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对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伴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儿童后肾间质瘤(MS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患儿,女,2岁,因发现左侧腹部肿物就诊,肿瘤长径10.5 cm.行左侧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MST.镜下,肿瘤缺乏包膜,膨胀性生长为主,肿瘤细胞呈梭形或星状,富细胞区核分裂易见.肿瘤内部可见发育不良的血管;血管及内陷肾小管周围肿瘤细胞呈洋葱皮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阳性,荧光PCR法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阳性.文献检索相关病例报道共21篇,其中英文16篇、中文5篇,结合本研究1例,共纳入58例MST患儿,年龄2 d至15岁,中位年龄为2岁.除2例性别不明外,男女比例约为1.4∶1.0.MST多数无症状,肿瘤大小平均5.3 cm.肿瘤细胞CD34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8例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均为阳性.58例患儿接受肾切除术,其中7例患儿辅助放化疗,随访0~156个月,1例死亡,1例复发.MST是临床罕见的肾脏良性间质瘤,BRAF V600E突变见于多种恶性肿瘤.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对MST病例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报道,并指出了 BRAF突变的分子检测对MST准确诊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