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继洲

双月刊

1673-5595

skxb@upc.edu.cn

0546-8392386 86983493

257061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宗旨与突出石油和地域特色,重点刊登石油经济、石油文化、高校师生关注的理论热点和有关黄河三角洲开发研究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黄敦平尹凯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在深度剖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基础上,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乡村产业振兴指数,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影响的总效应、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东部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创业活跃度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基于劳动力错配的单一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后,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由正转负.因此,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数字经济赋能效果差异,加强数字经济辐射作用,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以加快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中介效应门槛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创新

    石超王景然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独特根基.中国共产党通过抽象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发掘传统要素的隐含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的五大特征.具体讲,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对"广土巨族"的"大一统"治国理念的扬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对"以民为本""重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扬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对"廪实知礼""惟勤尚雅"的重德理念的扬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的扬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对"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大同思想的扬弃.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确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广土巨族民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

    新时代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研究

    王茹俊王丹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全新构想,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崭新议题.国际传播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关联,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国内国际双重价值意蕴.当前,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复杂多样的现实困境.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过程,必须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的战略设计,科学回答"传播什么、谁来传播、向谁传播、怎样传播"等现实问题,构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国际传播路径体系.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新时代

    城市音乐活动对青岛城市形象的构建研究

    张冬君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艺术形式为大众提供了审美的体验,城市音乐在塑造城市形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立足于青岛音乐活动的现代发展,挖掘青岛形象构建可用的音乐资源、形式、空间,以青岛城市音乐活动对城市形象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沿着"海陆—中外—产业—数字"4个结合的发展位态,打造海陆结合、中外共鸣、多元融合、数字传播的音乐生态,从而构建特色鲜明、兼容并包、产业共链、智能互联的青岛城市形象.

    青岛音乐活动城市形象

    和美乡村视野下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索

    黄花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部署.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和美乡村的灵魂和生命;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必然诉求;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和美乡村的推动力量.但目前乡村文化却面临着乡村文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乡村文化物质载体受到冲击、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逐渐流失、乡村文化价值认同产生危机等问题.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应通过完善乡村文化生态系统、融合发展乡村文化载体、培育乡村文化多元主体、重塑乡村文化价值观念等路径,构建起具有民族气质的乡村文化底色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和美乡村乡村文化振兴困境路径

    稿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