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运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运工程
水运工程

吴澎

月刊

1002-4972

sygcbjb@yahoo.cn

010-64066347;841995234

100007

北京东城区安内国子监28号

水运工程/Journal Port & Water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水运工程行业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本刊及时报道国家在水运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贯彻“双百”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介绍国内外水运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动向,是我国水运工程界发行量和影响面较大的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型沉箱利旧可行性技术要点及风险评估

    钱怡杰唐洲
    68-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重力式沉箱码头升级改造、拆除重建的需求,通过调查收集海域沉箱现状、沉箱托运路径及运距、近岸临时存放场地等基础资料,开展沉箱利旧方案设计.结合工程实例的建设条件及LNG(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标准高的自身特点,从设计、施工和经济三大技术要点中提炼6 条风险因素,包括码头平面设计、沉箱检测评估、沉箱起浮或拆除风险、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通过构建风险态势结构模型,用清晰的量化指标来衡量风险因素,为推荐方案 2 提供了重要依据,即仅将沉箱内回填料用于LNG码头.该方案风险和投资可控,施工进度快,为后续新建码头的如期开工提供稳定的工作面.

    大型沉箱利旧可行性技术要点风险评估

    国内外标准桩基础沉降控制指标及计算方法对比

    杨志远刘宁蔡伟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桩基础作为承载能力高、适用范围广的深基础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港口水运工程中,而桩基础沉降将引起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流动机械的正常使用,因此需在桩基设计过程中开展沉降计算,以保证桩基变形在结构安全和使用允许的限值以内.国内外标准及相关工程设计手册针对桩基础沉降控制指标及计算方法给出较多建议.在沉降控制指标方面,中国标准规定较为详细;在单桩沉降量计算方法方面,国外标准对于桩身压缩性、土体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基础参数研究较多,其线性理论公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对比国内规范、欧洲BS EN规范及美国常用桩基设计手册等研究成果,以中东某引桥工程为例开展桩基沉降计算,总结提炼各类标准差异,旨在为国内外水运项目桩基础设计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及计算方法确定提供参考.

    桩基础沉降控制指标沉降计算国内外标准

    省水船闸闸底水平分流式连通廊道布置形式优化

    陈明张萌杨岚彬黄海津...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水船闸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通常采用闸底水平分流式连通廊道布置形式,以减少工程开挖量,分流均匀性是此类船闸输水过程的核心难题.针对该问题,依托我国某省水船闸工程,采用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连通廊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连通廊道与闸墙长廊道的接口面积,可有效改善两侧支廊道流量震荡问题.连通廊道水平分流口两侧宽度与分流墩两侧半径间的比值K表征分流口两侧分流的均匀性,当K=1.064 时,两侧支廊道分流均匀性、闸室支孔出流均匀性及水流条件较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省水船闸连通廊道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船闸水平分流连通廊道流量分配数值模拟

    太平口水道维护疏浚时机研究

    刘林双郑力王云波胡阳...
    86-9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中游航道具有水文变幅大、河床冲淤多变、江湖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疏浚时机较难确定.揭示了航道疏浚时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疏浚时机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疏浚时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位过程、河床冲淤、疏浚能力以及通航状态等,同时给出疏浚设计水位、维护水深、预留水深、船舶展臂最大水下竖直深度、疏浚量、疏浚效率等参数取值及基于此类参数的疏浚时机确定方法.以 2023 年太平口水道养护疏浚为例,分析 2018-2022 年水位过程,综合确定最佳疏浚时机为 2023 年 9 月初—10 月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航道疏浚提供技术支撑.

    径流航道水位过程疏浚时机疏浚设计水位

    向家坝水电站切机非恒定流对下游通航的影响

    张湛黄成林刘亚辉张绪进...
    93-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电站机组突发甩负荷切机运行时,非恒定流对下游通航的影响,以向家坝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 1:100正态物理模型,模拟向家坝水电站机组切机工况,分析8 台机组不同切机数量下非恒定流引起的下游河段水位、流速的变化特性,并结合自航船模试验,研究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站机组分别切机 1~8 台时,在采取快速补水情况下,下游水位最大时变幅 0.89 m/h,未超过电站运行调度规程允许值.非恒定流引起的水位变化主要位于桐梓林以上河段,流速变化主要位于和尚岩以上河段,水流条件满足船舶航行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电站调度运行、下游航道维护及船舶航行提供技术支持.

