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陈淑娴

双月刊

1673-5005

Journal@upc.edu.cn

0546-8392495 86983262

257061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石油工业学科为办刊特色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国石油大学教师和其他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伊拉克X油田碳酸盐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及封隔性评价

    李峰峰李蕾万继方杨超...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钻井取芯、试验分析和生产测试等资料,以伊拉克X油田白垩系Mishrif油藏为例,分析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以渗透率作为隔夹层主判别参数,宏观与微观互相验证,动静态数据相结合,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的渗透率值,确定具有封隔能力的隔夹层识别标准.在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时,基于生产测试数据,确定产层的渗透率下限,排除产液造成的地层压力异常;基于微观结构分析确定非渗透层上限,排除压力异常段中渗透层对统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的隐蔽性体现在:岩性多样,包括含粒泥晶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亮晶颗粒灰岩等,颗粒组分为复杂的生物介壳碎屑;低能环境中可发育岩性隔夹层,高能环境与胶结作用相耦合可发育物性隔夹层;孔渗相关性差,隔夹层可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喉道半径通常小于 0.5 μm,但孔喉结构差异大;厚度从十几厘米到几十米变化,侧向尖灭快,叠置样式多样;隔夹层的低渗特征在测井上响应较弱,测井判别易发生"误判"或"漏判".X油田Mishrif油藏隔层渗透率小于 0.5×10-3 μm2,厚度大于 2.5 m,夹层渗透率小于 0.65×10-3 μm2,厚度大于1 m.MA段和MB1 段封隔性较好,可作为两套开发层系部署不同井网;MB1 段和MB2 段封隔性较差,分层系注水开发中垂向上存在窜流风险;MB2 和MC封隔性较好,将其作为一套开发层系不合理,底注顶采的开发方式将会受效较差.层间封隔性分析论证了巨厚油藏分层系注水开发的可行性,为开发策略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封隔性巨厚油藏隐蔽性分层系开发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西山窑组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胡鑫姚卫江胡正舟黄福成...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十分重要,为了明确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及周缘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覆压孔渗、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二氧化碳等温吸附等多种试验方法,对西山窑组煤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煤岩演化程度低,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具有低水分、特低灰和低挥发分的特点;西山窑组煤岩储层发育孔缝双重介质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好;西山窑组煤岩储层可以划分为3 种类型,Ⅰ类储层储集性能好,但渗透性能差,Ⅱ类储层是研究区主要储层类型,进一步分为Ⅱ1 类和Ⅱ2 类,Ⅱ1 类储层具有中等储集性能和良好渗透性能,Ⅱ2 类储层与Ⅲ类储层均以微孔为主,物性较差;西山窑组煤层孔隙结构主要受灰分质量分数、镜质组体积分数、惰质组体积分数和埋深控制.

    深部煤岩储层孔隙结构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

    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Mask R-CNN致密储层岩石薄片图像鉴定

    李春生刘涛刘宗堡张可佳...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陆相致密储层岩石薄片鉴定识别难、制片成本高、时间消耗长和人为主观强等难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上古生界和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靶区,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人工智能鉴定方法,引入图像预处理技术去除岩石薄片图像噪声并统一图像像素大小,构建空间几何增广机制,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改进Mask R-CNN算法,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实例靶区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图像预处理技术能够在保障图像特征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噪声干扰;空间几何图像增广机制能够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用样本的数量;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Mask R-CNN算法可以同时完成复杂岩石薄片成分的分割与智能识别工作,分割精度在不同数据集情况下的平均精度为 89.2%,整体识别准确率为 93%,适用于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特征鉴定.

    致密储层岩石薄片深度学习MaskR-CNN算法分割与识别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相建模新思路

    刘子豪吴胜和郭睿徐振华...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砂岩储层中岩石相的类型多样,空间相变很快,井间预测难度较大,常规的建模思路和方法难以进行准确的表征和三维地质建模.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K13 井区为例,综合岩心、测井、野外露头资料等,共划分 4 种岩石相类型,包括小砾—巨砂岩相、粗砂岩相、中—细砂岩相和粉砂—泥岩相,明确各岩石相的构型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约束,逐级嵌入"的岩石相建模新思路:在岩石相平面分布最大边界的约束下,分别在小砾—巨砂岩相和粗砂岩相边界内进行相建模,然后将各岩石相模型依次嵌入中—细砂岩相模型中完成建模.结果表明:本次模型与地质分布特征和规律相符合,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单层岩石相的平均吻合率超过90%;与常规建模方法相比,该思路在井间岩石相的预测中不是应用完全随机的方法,而是更多地应用了构型分析的成果,能够大幅提高井间岩石相预测的准确度,再现岩石相的复杂空间分布样式.

