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妇产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赵霞

月刊

1003-6946

JPOG1985@163.com

028-86136595

610041

成都市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

实用妇产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临床,坚持实用,以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妇产科计划生育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宗旨,创刊18年来,不但使每日从事大量临床工作的专家们爱不释手,也为广大妇产科医生提供了极为实用的临床指导,多年来,妇产科医生们一致认为,《实用妇产科杂志》不但看得懂,学得会,而且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淋巴结切除在晚期卵巢癌手术治疗中的争议

    张婧
    671-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症状隐匿,初治时多为晚期,常见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等综合手段.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治疗后有无病灶残留是影响晚期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虽然淋巴结切除术在晚期卵巢癌手术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手术并发症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是否选择切除淋巴结仍困扰着临床医师的决策.目前研究推荐晚期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行最大程度减瘤,并尽可能切除肿大或可疑淋巴结,而临床检测淋巴结阴性且可达到完全减瘤的患者可不必行淋巴结切除.对于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多数支持术中至少行淋巴结活检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淋巴结切除术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生存预后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贺永艳薛雪王晓林
    67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避孕装置,因其在治疗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增生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此外,他莫昔芬作为第一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基本药物,但其长期应用会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LNG-IUS对于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他莫昔芬所致子宫内膜病变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应用LNG-IUS是否会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并不明确.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乳腺癌乳腺癌复发

    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静然郄明蓉常淑芳郭瑞霞...
    680-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HSI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10家医院568例经病理证实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S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低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LSIL) 185例,VHSIL 383例,比较不同级别病变的发病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①VHSIL组平均年龄(45.20-14.59岁)与VLSIL组(44.42 ± 14.04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41~50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31 ~40岁.②VHSIL组有症状者占75.46%,以瘙痒为最多见(51.96%),VHSIL组瘙痒、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VLSIL组(P<0.05).VHSIL组中皮肤黏膜增生/增厚性病变、疣.状/乳头状及溃疡/糜烂性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VLSIL组;而斑块/斑点、扁平疣发生率明显低于VLS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HSIL组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阴道上皮内病变、肛周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高于VLSIL组(62.00% vs50.45%,P<0.05).④54例VHSIL患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88.89%.其中,HPV16型占68.75%,HPV56和HPV 58型各占10.42%.⑤两组均以手术治疗为主,两组的手术切缘阳性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HSIL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表现与VLSIL有不同,易合并其他外生殖道部位病变.仔细妇科检查或转诊阴道镜可及早活检诊断,VHSIL中HPV感染率高,以HPV16亚型为主,并且所有治疗方法复发率均较高,需长期随访.

    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低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特征复发

    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结局分析

    柳晓肃郭红燕宋雪凌李红真...
    685-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及不典型增生患者7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保守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67% (116/120),不典型增生组患者保守治疗3个月CR的比例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74.03% vs 41.86%,P<0.05).109例患者有妊娠要求,妊娠率为43.12% (47/109)、活产率为33.03%(36/109).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是否癌变及合并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与治疗缓解后能否成功妊娠有关(P<0.05),而治疗获得CR的时间及缓解后维持治疗与妊娠无关(P>0.05).复发率为32.76%(38/116),中位复发间隔为17月,是否癌变(RR 5.624)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达CR后的维持治疗(RR0.385)及妊娠(RR0.382)是影响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中位复发间隔为13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为24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重复孕激素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0% (31/31).结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守治疗安全有效.保守治疗3个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好于子宫内膜癌.BMI、是否合并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及癌变与其妊娠有关,治疗达CR后的维持治疗并不影响妊娠,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妊娠和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保护因素.复发后重复保守治疗仍然有效.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治疗结局

    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结局分析

    王琪琳周容
    690-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建卡规律产检、孕周≥28周且住院分娩的12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其子代至出生后48个月.结果:12例患者分娩年龄29.6±2.2岁,妊娠距肾移植时间38.8±17.4月,分娩孕周36.0±1.7周,孕期免疫抑制剂方案均为泼尼松+他克莫司+硫唑嘌呤,其中8例孕前半年至6周停用吗替麦考酚酯,孕期无急慢性排斥反应.7例为肾性高血压,其中5例孕晚期并发子痫前期;早产9例;尿路感染1例;肾性贫血1例;腹壁切口感染1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胎膜早破5例.剖宫产11例,阴道分娩1例,其中3例因产科指征行剖宫产;1例因肾性生贫血、移植肾积水、肾盂扩张行剖宫产.12例患者产后42天复查情况均良好,无排斥反应、无移植肾丢失.12例均为单胎、活产,低体质量儿3例;新生儿出生时均无出生缺陷及畸形,均为人工喂养.随访中子代年龄18.3±13.2月,生长发育、智力、学习能力和心理发育与同龄者均无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虽然为高危妊娠,但在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和严密监护下,选择恰当时机妊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提高肾移植受者妊娠的安全性.

