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卫小春

月刊

1008-5572

sygkzz@163.com

0351-3365826,3365705

030001

山西太原五一路382号

实用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宗旨是以实用和普及为主,兼顾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膝关节软骨损伤探讨自体软骨细胞植入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宁王广积杜秀藩
    238-243页

    Morel-Lavallée损伤诊断及治疗现状分析

    周江黄晨徐伟赵检...
    243-247页

    弯角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何祥乐魏林文黄建军吴贤良...
    248-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弯角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kyphoplasty,PCKP)和传统的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unilater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U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像结果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PCKP组34例,男11例,女23例;年龄63~90岁,平均(73。06±7。65)岁;平均骨密度T值(-3。36± 1。40)。UPKP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63~90岁,平均(71。97±7。63)岁;平均骨密度T值(-3。48±0。60)。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总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40±1。30)个月。两组术后VAS、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K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少于UPKP组(P<0。05)。PC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UPKP组(P<0。05),PCKP组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高于UPKP组(P<0。05)。结论 PCKP和U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同样安全有效,且PCK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分布更好及骨水泥渗漏率更低等优点。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

    高频超声测量尺神经横截面积在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

    满泓伯王维田宇周刚刚...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顾玉东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为基础的尺神经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分度标准,评估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同时完善高频超声和肌电图的拟诊肘管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肌电图诊断结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22~81岁,平均(54。14±2。15)岁。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2~68岁,平均(43。44±13。17)岁。以顾玉东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为基础将病例组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11例,中度13例,重度20例。通过分析不同临床分型中尺神经CSA,评估使用尺神经CSA诊断肘管综合征与肌电图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探讨尺神经CSA对于诊断肘管综合征不同分度的临界值。结果 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尺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明确肘管综合征病因。病例组尺神经CSA平均值为(18。00±7。92)mm2,对照组尺神经CSA平均值为(9。50± 3。54)mm2;轻、中、重度三组尺神经 CSA 平均值分别为(11。27±2。69)mm2、(15。46±3。91)mm2、(23。35±8。23)mm2。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肌电图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系数=0。479,P<0。001)。对尺神经CSA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肘管综合征轻、中、重度的临界值分别为11。50 mm2、15。50 mm2、20。00 mm2。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指标尺神经CSA在肘管综合征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并可用于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预测。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横截面积高频超声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夏青刘传文王会杨李国顺...
    256-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joint fracture,PJ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采用内外侧双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患者7例,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71~89岁,平均(76。86±6。67)岁。记录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等,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假体、钢板螺钉位置、骨折愈合、假体和内固定松动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骨折部位的疼痛不适,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57±3。05)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4。43±0。5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7。86±12。20)min,术中输血量(485。71±106。90)mL。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81。86±8。59)g/L,术后输血量(114。29±195。18)mL。骨折部位VAS从术前(6。86± 0。38)分至末次随访(2。57±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从术前(79。29±4。50)分至末次随访(66。86± 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优良率28。57%,良2例,可5例。WOMAC评分从术前(69。43±6。40)分至末次随访(100±1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固定相对牢固,手术相对安全,骨折顺利愈合,临床疗效相对满意,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显著丧失。

    双锁定钢板陈旧性假体周围骨折全膝关节置换植骨

    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

    孟俊柏刘伟汉师广帅陈祥...
    261-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切口和Bikini切口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40~7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8 kg/m2。Bikini切口组22例,传统切口组23例,比较两组术中损肌肉损伤、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引流量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6±2)个月。Bikini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Bikini组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术后第3个月伤口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kini组有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占组内病例数的21。74%,占总病例数的11。11%,明显低于传统组的40。09%、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中,采用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有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前者术后伤口愈合更佳,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更少。

    Bikini切口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疗效

    关节镜下保残"长袖套"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疗效

    田学东刘延子
    26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保残"长袖套"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淄博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1例ACL断裂患者,男45例,女26例;年龄19~53岁。其中采用保留残迹"长袖套"状ACL重建36例(观察组),采用非保残ACL重建3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功能评分,并进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及被动角度再生实验评估患者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均随访12~31个月,平均(16。90± 3。25)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及被动角度再生实验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保残"长袖套"状ACL重建术可以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膝关节保留残迹长袖套前交叉韧带重建本体感觉

    收肌管联合IPACK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满家政冯仕明王立伟王涛...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收肌管联合胭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阻滞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收肌管+IPACK阻滞)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40岁,平均(24。43±6。39)岁。对照组(收肌管阻滞)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38岁,平均(26。23±5。46)岁。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动态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术后24 h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术后48 h自控静脉阵痛按压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按压次数和地佐辛使用人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静息和动态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8 h两组患者静息和动态NRS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的PCI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8 h两组按压PCIA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使用地佐辛占比26。7%,对照组占比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肌管联合IPACK阻滞有利于减少前交叉韧带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允许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术后加速康复。

    收肌管阻滞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前交叉韧带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Q热脊柱感染1例报道

    王志超张伟王月磊殷楚强...
    272-274页

    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损伤1例报道

    张小亮黄雅静张俊李世仙...
    275-276,2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