    致密砂岩岩石相储层建模大牛地气田储层构型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王艳忠宋磊孟涛操应长...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硅质胶结物主要为来源于石英颗粒压溶作用的第一期石英次生加大边,长石溶蚀供源的第二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充填石英颗粒破裂缝型自生石英以及充填粒间孔隙型自生石英;高岭石分别为原始沉积的充填孔隙细晶高岭石杂基,大气淡水淋滤长石形成的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深埋藏封闭环境长石溶蚀原位沉淀形成的颗粒形态高岭石;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过程为原始沉积的含细晶高岭石杂基的长石质石英砂岩→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黄色荧光油充注→硅质胶结物→天然气→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硅质胶结物→蓝色荧光油充注→天然气→颗粒形态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

    成岩-成藏系统演化硅质胶结高岭石致密砂岩上石盒子组车西洼陷

    卷积神经网络在AVA反演应用中影响因素研究

    李振春孙加星杨继东黄建平...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开展AVA(振幅随入射角变化)反演问题出发,建立网络训练所需的数据集,分析不同超参数调整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确定这些超参数的最佳设置值,并总结超参数调整规律.最后通过对比 3 种不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寻找出适用于叠前参数反演问题的最佳网络.最终形成一套完备的基于叠前角度域道集数据应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弹性参数预测工作流程.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构建的训练数据集,选取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以及设置的超参数组合预测得到的弹性参数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叠前反演训练数据集超参数设置卷积神经网络

    起伏地表无网格井中地震Q补偿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魏国华谷丙洛段沛然张闪闪...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中地震震源能量弱,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影响更强;复杂地表及复杂构造对井周精细成像影响巨大,需要发展针对性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衰减补偿偏移成像方法.在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方法原理基础上,通过引入混合高斯立方基函数并设计起伏地表节点剖分策略,提出一种高精度的无网格径向基函数起伏地表黏声波数值模拟方法;将该方法应用至改进的基于Kelvin-Voigt模型的黏声波方程,实现高效稳定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无网格Q补偿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提出的井中地震Q补偿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起伏地表井中地震衰减补偿成像,有效恢复剖面能量、校正相位畸变,均衡剖面中的能量分布,提高成像质量.

    井中地震起伏地表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Q补偿逆时偏移

    基于衰减补偿的多分量自适应聚焦束偏移

    陈超李振春黄建平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自适应聚焦束拓展到弹性介质中,基于弹性格林函数的构建,结合自适应聚焦束的优势,并考虑黏滞性对高斯束的影响,发展基于衰减补偿的多分量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模型测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适应强横向速度变化,压制噪音对成像结果造成的影响,使成像剖面更加干净清晰.

    高斯束偏移成像自适应聚焦束多分量衰减补偿弹性介质格林函数

    随钻电成像仪器磁流激励仿真和图像增强方法

    于增辉刘保银卢涛刘耀伟...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采用磁流替代环形线圈激励源方法模拟随钻电成像仪器(REIT)响应,在考察随钻电成像测井仪器的探测特性基础上进行环境校正方法研究,旨在获得清晰度增强图像.考虑偏心距、地层电性参数、井眼参数变化,建立仪器响应函数库,利用查库方法反演偏心距并对图像进行井眼环境校正和软件聚集增强处理,实现提高图像质量目的.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给出的方法可以对仪器原始采集的电信号进行井眼环境校正和图像增强,对提高图像质量、消除井眼环境对测量影响具有良好效果,在成像测井地层评价、随钻电成像地质导向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钻电成像反演偏心环境校正图像增强

    差压步进钻头提高破岩速度原理及现场试验

    刘永旺李坤管志川刘嘉雄...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底岩石承受较大的原地应力作用,且随着井深增加原地应力呈增大趋势.原地应力的存在增加了岩石的压实程度,导致岩石坚硬、可钻性差、研磨性强等问题,成为破岩工具切削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和钻井速度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此背景,提出释放井底部分原地应力弱化地层抗钻特性提高破岩速度的理念,研发一种可释放井底部分原地应力弱化地层抗钻特性且能够集中钻压强化攻击能力的差压步进钻头,该钻头充分利用钻井过程中的井底钻压波动,实现扩眼钻头与领眼钻头钻压动态分配及钻进过程交替进行的目标,通过弱化地层、强化攻击及转化振动三重效果提高破岩速度.为验证差压步进钻头的应力释放效应,建立三维流固耦合的阶梯井底应力场模型,并在江苏油区某区块砾石层井段开展 3 口井的实钻试验.结果表明:阶梯井底能够使阶梯处岩石更易破碎;小直径领眼钻头应力释放效果较好;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差压步进钻头应力释放效果更加显著,应力释放比约为 60.2%;差压步进钻头提速效果显著,砾石层钻速较牙轮钻头提升可达 161.89%,最高提速 318.11%.

    钻井井底原地应力地层抗钻特性差压步进钻头应力释放岩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