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钱荣钧

双月刊

1000-7210

0312-3822282 3822804

072751

河北省涿州市11信箱石油学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Journal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勘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以及石油物探的装备制造、计算机技术、人物介绍、经验交流等。主要读者对象是石油、地质、矿山、煤炭、冶金、工程、水文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期广告索引

    836页

    高精度智能断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张希晨韩瑞冬杜长江李磊...
    837-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断层敏感属性识别断层的精度和适用性有限,主要可识别主干大尺度断层.对于中、小尺度断层,由于欠缺足够的分辨率、连续性,预测的断层数量不准,如果仅依靠单一属性预测断层的可信度较低.此外,长期以来断层解释以人工为主,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为此,为了突破单一方法的极限,从而识别更多的断层,改善断层预测的分辨率和连续性,消除"双边界"效应,创建了高精度人工智能断层预测流程,以逐级提升断层解释精度和效率.首先,开展叠后地震资料预处理,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品质,为生成高精度断层属性建立基础;其次,进行人工智能断层预测,为了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对人工智能预测结果进行"断层增强—骨架化—蚂蚁体"处理;再次,利用多属性融合丰富多尺度断层信息;最后,依托高精度断层预测结果,结合智能化技术提高断层解释效率.将高精度人工智能断层预测流程用于渤海湾盆地X区实际资料,预测结果表明,剖面正断层以阶梯状、"Y"式组合为主,大部分为SE倾向,与断陷同期形成.平面上断层优势方位为NE向,与近SN向次级断层构成"梳状"组合,表明该区发生伸展变形的同时,可能遭受左旋走滑作用.

    断层预测人工智能断层增强处理多属性融合

    地震横波建模技术及其在深水天然气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敖威张卫卫汪旭东杨学奇...
    848-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区缺少横波资料,在叠前反演的建模环节中,一般通过线性关系或者相控将纵波模型转换为横波模型,但实现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反演结果无法完整、可靠地表征地层特点和储层分布.为此,结合生产需求,提出基于远道地震数据提取三维空间的泊松比信息,作为纵、横波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而获得泊松比约束的横波低频模型.具体步骤为:①优选对岩性敏感的地震波入射角;②反演泊松比弹性阻抗PEI;③建立横波低频模型.在白云深水区的勘探实践表明,由于初始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地层岩性背景,减少了反演结果的异常值,2号砂体的平面分布与气/水边界吻合,与实钻结果一致,落实了储层分布,扩大了天然气探明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叠前反演纵波模型横波模型泊松比弹性阻抗白云深水区

    一种基于多波地震的多尺度属性融合

    潘辉高建虎桂金咏李胜军...
    856-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于多波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多波地震数据解释方法进展较慢,难以体现多波地震技术的优越性.常规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多基于纵波地震资料,并未综合利用储层纵、横波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属性融合技术,以增强多波复合属性的油气敏感性.对于实际二维地震剖面,首先,构造一个高斯金字塔,以生成不同分辨率的各种复合属性;其次,融合不同尺度的所有属性形成有效的多尺度增强属性;再次,借鉴图像叠加理论,将不同的多尺度增强属性混合叠加,可有效突出储层发育区域,且保留了各种属性间的差异,能更好地描述砂体的含油气性.模型试算表明,对于含油气砂岩与围岩差异较小的复杂二维模型,依据RGB的多波地震融合属性能够检测储层,并可识别反射界面位置.实际数据试算表明,所提方法能分辨靶区河道砂体的储层分布.

    多波地震地震属性高斯金字塔图像分析多尺度融合

    引导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联合反演综合解释中的应用

    陈易周刘江涂齐催李炳颖...
    865-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地球物理方法的反演结果常常存在差异,根据不同方法的联合反演结果得到最终合理解释是了解地下结构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引导式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即在FCM聚类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地质认识,引入先验约束信息指导聚类中心的确定,对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结果进行综合定量解释,旨在降低传统人工解释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模型测试表明,与传统FCM聚类技术相比,引导FCM聚类技术效果更好,特别是处理复杂地质结构的反演数据时,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地质体.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证明了引导FCM聚类技术在多属性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结果综合解释中的应用潜力较大.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地球物理数据解释的科学性,而且为地下资源勘探提供了一个更可靠和精确的工具.

    模糊C均值聚类联合反演综合解释先验约束信息多属性

    VTI介质流体因子及各向异性参数直接反演方法

    潘菲李胜军秦德文陈康...
    875-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层流体识别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页岩储层具有较强的垂直横向各向同性(Transverse Isotropy with a Vertical Axis of Symmetry,VTI)介质特征,在流体因子估测中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根据Rüger纵波反射系数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VTI介质弹性阻抗的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及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方法.首先,推导以Russell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和等效各向异性参数表示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和弹性阻抗方程;然后,通过弹性阻抗反演估计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和各向异性参数,并比较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模型测试和实际工区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准确地预测流体因子、杨氏模量和各向异性参数,为页岩储层流体识别、脆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发育程度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储层流体识别等效各向异性叠前反演弹性阻抗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次油气层探测模拟研究

    陈航宇刘颖刘梦圆
    887-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法在海洋油气开发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常用于油气层识别及辅助定位.海洋油气勘探中,主油气层附近往往存在次油气层,不易进行区分.在油气开采监测时,利用时移可控源电磁法检测次油气层,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效率.首先,开展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的二维正演模拟,对次油气层不同厚度、相较于主油气层的不同位置及不同距离、主油气层不同埋深的多种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正演电磁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然后,根据归一化振幅差异分析次油气层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最后,采用OCCAM反演,对不同开采情况下的简单油气模型和复杂地质情况下的油气模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随着开采过程的进行,次油气层的响应逐渐清晰,为海洋油气开采监测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油气开采监测仿真模拟电磁场二维反演时移电磁

    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初至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易思梦唐东林赵云亮李恒辉...
    899-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初至拾取可以提供关于地下结构和地震活动的重要信息,对于地震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低信噪比数据上如何自动准确地拾取初至波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拾取方法,对聚类、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五类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聚类、支持向量机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相对直观和可解释,但需要人工提取特征;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能自主学习地震数据特征,但需要大量有标签数据驱动.最后,探讨了地震初至拾取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极低信噪比初至拾取的实时性和网络的轻量化需要继续推进.

    地震勘探人工智能聚类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

    "两宽一高"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914页

    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李亚林
    915-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深层油气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探明储量、产量的重要增长极(点),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意义重大.为此,以塔里木超深层油气藏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超深层油气藏的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勘探面临的难题;然后总结了超深层油气三代地震勘探技术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应用成果、效果;最后对该技术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以宽线+三维观测、高速层激发、叠前时间偏移为核心的第一代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解决了超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低的难题;以三维、宽方位、较高密度观测、叠前深度偏移为核心的第二代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初步解决了超深层地震成像归位不准的难题;以高密度宽方位三维观测、增能降噪地震激发、深层地震保真扩频、真地表TTI深度偏移成像、分级断裂刻画与组合、OVT域相控反演及雕刻等为核心的第三代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基本解决了超深层地震高精度成像难题,有效支撑了富满超深层十亿吨大油田和博孜—大北超深层万亿方大气田的发现和探明;增能降噪、保真拓频、聚焦归位和解耦映射是未来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增能降噪保真拓频聚焦归位解耦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