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课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研究

双月刊

思想政治课研究/Journal Sixiang Zhengzhike Yanjiu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张梅任远见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目标、推进思政课程全方位衔接、突出全学段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思想方法的维度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蕴含的内在思维逻辑,以战略思维统筹建设全局,以系统思维协同建设要素,以创新思维提升建设质量,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思政课教育体系.新时代背景下,应以目标为导向把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战略定位、以守正创新为基础衔接一体化教学内容与方式、以高质量为任务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通过各层面整体布局,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最终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实效.

    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大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

    贾钢涛叶丹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所作的重要指示生动展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推进思政课建设、接续奋斗办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的使命担当,深刻标注了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是新时代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遵循.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展开,强调了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提出了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原则,明确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的实践要求,规定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评价标准,指出了建强教师队伍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不仅从理论上系统阐释了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何以可为,而且从实践上擘画了思政课建设改革的行动方案,为培养造就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思政课建设规律性认识守正创新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辩证分析

    李明宇李寒琦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是构建高校思政课生态系统必须辩证对待的问题.作为"智慧工具",它拓宽思政课育人的时空场域,提升教育内容的效能性与精准性,增强教育评价的系统性与全面化,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也存在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受限制、算法自身局限性、意识形态与数据失范的双重投射等不同维度的问题.对此,必须在"变"与"不变"中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辩证关系,在互促共生中建构"人工智能+思政课"话语生态,在未焚徙薪理念下强化技术应用的伦理规范,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生成式人工智能思政课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四十周年研讨会暨第六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会议综述

    杨玲艺刘曼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的发展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过程,为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研讨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四十周年研讨会暨第六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守正与创新、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守正创新

    阐释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创新力作——评《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早期传播研究(1899-1927)》

    李爱军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