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钱荣钧

双月刊

1000-7210

0312-3822282 3822804

072751

河北省涿州市11信箱石油学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Journal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勘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以及石油物探的装备制造、计算机技术、人物介绍、经验交流等。主要读者对象是石油、地质、矿山、煤炭、冶金、工程、水文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保幅逆散射成像条件的全波场偏移方法

    徐洁杨继东王扬州黄建平...
    9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波传播机制与成像机理逐渐成熟化、系统化,对于多次散射波的处理不再局限于噪声去除,而是将其用于高精度地震成像.不同于基于单次散射的常规成像方法,全波场偏移是一种基于多次散射假设与反演理论的数据驱动成像方法.基于逆散射成像理论,对现有全波场偏移的成像条件进行改进,发展了一种保幅逆散射成像条件,实现了高精度地震成像.该成像条件是通过对已有的直达波估计与下行格林函数互相关成像条件添加拉普拉斯滤波和照明项,衰减后向散射并补偿深部能量.相较于原有成像条件,改进后的保幅逆散射成像条件对于复杂构造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和更强的适应性.数值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成像条件全波场偏移保幅逆散射多次散射波成像条件

    利用聚类算法提高微地震初至拾取的稳定性

    龚屹孟庆利蓝加达单中强...
    11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且准确地拾取有效信号的初至是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微地震初至拾取算法是能量比算法,该算法应用简单且拾取效率高.但是能量比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算法的抗噪性较差,拾取误差较大.为此,将聚类算法应用于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改进现有拾取算法.首先通过能量比算法对微地震初至进行一次拾取;然后通过聚类算法对一次拾取结果进行优化,提取其中的小误差初至;再对提取出的小误差初至的分布进行拟合,根据分布规律校正误差较大的初至;最后以优化后的初至为中心开时窗并利用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算法对微地震信号进行精细拾取.该算法结合了能量比算法和AIC算法的优点.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拾取精度和抗噪性,而且可以有效识别多震相初至.此外,该算法的运算效率很高,适用于现场实时处理.

    微地震监测初至拾取能量比算法AIC(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聚类分析

    本期广告索引

    121页

    重构震源振幅谱一致性的吸收参数反演方法

    马雄申天赐李国发桂志先...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是两种工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品质因子Q反演方法,它们主要依靠地震振幅谱的某个单一属性(对数谱比斜率或者质心频率)对地层吸收参数进行估算和反演,因而反演结果很容易受到地震噪声和波场干涉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重构震源振幅谱一致性的地层吸收参数反演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地震信号沿射线路径向震源位置反向传播,并进行吸收补偿,然后利用地震信号在震源位置重构的振幅谱一致性进行地层吸收参数反演.该方法既不需要已知震源子波,也不需要提取地震信号振幅谱的某个特定属性,具有提高地层吸收参数反演精度的潜力.模型实验表明:相较于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和更强的抗噪性.M区块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后续的吸收补偿提供高精度的吸收结构模型,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吸收参数反演振幅谱一致性反向传播吸收补偿吸收结构模型

    基于地震波波形相似的薄互层识别方法

    赵书栋宋建国雷刚林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目标储层大都具有薄、小、深、碎的特点,高精度薄互层识别成为储层预测的热点和重点.目前常用的时频分析方法和谱分解技术受限于地震数据,无法满足薄互层精确刻画的要求;高分辨率反演方法也因地球物理反演的非线性特征导致结果存在多解性.为此,提出基于地震波波形相似的薄互层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波形库思想,构建井旁道—测井敏感曲线波形库;之后利用改进Manhattan距离联合线性相关系数法计算波形相似度,进行波形匹配;最后将波形相似度作为唯一驱动,建立地震数据与高分辨率测井数据间的数学联系,最终得到高分辨率处理剖面.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地震、测井数据分别具有的横向和纵向高分辨率优势,能够有效识别薄互层目标,极大地降低了反演结果的多解性.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纵向分辨率,对调谐尺度内的薄互层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分辨率波形库波形相似波形匹配薄互层识别

