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运工程
水运工程

吴澎

月刊

1002-4972

sygcbjb@yahoo.cn

010-64066347;841995234

100007

北京东城区安内国子监28号

水运工程/Journal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本刊及时报道国家在水运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贯彻“双百”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介绍国内外水运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动向,是我国水运工程界发行量和影响面较大的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口含沙量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涂俊豪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口作为中国水量最大河流的出海口,其含沙量变化和预测直接影响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航道维护和防洪安全等.开发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用于预测长江口区域的含沙量动态.考虑到含沙量受多种水文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收集长江口区域1 年的水文数据包括流速、潮位、含沙量等,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关键的特征和模式,选取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模型在预测长江口区域含沙量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性,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 0.146 5,决定系数为 0.931 4.

    长江口机器学习含沙量预测

    港口陆域形成中开山与边坡防护的BIM设计应用

    闫晓敏陶伟邵民强
    212-216,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十四五"对水运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要求的不断深入,针对目前大型港口工程中开山与边坡防护的BIM设计缺乏相应规范和精准建模方式等问题,基于宁波某项目,梳理相关领域及行业的BIM规范标准,编写大型港口工程陆域形成中开山与边坡防护的BIM信息模型构建细则.灵活采用Autodesk软件与二次开发技术,解决边界处理、模型优化、数据贯通、信息深化与数据传递等重难点问题,研究一套系统、规范的陆域形成中开山与边坡防护BIM设计应用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实现三维可视化,同时弥补了大型港口工程中开山与边坡防护BIM设计应用的缺失,为大型港口工程不同阶段数字信息传递提供思路.

    大型港口开山边坡防护模型构建细则数据贯通模型传递

    多排桩式岸壁结构遮帘挡土效应分析

    王开放朱艳周杰鑫邵云怡...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排桩式岸壁结构由多排桩、卸荷板、防汛墙、回填砂等组成,是一种可兼做工作码头的新型永久结构.遮帘挡土效应在板桩码头中已有较多研究,但在多排桩式岸壁结构中尚缺乏.本文依托长兴某港池工程,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PLAXIS 3D 建立多排桩式岸壁结构,研究有无遮帘桩、前排桩与遮帘桩的排距、后排遮帘桩桩间距、前排桩桩身刚度对多排桩式岸壁结构排桩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有后排遮帘桩时,多排桩式岸壁结构的整体位移较小,且前排桩的弯矩较小;前后排桩的排距、遮帘桩桩间距和前排桩的刚度都影响前排桩的内力,前排桩的内力随着前后排距、遮帘桩间距减少而减少,随着前排桩的刚度降低而降低;考虑场地条件及工程造价方面,评价不同参数对于遮帘挡土效应的敏感性:前排桩桩身刚度>前排桩与遮帘桩的排距>后排遮帘桩桩间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相比原方案前排桩弯矩可降低 50%,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多排桩式岸壁结构遮帘桩挡土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深厚软岩地质钢管桩可打性分析及沉桩试验

    王幸桑登峰胡兴昊娄学谦...
    224-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厚软岩施工的钢管桩,其桩尖入岩深度存在不确定性.依托实际工程,通过可打性分析、现场足尺沉桩试验和承载力测试开展深厚软岩地质钢管桩的沉桩施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厚软岩施工的钢管桩,桩尖宜采取敞口形式,尽量减小打桩过程中的土塞效应,保证钢管桩的入岩深度;泥岩中打桩时的土塞效应系数可较静载时的取值适当小,泥质灰岩中的土塞效应系数可参考静载时的取值,直径1 000 mm敞口钢管桩土塞系数可取0.45,直径1 200 mm时可取0.33;当锤击能量有限时,入深厚软岩的钢管桩终锤贯入度可相比常规地质的贯入度适当减小,可将 1 mm/击作为终锤标准.

