血清IL-6、TNF-α含量低于柳氮磺吡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泻心汤+血竭组与柳氮磺吡啶组间大鼠体质量、DAI、CM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泻心汤联合血竭灌胃能改善核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症状,降低UC大鼠结肠DAI、CMDI及HS评分,抑制UC大鼠血清IL-6、TNF-α的表达,具有明确的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

    甘草泻心汤血竭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病理炎症细胞因子

    太子参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研究

    郭承军张宁迟名锋张晓丽...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太子参所含具有种属特征的环肽类成分为目标,建立一种可用于太子参药材及复方中太子参定性鉴别的专属性强、耐用性良好的薄层色谱方法,为新版药典太子参定性鉴别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环肽类成分的理化特性及相关文献报道,筛选具有普适意义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对薄层色谱条件的关键参数如展开剂、酸解的盐酸用量、酸解时间、酸解温度等进行优选,并应用优选的方法对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常用市售含太子参中成药进行验证.结果 不同产地的太子参药材色谱与太子参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可检出特征斑点;而含太子参的部分市售中成药供试品色谱中,复方太子参颗粒、健胃消食片与儿宝颗粒均检出太子参特征斑点,肾衰宁胶囊有干扰,供试品制备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改进.结论 文中建立的太子参定性鉴别方法得到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高,专属性强,耐用性良好,将为新版药典中太子参药材定性鉴别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太子参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太子参环肽

    强脊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6、IL-23影响的临床研究

    李江徐斌乔治谭龙旺...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杨毓华教授验方强脊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以及对AS患者Th17细胞(T helpcell 17,Th17)及相关因子IL-6、IL-23的影响.方法 患者分为验方中药组与柳氮磺嘧啶对照组,分别用药治疗2月.对中药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血沉、HLA-B27检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所有病例治疗前进行抽血采样,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相关细胞因子IL-6、IL-23.治疗2月后再次进行抽血采样,组间进行标本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Th17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P<0.05),并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杨毓华教授验方强脊方可以减少AS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6、IL-23,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其疗效与柳氮磺嘧啶无明显差异.

    强直性脊柱炎Th17细胞中药IL-6、IL-23

    化痰活络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型)临床研究

    王佩雷亚玲曹瑾温上彬...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化痰活络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干预及醒脑静注射液,20 mL,1次/日,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我科协定方化痰活络饮,200 mL,2次/日,口服,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NIHSS评分、有效率及脑损伤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损伤血清指标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较大幅度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活络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能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型)患者脑损伤血清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化痰活络饮醒脑静注射液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