    基于α-shape和多边形偏置的断层自动提取方法

    颜世翠王树华张娟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层解释在储层预测和地质建模中至关重要,目前采用人工方式解释断层工作量大、效率低,不能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精细要求.为此,以传统相干属性或断层智能预测数据体分析、优选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α-shape和多边形偏置的断层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通过人机交互确定目标断层位置;其次研发并利用α-shape断点边缘提取算法和倾角约束多边形偏置算法,实现对断层空间边界的精确刻画;最后以该边界为约束条件设置目标断层重合度阈值,约束区域生长算法的延展范围,完成三维断层自动提取.所提方法在胜利油田多个地区应用均取得较好效果,在征6地区刻画断层空间展布形态,断层完整性及精确度明显优于某商业软件;在辛50地区开展断层自动提取,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断点边缘提取倾角约束多边形偏置算法断层重合度阈值

    基于充电导体模型的水力压裂电磁响应特征分析

    李帝铨李富张乔勋黄亚...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非常规、超低渗油气资源的大力开发,压裂监测技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电磁法在地球物理探测方面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探测深度大等优点,但面对大深度压裂环境,电磁压裂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亟须论证.基于充电导体和电偶极源扩散电磁场理论,首先构建了不同深度和不同长度下的裂缝压裂模型,分析了各模型的地面总场及异常场的电磁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井地电磁法进行压裂监测时,观测总场对裂缝长度增加引起的电磁响应不敏感,异常场存在低值带;深度为4000m时,电磁异常小于1%,深度越大异常场衰减越严重,且相邻测点间异常场的绝对值与深度呈负相关,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难以兼顾探测精度与探测深度.然后,通过建立压裂监测物理模型,分析实测数据电磁异常曲线特征,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最后,结合前人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的测网式电磁法压裂监测观测系统,对测区范围与测点间距进行合理约束,系统具有野外施工简捷、监测深度大等优势,为电磁法压裂监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充电导体电磁监测探测深度低值带水力压裂

    海洋辅助源宽频大地电磁方法

    袁慧何展翔赵云生张朔宁...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空气波影响,目前常用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方法在浅水区几乎是探测盲区;由于海水的吸收衰减作用,大地电磁测深信号的高频成分在水域几乎衰减殆尽.因此,这两种方法在探测深度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海洋辅助源宽频大地电磁方法,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展混场源电磁数据采集,即在水面布设激发场源,在海底远区布设采集站接收电磁信号,可获得海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信号.对这两组数据进行拼接处理,可实现海域宽频大地电磁探测.建立空气—海水—海底三层地电模型,计算水面激发—海底接收方式下的电磁场分量,分析了不同储层模型的宽频大地电磁视电阻率曲线特征,探讨了海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分量的适应性及可行性.本项研究为海洋资源勘探与深部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电磁探测方法.

    海洋辅助源宽频大地电磁适应性全深度探测三维模拟

    中国石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突破与启示

    赵邦六董世泰刘依谋梁菁...
    16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开发由隆起区向盆地斜坡、湖盆中心、盆地周缘不断拓展,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超深层、对象由常规向非常规油气不断扩展,勘探开发面临探区更复杂、目标更隐蔽、作业难度更高等难题.针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中国石油强化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两宽两高(宽方位、宽频、高密度、高覆盖)"采集、"双高(高分辨率、高保真)"处理、真地表成像处理、叠前储层定量预测等技术系列,支撑了高难度探区勘探持续突破和储量长期稳定增长,实现油气产量稳中有升.以上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物探技术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油气在地质家的脑海里,更藏在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里"的找油找气新理念;得益于把握住了陆上地震勘探技术突破的牛鼻子,提出了"目标在深层,问题在浅层,关键是速度,核心是精细"的技术思路;得益于管理思路的创新与转变,建立了完整的物探技术管理体系,使各探区地震资料品质大幅度全面提升.这种认识上的突破和管理创新将指导下一步陆上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向全方位、高密度、全数字、多参数、自动化、智能化、全波形、全波场等方向发展.

    陆上双复杂地震勘探智能化地震全波场

    2024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