    切机非恒定流物理模型通航条件向家坝

    滩势转移法在澜沧江急浅滩整治中的应用

    许光祥陈沁芷蒋孜伟童思陈...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浅滩是山区河流常见的滩险类型,常规整治方法难以奏效,为此提出滩势转移的整治方法.该方法将原急滩滩势转移为新滩,形成缓流区等供船舶上行的滩段,旨在整体达到通航条件.应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手段,以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河段的无名洲急浅滩为例,分析滩险特性和成因,指出扩大泄水断面法等常规整治方法难以整治的根由,阐明滩势转移法的基本思路、工程布置以及整治效果的分析方法,得出滩势转移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滩势转移法适用于滩间关联性较强、常规整治方法影响大的滩群整治中,原滩整治后消滩指数XF 不宜过低,以 0.8~1.0 为宜;新滩需要较强的束水作用,但形成的急滩碍航区不能过宽,需留有上滩适航区.

    滩势转移法急浅滩澜沧江消滩判据上疏下抬

    河口船闸集咸坑深度对防咸效果的影响

    叶海鹏胡江许媛媛许克勤...
    105-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河口船闸集咸坑不同深度下的盐水运动特性,基于CFD软件的组分输运模型和LES湍流模型建立集咸坑防咸三维数值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基于集咸坑防咸水槽试验结果,验证了盐水运动形态、盐水运动速度及垂向盐度分布,并构建河口船闸不同深度集咸坑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集咸坑的防咸效果与深度有关,集咸坑深度越大,盐水上溯距离有所增加,但引航道盐度和盐-淡水交换率随集咸坑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总体来看集咸坑深度与防咸效果成正比;当集咸坑深度大于 12 m时,盐水上溯距离超过 515 m,引航道盐度低于 0.23‰,盐-淡水交换率低于 50%.

    河口船闸集咸坑防咸效果数值模拟

    航道设标弯曲半径快速估算方法

    朱彬华刘作飞杜新文徐小雯...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标优化调整后复核航道弯曲半径耗时长的问题,基于航道养护现场的特点,提出航道设标弯曲半径快速估算方法.该方法根据相邻航标作用距离连线、外接圆弧、航宽,三角函数方程,并联合坐标系理论而得到.通过正、余弦定理推导,将航标连线外接圆半径解出.在基于坐标系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解析,将航标连线有遮挡的外接圆半径解算.在3 处典型弯曲河段进行设标,验证航道弯曲半径快速估算的正确性、及时性.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快速估算弯曲半径,以及准确、及时核查航道弯曲半径提供参考.

    航道尺度弯曲半径快速估算

    基于修正摩尔库仑本构预留宽缝对闸室底板内力影响的研究

    王智海王曙光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适应水头大、闸墙高的整体式闸室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修正摩尔库仑本构探究预留宽缝对整体式闸室底板内力的影响,以关桥船闸为例,利用Midas GTS NX对闸室内力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修正摩尔库仑本构较Drucker-Prager本构在描述土体变形方面更具有优势;2)较无宽缝,预留宽缝可明显降低底板跨中负弯矩;3)合缝时间越晚,底板的最大负弯矩越小;4)综合考虑底板内力和闸墙稳定性,当墙后回填至高程 35.5 m时,关桥船闸闸室底板应进行宽缝合缝;5)完建期和运行期,预留宽缝的闸室底板最大正、负弯矩分别发生在完建工况和检修工况,基底最大、最小应力分别发生在高水运用工况和检修工况.

    整体式闸室预留宽缝修正摩尔库仑合缝时间底板内力

    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曹有莉万宇李文杰孔巧灵...
    123-12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道整治工程江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衡量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关键指标.以长江上游朝天门—涪陵江段航道整治工程为案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采用当量因子法对工程前、中、后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朝涪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 2015-2018 年下降 1.40%,随后在 2018-2021 年增长5.73%.在 12 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占比最大的为水文调节,其次为航运服务价值,在工程前后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度存在差异,水域一直是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研究结论可为促进航道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类型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