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妇产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赵霞

月刊

1003-6946

JPOG1985@163.com

028-86136595

610041

成都市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

实用妇产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临床,坚持实用,以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妇产科计划生育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宗旨,创刊18年来,不但使每日从事大量临床工作的专家们爱不释手,也为广大妇产科医生提供了极为实用的临床指导,多年来,妇产科医生们一致认为,《实用妇产科杂志》不但看得懂,学得会,而且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酸受体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车梦婷尹如铁
    364-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特别是疾病进展到晚期耐药阶段,其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榜首。现在靶向治疗是卵巢癌治疗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有可能在最大化抗肿瘤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的毒性。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在DNA和RNA的合成、氨基酸代谢和甲基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叶酸受体(FR)的靶向抑制剂是近年来靶向卵巢癌最具潜力的热点药物,FR靶向抑制剂的开发过程经历了从针对FRα的单克隆抗体到FR结合物再到抗体偶联药物(ADC),其中ADC类药物包括米维妥昔单抗-索拉维坦辛(MIRV)、法雷妥珠单抗-埃克替布林(MORAb-202)、卢维他单抗-他泽维布林(STRO-002)等,尤其是MIRV的成功研发及其现有研究的疗效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靶向FRα在卵巢癌治疗上的潜力。MIRV的单药临床试验目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还需要MIRASOL实验的进一步确认,针对卵巢癌目前远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MIRV与其他类型抗肿瘤药物的联合用药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临床研究表明MIRV安全性较好,但其中眼部毒性是非常特殊的,其中的分子机制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叶酸受体抗体偶联药物米维妥昔单抗-索拉维坦辛卵巢癌

    Twist2表达与卵巢癌脉管浸润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蒋婧婧张红玲付方方王恬...
    369-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Twist2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及脉管浸润之间的关系,探索Twist2在卵巢癌脉管浸润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KM plotter分析卵巢癌患者中Twist2 mRNA的表达与卵巢癌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肿瘤进展后生存率(PPS)的相关性。利用癌症基因组学数据库cBioportal分析卵巢癌患者中Twist2与脉管浸润的相关性。体外实验:采用Transwell检测Twist2对卵巢癌CAOV3细胞[空白组、阴性对照组(siNC组)、siTwist2组]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分别从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检测下调Twist2表达后CAOV3细胞中Twist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变化。结果:①KM plotter在线数据分析结果示,Twist2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与不良预后有关,OS(HR 1。24,95%CI 1。01~1。52)、PFS(HR 1。39,95%CI 1。14~1。70)及 PPS(HR 1。37,95%CI 1。08~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ioportal分析示,Twist2 mRNA表达与卵巢癌血管浸润(r=0。93,P=0。001)及淋巴管浸润(r=0。89,P=0。009)均呈正相关。②体外实验Transwell检测示,与空白组和siNC组比较,siTwist2组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Realtime-PCR 及 Western blot检测示,与空白组和siNC组比较,siTwist2组中Twist2 mRNA及蛋白、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卵巢癌中Twist2的表达与肿瘤预后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下调Twist2后,细胞迁移及侵袭穿透的细胞数明显减少、VEGFC表达降低,Twist2可能通过VEGFC来诱导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参与肿瘤脉管浸润,Twist2可能是未来卵巢癌评估预后及靶向治疗的指标之一。

    卵巢癌Twist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预后脉管浸润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铂耐药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蒋亚萍汪昊涵宁显灵杨祖娇...
    374-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晚期上皮性卵巢癌(AEOC)铂耐药复发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AEOC铂耐药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内部验证。方法:收集2013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经初始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的577例AEO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无铂间期(PFI)是否<6个月,将患者分为铂耐药复发组(130例)与非铂耐药组(447例,包括铂敏感复发、随访满6个月未复发的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铂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效能。结果:①铂耐药复发组与非铂耐药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是否双侧卵巢受侵、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绝经、行新辅助化疗(NACT)、化疗时间间隔(TTC)、血小板计数(PLT)、PLT/淋巴细胞计数(L)比值(PLR)、纤维蛋白原/L比值(FLR)、预后营养指数(PNI)、白蛋白(ALB)、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腹水量、残留病灶、围术期化疗次数、CA125半衰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肿瘤双侧卵巢受侵、FIGO分期Ⅳ期、TTC>16天、初诊时腹水量>1000 ml、围术期化疗次数>9次、手术为R2切除、CA125半衰期>52天是AEOC患者铂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③基于以上7项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AUC为0。791(95%CI 0。747~0。835),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良好,DCA显示模型的净获益区间为0。037~0。800。结论: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AEOC患者铂耐药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与临床适用度,能够在AEOC患者初治结束后对其铂耐药复发风险进行较好预测。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铂耐药复发预测模型

    不同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方法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彦飞谢广妹桑元坤王丽...
    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ERA)测序或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方法评估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种植窗,探讨两种技术对于改善此类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断为RIF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和使用检测技术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基因组(n=35)和组织学组(n=54),比较3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①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组和组织学组患者的胚胎植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与组织学组患者的胚胎植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②3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rank检验显示:基因组和组织学组患者50%达活产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与组织学组50%患者达活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照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基因组和组织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患者花费成本显著高于组织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于RIF的患者可行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可有效缩短达活产时间,减少移植胚胎数目;②ERA测序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种植窗的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尚不能明确哪种检测方法在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测序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反复种植失败妊娠结局

