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宦怡 郭佑民

月刊

1002-1671

syfsxzz@sina.com

029-82122004;88404722(社长)

710068

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层605室

实用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用放射学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月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2-1671 CN 61-1107/R。 本刊坚持以术性为前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面向基层,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全面报道X线、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DSA、CT、MRI、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等医学影像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和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本刊受到广大医学影像医务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喜爱,读者和作者遍布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刊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特种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选入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主要栏目:中枢神经放射学、头颈部放射学、胸部放射学、腹部放射学、骨骼肌肉放射学、泌尿生殖放射学、血管放射学、乳腺放射学、小儿放射学、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实验研究、综述、讲座、继续教育、论著摘要、经验交流、读片窗、病例报道等。 本刊为月刊,大16开,144页,每册12元,全年144元。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52-93 编辑部地址: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05室 电话:编辑部、发行部 029-82122004 (传真) 社长室 029-88404722 办公室、广告部 029-82122003 电子信箱:syfsxzz@sina.com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吉 主 编 鱼博浪 宦怡 副 主 编 郭佑民 刘振堂 王泽忠 孙立军 刘士远 娄明武 孟兆瑞 王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的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对乳腺癌淋巴血管浸润状态的术前预测

    张素鑫李海燕郑逸群陈文青...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瘤内及瘤周区域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血管浸润(LVI)状态。方法 回顾性选取2个机构的192例乳腺癌患者,机构1的162例患者用于训练(n=113)和测试(n=49),机构2的30例患者用于外部验证。在DBT图像中提取并选择基于瘤内及瘤周1 mm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模型瘤内、模型瘤周及模型瘤内+瘤周,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临床影像,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联合诊断效能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与筛选出的临床影像特征构建综合模型临床-影像组学,并绘制诺模图。结果 模型瘤内+瘤周为最优影像组学模型。最大肿瘤直径[比值比(OR)=1。486,P=0。014]、可疑恶性钙化(OR=2。898,P=0。015)及腋窝淋巴结(ALN)转移(OR=3。615,P<0。001)为L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模型临床-影像组学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0。916、0。862,均高于模型瘤内+瘤周(0。858、0。849、0。844)及模型临床影像(0。743、0。759、0。732)。结论 从影像组学和临床影像学特征得出的预测诺模图可以相对准确识别乳腺癌中未来LVI的发生率,证明其辅助临床医师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潜力。

    乳腺癌影像组学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淋巴血管浸润

    MRI影像组学3D及2D特征模型预测Luminal型乳腺癌Ki-67表达的价值

    尹阳李雯璐郭济韬张健...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3D及2D特征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分别以14%和20%为临界值)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Luminal型乳腺癌的147例患者的MRI图像,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前蒙片(简称S0)、DCE第3期(简称S3)图像中提取瘤内联合瘤周的3D和2D影像组学特征,通过3种特征归一化方法、2种特征降维方法、4种特征选择方法、10种分类器进行多种流水线组合构建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选出3D和2D单参数(DWI、S0、S3)及多参数组合(S0+S3、S0+DWI、S3+DWI、S0+S3+DWI)的最佳模型,通过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的差异。结果 以14%为临界值,3D和2D各模型在训练集AUC为0。726~0。824、0。707~0。835,测试集AUC为0。724~0。82、0。701~0。805;以20%为临界值,3D和2D各模型在训练集AUC为0。743~0。868、0。793~0。881,测试集AUC为0。738~0。853、0。743~0。814;2个临界值标准中3D与2D相同参数模型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基于瘤内联合瘤周的3D和2D特征模型具有同等预测效能。

    影像组学乳腺癌Ki-67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联合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术前预测直肠癌TN分期的价值

    章锦伟刘啸峰朱浩雨汪涛...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合成MRI联合小视野(r FOV)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术前预测直肠癌TN分期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分为低T分期组(T1~T2期)和高T分期组(T3~T4期)及N0期组和N1~N2期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对应的2组间的合成MRI[T1值、T2值、质子密度(PD)值]及IVIM-DWI[真扩散系数(D)值、假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的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参数检验效能。结果 合成MRI的T2值及IVIM-DWI的D值和f值在直肠癌高、低T分期组间和N0期、N1~N2期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预测T分期组时,D值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888),T2值在N分期组预测中的AUC最大(AUC=0。790),T2值、D 值、f值联合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TN分期的效能最高(AUC=0。890、0。807)。结论 合成MRI联合r FOV IVIM-DWI在术前预测直肠癌TN分期是可行的,两者联合预测直肠癌TN分期的效能更高,是常规MRI技术的有益补充。

    直肠癌合成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对子宫骶韧带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梁翠珊姚亮凤桂丹吴红波...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对子宫骶韧带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USL-DI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02例DIE患者术前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经阴道超声(TVS)、MRI诊断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显著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临床影像联合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联合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USL触痛结节发生率、TVS及MRI对USL-DIE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DIE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S(P=0。021)与MRI(P<0。001)是诊断USL-DIE的独立因素。临床影像联合模型诊断USL-DIE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及特异度(0。929)最高。结论 与临床或影像单独诊断相比,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对USL-DIE的综合诊断价值更高。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骶韧带经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