    软岩地质钢管桩可打性分析土塞效应贯入度承载力

    超深厚软土地区板桩坞墙的计算

    朱镇洲
    232-23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板桩坞墙结构由于其经济性而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船坞设计中,但目前存在前墙位移过大且位移限值不明确、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等问题.以某境外工程的板桩坞墙为例,结合其施工工序和结构特点,采用PLAXI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在优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结构计算,推导结构位移及内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深厚软土地区板桩坞墙结构采用硬化土模型计算的精确度较高;硬化土模型的土体参数中,割线模量E50 敏感度最高,无试验数据时E50 建议取 2~2.5 倍标贯击数,卸载-再加载模量Eur 建议取 3 倍E50;考虑坞室底板桩基与坞墙前土体的桩土共同作用时,坞墙的水平位移计算结果最大值降低约 30%,计算板桩坞墙时应考虑底板桩基对坞墙的作用.

    板桩式坞墙软土PLAXISHS模型

    水下DCM法加固软基关键参数优化

    汪海洋
    238-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上和水下软基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参数通常通过试桩确定,水下DCM多为四轴,施工参数难以确定.以某填海工程DCM桩为背景,对水下DCM桩进行试桩,对水泥搅拌桩搅拌切土次数、底部W施工曲线、喷浆工艺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并通过三重管取芯对水泥土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淤泥中水泥掺量由 320 kg/m3 优化为 300 kg/m3,固化 28 d水泥土搅拌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 1.0 MPa,满足设计要求.底部硬黏土层增加 2 个小W施工曲线进行复搅可以提高水泥桩的强度.为充分将黏土搅散,下贯速度不宜大于0.3 m/min,提升速度不宜大于1.0 m/min.搅拌叶片的旋转速度应与钻头下贯或提升速度匹配,以提高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成桩质量.

    深层水泥搅拌法软基施工参数无侧限抗压强度

    疏浚管道粗砂输送特性及最佳流态研究

    蒋爽刘梦龙熊林亮倪福生...
    245-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疏浚管道输送粗砂砾石等粗大颗粒时,由于粒径构成复杂、浓度和局部阻力波动较大等因素,容易造成输送效率低、淤积堵塞和施工操作困难等问题.为实现粗大颗粒物料的安全高效输送,以中值粒径 0.82 mm的粗砂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和流速下进行管道输送试验,对粗砂的流态、沿程阻力损失、临界流速和滑移比(输送效率)等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疏浚施工要求确定输送时的最佳流态及对应的流速区间,该流态具有不易堵塞、输送稳定性高、输送效率高和磨损较小等优点.泥沙输送特性研究成果及最佳流态确定方法对粗大颗粒的安全、稳定、高效输送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

    疏浚工程管道输送流态沿程阻力临界流速滑移比

    航道整治水下钻孔爆破振动传播规律试验研究

    罗金先
    25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道整治水下钻孔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同时受高程效应和水体波动效应影响.根据某航道整治工程 13 组水下钻孔爆破振动试验结果,分析水下钻孔爆破振动速度和振动频率的传播规律,探讨能同时反映高差和水体波动影响的水下钻孔爆破振动预测公式.结果表明:1)采用三向分量中的最大值开展爆破振动速度预测的精度最高.2)垂直向Z分量主振频率随距离增大而衰减的规律显著,在爆破安全监测实践中应重点关注.3)与萨道夫斯基公式、仅考虑高程效应的修正公式和仅考虑水体波动效应的修正公式相比,同时考虑高程效应和水体波动效应的修正公式预测精度最高,且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显著,能够更准确反映水下钻孔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研究结论对航道整治水下钻孔爆破振动安全监测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航道整治水下钻孔爆破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扭王字块安装智能引导系统的施工应用

    温承永钟敏生滕超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扭王字块水下可视化安装主要采用水下摄像机或声呐成像的方法进行,该方法对水域能见度要求高或传感器成本高,且难以实现关键参数的定量化控制.通过对扭王字块吊装工艺及验收要求进行分析,采用在履带吊、扭王字块等物体上加装传感器及空间点位计算程序设计等方式,研发出一套扭王字块安装智能引导系统.在防波堤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典型段验证工作,实现了防波堤全断面的扭王字块可视化安装,使得高潮位下仍可进行扭王字块吊装,增加了施工作业窗口,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

    扭王字块水下安装智能引导系统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