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张喜德

双月刊

2096-1340

shxzhzs@163.com

029-38185250

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药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重点面向从事医学教育、临床医师、科研研究的人员。办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为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服务,面象教学、科研、医疗一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足浴法联合吡贝地尔治疗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研究

    江欣王亿平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法联合吡贝地尔治疗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urem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u-RL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透析患者伴不宁腿综合征(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吡贝地尔50 mg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中药足浴,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国际不宁腿综合征自评量表(IRLSSG)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血生化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60.00%(18/30),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IRLSSG、PSQ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法联合吡贝地尔治疗透析患者伴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较显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中药足浴不宁腿综合征吡贝地尔透析睡眠质量

    头部循经刮痧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紧张型头痛的疗效评价

    侯媛媛张慧孙雯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紧张型头痛治疗中头部循经刮痧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诊治8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各分别随机纳入40例,治疗时,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头部循经刮痧治疗.结果 ①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VAS、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④脑血流:治疗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紧张型头痛应用头部循经刮痧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时,可快速改善头痛症状,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紧张型头痛头部循经刮痧重复经颅磁刺激

    中药涂擦联合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孙晓洁陈立恒仇永锋邰苗...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涂擦联合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涂擦联合静脉泵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静脉泵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粘度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血浆粘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涂擦联合静脉泵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疗效显著.

    中药涂擦静脉泵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阮诗兰周胜利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痛风宁汤内服加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治疗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自拟痛风宁汤内服加如意金黄散外敷,两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改变.结论 自拟痛风宁汤内服加如意金黄散外敷,能有效降低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痛风宁汤如意金黄散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追风关节丸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肝肾亏虚、瘀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白艳荣徐军建吴茜张敏...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追风关节丸治疗肝肾亏虚、瘀血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9年7月我科收治的符合肝肾亏虚、瘀血痹阻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追风关节丸,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VAS)、膝部评分(Lyshom)、膝关节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沉、C反应蛋白、软骨厚度,记录治疗周期内的安全事件,评价追风关节丸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得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量表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Lyshom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 追风关节丸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肝肾亏虚、瘀血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追风关节丸硫酸氨基葡萄糖骨关节炎肝肾亏虚瘀血痹阻

    针药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残余腰背痛临床研究

    安岩李巍张兴盛宋国瑞...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残余腰背痛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n=35例给予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n=35例给予塞来昔布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节段、术前VAS评分、术前ODI指数一般资料;术后48小时、治疗后2天、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ODI指数和中医症候评分,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节段、术前VAS评分、术前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48小时VAS评分、ODI指数和中医症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天和治疗后2周VAS评分、ODI指数、中医症候评分组间比较及配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残余腰背痛针刺补肾活血汤

    百笑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

    乔雪奇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百笑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60名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训练,治疗组予以盆底肌训练联合百笑灸治疗.共治疗8周,4周后随访.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期对两组进行平均24 h漏尿次数、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评估,治疗前后进行膀胱颈移动度评估.结果 ①平均24 h漏尿次数: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漏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随访期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漏尿次数均少于治疗前(P<0.01),随访期漏尿次数较治疗后比较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漏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漏尿次数减少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漏尿量均少于治疗前(P<0.01),随访期漏尿量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漏尿量均少于治疗前(P<0.01),随访期漏尿量较治疗后比较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漏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漏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③膀胱颈移动度: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前膀胱颈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百笑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

    百笑灸盆底肌肉训练女性应力性尿失禁

    基于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探究黄芪葛根汤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闫浩刘潇潇于春雪孙轲强...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葛根汤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芪葛根汤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 和OMIM 查找疾病的相关靶点基因,将药物有效成分靶标与疾病靶标映射;采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蛋白互作核心基因.将活性成分与核心基因的前3 个做分子对接.利用Bioconductor进行GO 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黄芪葛根汤的活性成分59 个,药物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135 个;蛋白互作网络中核心基因为EGFR,IL6,MYC 涉及Prostate cancer,p53 signaling pathway,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通路.结论 初步揭示了黄芪葛根汤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形式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为黄芪葛根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芪葛根汤糖尿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山茱萸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姜海慧张化为姜祎宋小妹...
    13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山茱萸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多个数据库挖掘山茱萸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 和OMIM 数据库查询与肝损伤相关靶点.通过venny 获取山茱萸抗肝损伤的潜在靶点,通过R 进行GO 与KEGG 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活性成分成分-相关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采用DiscoverStudio 2016 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 共查询到235 个山茱萸候选成分,筛选了32 种有效成分且与肝损伤相关靶标有PIK3R1、MAPK1、TP53、HSP90AA1等333 个,GO 与KEGG 分析得到其机制与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vascular process in circulatory sys-tem、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 等生物过程和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等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茱萸活性成分与潜在的核心靶点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该研究从靶点、通路、分子对接多方面验证了山茱萸抗肝损伤有着抗炎、抗氧化等潜在功效,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山茱萸肝损伤网络药理作用机制分子对接

    新冠疫情视域下中医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刍议

    王东军张颖焦锟关媛媛...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预防医学人才是中医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是我国公共卫生行业新生力量.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人才结构单一、中医特色预防医学人才缺乏等短板.中医院校应完善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中医预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竞争力.培养一批学贯中西、医防结合具备扎实的中、西医理论,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系统防疫机制的现代中医药人才队伍,打造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新冠疫情防控需要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又精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复合型人才.中医预防医学本科教育应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一批掌握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多种综合卫生服务本领的中医预防专业人才,满足基层公共卫生的发展需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共卫生中医预防医学中医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