    肾移植妊娠围产结局免疫抑制剂妊娠并发症

    机器人骶骨阴道固定术与髂耻韧带悬吊术的短期疗效比较

    李琪纪妹赵曌李悦...
    695-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骶骨阴道固定术与髂耻韧带悬吊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2例POP-Q评分Ⅱ度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机器人骶骨阴道固定术,24例行机器人髂耻韧带悬吊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对近期疗效的比较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表和盆底障碍影响问卷简表(PFIQ-7).结果:①机器人骶骨阴道固定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髂耻韧带悬吊术组(150.75±43.99分钟vs 109.83±18.19分钟,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的天数及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肠梗阻/胃肠胀气、骶骨/耻骨骨髓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3月的POP-Q指示点(Aa、Ba、C、Ap、Bp)均分别优于术前(P<0.05),恢复正常范围,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③两组术后3月的PFDI-20、PFIQ-7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组内比较,术后3月的PFDI-20、PFIQ-7评分均分别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在随访期间的新发压力性尿失禁、顶端脱垂、网片暴露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骶骨阴道固定组的排便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髂耻韧带悬吊组(18.4% vs0,P<0.05).结论:两种机器人手术均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与机器人骶骨阴道固定术相比,机器人髂耻韧带悬吊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排便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可成为治疗POP的术式新选择.

    盆腔器官脱垂机器人手术骶骨阴道固定术髂耻韧带悬吊术并发症疗效

    妊娠早期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袁宁李智柴三葆孙健斌...
    700-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年龄组妊娠妇女中,妊娠早期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暴露对自然流产(SA)的影响,为妊娠妇女SA的早期识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并建档的妊娠妇女887例为研究对象.SA定义为妊娠在28周前自行终止.根据入组妊娠妇女Hcy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A组(209例)Hcy<5.7μmol/L;B组(216例)Hcy 5.7~6.4 μmol/L;C组(201例)Hcy 6.4~7.2mol/L;D组(261例)Hcy>7.2μmol/L.比较不同Hcy水平的SA发生情况及不同年龄(<35岁,≥35岁)Hcy水平对SA的影响.结果:妊娠早期健康妊娠妇女Hcy中位数为6.30 μmol/L,四分位数间距为5.60~7.25 μ.mol/L.A、B、C和D组SA率分别为6.2%、8.8%、10.0%和11.9%,4组SA率随着Hcy水平升高而呈现升高趋势(P<0.05).以SA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体质量指数、产次、不良孕产史、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后,D组SA风险高于A组(OR2.603,95% CI 1.246~5.440).将年龄进行分层后分析:年龄<35岁,D组SA风险高于A组(OR3.891,95% CI 1.371~11.039);而在年龄≥35岁中,未发现Hcy水平升高是SA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随着Hcy水平的升高,SA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年龄<35岁的妊娠妇女中,Hcy >7.2μmol/L是SA的危险因素.妊娠早期关注Hcy水平可能为早期识别SA提供帮助.

    同型半胱氨酸妊娠自然流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包媛媛洛若愚
    705-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手术确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及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患者共181例,依据卵巢癌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EMT)间的关系分为卵巢EMT恶变组(EAOC组,35例)、合并卵巢EMT组(31例)、未合并卵巢EMT组(115例).回顾性分析3组在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化疗、预后方面的异同点.结果:①3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产次、合并不孕症、CA 125值升高比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在化疗耐药、肿瘤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3% (EAOC组)、48.4%(合并卵巢EMT组)、47.8%(未合并卵巢E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比较:EAOC组优于合并卵巢EMT组、未合并卵巢EMT组(P<0.05),合并卵巢EMT组略优于未合并卵巢E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在EAOC组与合并卵巢EMT组中,EMT恶变是唯一影响因素(P<0.05);EAOC组与未合并卵巢EMT组中,病理分期、EMT恶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重要因素(P<0.05).结论:EAOC患者具有一些特有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分期、EMT恶变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与EMT相关的卵巢癌预后相对较好.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产后急诊子宫切除37例临床分析

    苏妍陆海茜陈勤芳何晓英...
    710-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急诊子宫切除术(EP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手术指征、并发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期寻找解决此类临床棘手病例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EPH的37例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十年来本院分娩总数152056例,EPH 37例,发生率约0.24‰.37例患者均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其中10例为初产妇,27例为经产妇;28例既往有人工流产史,22例既往有剖宫产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胎盘异常和产前出血共27例(73%).手术适应证主要为前置胎盘伴植入26例(70%)、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前置状态22例(59%)、前置胎盘无植入5例(14%)等.37例患者均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膀胱损伤4例(11%),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凝血障碍20例(54%),伤口感染5例(14%).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复苏和输血管理,红细胞平均输注量为17.00± 10.98 U(6~58 U),EPH术后均接受重症监护(ICU)特级护理治疗,术后住院的中位时间为8天(4~29天),无产妇死亡,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凶险性生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导致的产后出血是EPH的主要手术指征.特别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子宫切除术是降低急症围产期母儿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产后出血急诊子宫切除凶险型前置胎盘

    鼻咽癌放化疗后卵巢组织冷冻及自体原位移植成功1例

    李晶洁方丛曾海涛李满超...
    714-7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