    基于高b值扩散表观扩散系数图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

    袁梦轩彭剑卢万俊秦振乾...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瘤内瘤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对前列腺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03例明确病理结果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图像,在ADC图中勾画感兴趣区(ROI)并向外扩展1~5 mm形成瘤周区域,分别提取瘤内和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评价各模型及列线图的效能。结果 联合模型在瘤周3 mm处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最大(AUC=0。823);基于联合模型绘制的列线图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校准曲线上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结论 基于瘤内瘤周ADC图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在瘤周3 mm处对前列腺癌术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前列腺癌影像组学列线图瘤周表观扩散系数

    临床联合MRI评分量表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预测价值

    尧麒王欧成揭平平张刘璐...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联合MRI评分量表对预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A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非PAS组37例,PAS组59例。PAS组中,黏连型胎盘植入(PA)组14例,植入型胎盘植入(PI)组33例,穿透型胎盘植入(PP)组12例。通过分析非PAS组、PA组、PI组、PP组组间变量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差异,建立评分量表,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不同组的临界值。结果 纳入10项临床和15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剖宫产次数、胎盘厚度、胎盘下异常血管、胎盘内短T2信号带等1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MRI评分量表。ROC曲线显示,MRI评分量表分析诊断非PAS组与PA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显著性为0。000,临界值为5。5;PA组与PI组AUC为0。784,显著性为0。002,临界值为9。5;PI组与PP组AUC为0。986,显著性为0。000,临界值为14。5。结论 临床联合MRI评分量表可以评估前置胎盘是否伴PAS,并评估PAS的深度,对临床具有重要的价值。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前置胎盘磁共振成像评分量表

    多层螺旋CT用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病因学分析的可行性研究

    史燕巧李强李建斌施承达...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用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VCS)患者病因学分析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PVCS的134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PVCS的解剖学病因及比较2组患者有无血管变异的临床和影像学差异。结果 134例患者中共发现血管变异69例,包括左肾静脉(LRV)远端发育不全37例、胡桃夹征22例、卵巢静脉(OV)变异6例、LRV变异2例、门静脉高压2例、盆腔动静脉瘘2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左肾旋转不良和左肾动静脉瘘各1例。余65例患者未发现血管变异。2组患者的左侧卵巢静脉(LOV)直径和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12;χ2=21。797,P<0。001),存在血管变异者LOV直径更粗,反流程度更高;2组患者的年龄、症状、孕产次数和体质量指数(BMI)值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可以为PVCS的病因学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明确诊断有助于进一步的精准治疗。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瓣膜功能不全血管变异计算机体层成像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20ng/mL时移行带前列腺癌

    聂洋平李云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1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衍生指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PSA 4~20 ng/m L时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PSA 在4~20 ng/m L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04例,均进行穿刺活检术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30例)和非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组(74例)。比较2组患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f PSA与t PSA比值(f PSA/t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PI-RADS v2。1评分等指标的差别。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癌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2组患者的t PSA、f PSA/t PSA、PSAD及PI-RADS v2。1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AD、PI-RADS v2。1评分是预测移行带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明显高于任一指标,其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6。49%,准确性为86。54%。结论 基于PI-RADS v2。1与PSAD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提升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穿刺活检提供更有力的证据,避免过度诊断以及不必要的活检。

    前列腺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logistic回归

    MRI影像组学分析对轻度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赵凡娄宏达吴薇娜常英伟...
    85-8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影像组学分析对轻度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行腕部MRI检查的70例轻度CTS患者及86例健康志愿者,将MRI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导入3D Slicer软件,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感兴趣区(ROI)勾画,并提取830个影像组学参数,包括一阶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小波变换特征。经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ICC)及相关性分析、多因素逻辑回归进行影像组学参数筛选。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决策树、随机森林5种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纳入诊断模型,逻辑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佳,训练组AUC 0。91[95%置信区间(CI)0。86~0。96],敏感度88。63%,特异度89。00%;测试组AUC 0。92(95%CI 0。85~0。97),敏感度90。48%,特异度84。62%。结论 MRI影像组学分析可用于诊断轻度CTS,逻辑回归模型具有更优的诊断效能。

    腕管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MR 3D-SPACE及2D-FSE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效能

    刘刚李鹏邬玉芹黄巍...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FSE)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因膝关节疼痛、外伤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均进行关节镜检查、常规2D-FSE序列及3D-SPACE序列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2种MR序列的半月板损伤分级、Ⅲ级损伤形态的分级,统计其诊断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能,对比其半月板组织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经关节镜检查发现,100例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中,92例半月板损伤,58例Ⅲ级半月板损伤。3D-SPACE序列分级诊断准确性(95。65%)显著优于2D-FSE序列分级诊断准确性(80。43%)(P<0。05),其中3D-SPACE序列Ⅱ级诊断准确性(96。15%)和Ⅲ级诊断准确性(94。83%)显著高于2D-FSE序列Ⅱ级(76。92%)和Ⅲ级(81。03%)(P<0。05)。3D-SPACE序列混合型撕裂诊断准确性(94。74%)显著优于2D-FSE序列(63。16%)(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2D-FSE序列和3D-SPACE序列对半月板损伤总体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8。26%、75。00%、97。30%、23。08%、78。00%(Kappa值=0。262)和94。57%、87。50%、98。86%、58。33%、94。00%(Kappa值=0。646)(P<0。05)。3D-SPACE序列半月板/韧带CNR高于2D-FSE序列(P<0。05)。结论 3D-SPACE序列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且在明确半月板损伤分级及部分撕裂术前定位上有着显著优势,可为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诊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二维快速自旋回波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