    体外受精发生单卵双胎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分析

    周超庾广聿高磊磊于春梅...
    386-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发生单卵双胎(MZT)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行单胚胎移植活产患者4537例,将其中76例MZT患者纳入MZT组;通过5∶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将380例单卵单胎患者纳入单卵单胎组。采用单因素与Lasso回归分析校正MZT的影响因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MZ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影响权重,再对其进行相乘与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受精方式、辅助孵化、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方式、胚胎培养时间、绒促性素(HCG)日雌二醇(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胚移植(OR 2。847,95%CI 1。559~5。199)、冻融胚胎移植(OR 2。640,95%CI 1。354~5。145)、HCG日E2(OR 1。783,95%CI 1。033~3。077)为 MZT 独立危险因素(P<0。05),影响权重依次为囊胚移植(11。60)>冻融胚胎移植(6。54)>HCG日E2(4。32)。胚胎移植类型与HCG日E2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指数(S)为4。690(95%CI 1。896~11。598)、超额危险度(RE-RI)为 4。128(95%CI 2。236~6。019)、归因比(AP)为 0。661(95%CI 0。536~0。786)。结论:囊胚移植、冻融胚胎移植、HCG日E2为影响MZT发生的危险因素,胚胎移植类型与HCG日E2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加交互作用。

    单卵双胎危险因素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巢式病例对照

    不同妊娠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行剖宫产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随访

    梁结明黎莹莹刘国成
    392-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Omicron并行剖宫产分娩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产后42天)母婴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日至2023年1月25日确诊感染SARS-CoV-2并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分娩的33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孕妇感染孕周分为孕早期组(80例)、孕中期组(151例)、孕晚期组(99例),比较各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妊娠结局及产褥期母婴随访情况。结果:孕妇的临床分型为无症状型(9例)和轻型(321例)。孕早期组和孕晚期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高于孕中期组(P<0。05)。3组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及母亲重症监护病房(MICU)转入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转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孕晚期组(P<0。05)。产褥期母婴随访结果示,3组产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阴道微生态失衡和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Omicron感染的孕妇绝大多数为轻症型;妊娠不同时期孕妇感染Omicron行剖宫产分娩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随访无显著差异;未发现GDM和胎膜早破与不同妊娠期Omicron感染有明显关联。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不良妊娠结局产褥期随访

    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陈猛陈克功李欢欢杜媛媛...
    398-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①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子宫肌层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3层缝合双层缝合

    孕期盆底门诊干预在足月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周隽毛胜艳林春霞何国琳...
    405-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实施盆底门诊干预在足月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建卡有顺产意愿的单胎初产妇按照建档顺序单双数分组:单数组进行产科门诊常规管理及盆底门诊干预(凯格尔运动联合会阴按摩)200例(研究组),双数组进行常规产科门诊管理2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炎发生率、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产科裂伤情况、阴道助产率、会阴切开情况、分娩结局及分娩前及产后42天会阴体、生殖裂孔长度、阴道宽度及其他阴道分娩并发症(尿潴留和产褥期痔)等情况。结果:最终研究组纳入87例,对照组104例。研究组会阴切开率、会阴完整率、阴道助产率、会阴Ⅰ度和Ⅱ度裂伤率、产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42天生殖裂孔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炎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壁裂伤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产伤率、尿潴留和产褥期痔、产后阴道宽度及会阴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实施盆底门诊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足月初产妇经阴道分娩造成的伤害,并且未增加新生儿分娩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盆底门诊足月初产妇阴道分娩凯格尔运动会阴按摩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联合Grad-CAM的宫腔镜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模型研究

    曹明亮尹蜜王庆彬朱汉峰...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算法联合可视化技术梯度加权类激活热图(Grad-CAM)开发的宫腔镜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的291例患者的303段宫腔镜视频(4781张图像),采用权重采样的方法,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3703张)和测试集(1078张)。在对训练集用于模型学习与训练后,选择残差神经网络(ResNet18)和高效神经网络(EfficientNet-B0)两种模型架构对测试集分别采用五类和二类分类任务进行模型验证。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评估其诊断效能,从而选出最优模型,并将Grad-CAM层嵌入最优模型中,输出宫腔镜图像Grad-CAM。结果:①在五类分类任务中,EfficientNet-B0 模型的准确度(93。23%)高于 ResNet18 模型(84。23%);EfficientNet-B0 模型在诊断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黏膜下肌瘤5种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均稍高于ResNet18模型,两者的AUC几乎都在0。980以上。②在准确度的二类分类任务中和对特异度的评估中,两种模型相似,均在93。00%以上,而EfficientNet-B0模型敏感度(91。14%)明显优于ResNet18模型(77。22%)。③EfficientNet-B0模型联合Grad-CAM算法可识别出图像中异常区域,取活检经病理检查证实,模型输出热力图中标记区域约95%为病灶区域。结论:EfficientNet-B0模型联合Grad-CAM研发的宫腔镜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宫腔镜子宫内膜癌卷积神经网络梯度加权类激活热图深度学习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保留生育术妊娠和复发1例

    吴珍珍赵雅琴孙健豪王惠玲...
    414-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