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卫小春

月刊

1008-5572

sygkzz@163.com

0351-3365826,3365705

030001

山西太原五一路382号

实用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宗旨是以实用和普及为主,兼顾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镜下距腓前韧带手术的研究进展

    吴帅张洪飞
    817-822页

    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相关性分析

    孙治国木热提·卡哈尔徐阔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823-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二病区诊断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且接受融合内固定手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融合不良组(21例)与融合组(91例),融合不良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50。50±15。30)岁。融合组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20~76岁,平均(48。80±13。40)岁。收集并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是否终板硬化、是否吸烟、是否存在终板炎性浸润、是否存在骨质破坏、是否贫血。观察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血液系统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相关变量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是否吸烟、是否终板硬化、是否存在骨质破坏、是否贫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否存在终板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外周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为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危险因素[OR(95%CI)=2。481(1。428,4。305),OR(95%CI)=2。245(1。273,3。958);绘制 ROC 曲线显示: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预测融合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均>0。7,且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存在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 血液高凝状态,尤其是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内在的危险因素,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存在密切联系。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融合

    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修复与经转子修复关节囊患者术后功能及预后研究

    宋鹤天李晓霞胡忠申孟庆广...
    828-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关节囊修复方法对患者术后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修复后关节囊提供生物力学和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6月通辽市医院关节外科及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5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40例,女85例;年龄60~80岁,平均(70。89±9。01)岁。均经后外侧入路,常规方法处理关节假体,根据不同关节囊复合体修复方式分为解剖组62例,转子组63例。解剖组假体置入完成后在股骨颈止点处缝合关节囊短旋外肌复合体,在大转子止点缝合联合腱;转子组股骨柄假体安装完成后,于大转子处钻孔,钢丝、硬膜外导针过线,将关节囊外旋肌复合体缝合于转子间线内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假体外展角、臼杯前倾角、下肢长度差值、与健侧相比offset差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早期脱位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外展角、臼杯前倾角、下肢长度差值、与健侧相比offse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组的切口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转子组(P<0。05)。术后随访1~2年,两组患者术后VAS和Harri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3 d、3周、6周解剖组VAS评分优于转子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解剖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转子组(P<0。05),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子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坐起弯腰时发生脱位,解剖组无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 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剖修复关节囊,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有助于提高关节稳定性,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关节囊复合体修复关节功能预后

    压力带法量化评估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可行性研究

    周婷婷张臻陆轲王建良...
    833-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髌股关节所引发疼痛的最低压力值(压力带法)量化评估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且疑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304例患者(374膝),其中男147例,女157例;年龄18~76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5。6~41。9 kg/m2。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采用Recht评分和基于MRI的Kellgren-Lawrence(K-L)评分评估,髌股关节压力值测定采用压力带法。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压力值与K-L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压力带法诊断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界值以及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根据K-L评分分为无损伤组(80膝)、轻度损伤组(198膝)、重度损伤组(96膝),三组中位压力值分别为65 mm Hg、60 mm Hg、40 mm Hg,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值与K-L评分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424)。当压力值为60 mm Hg时诊断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最佳,敏感度为86。5%,特异性为61。6%。根据患者BMI分为正常组、超重、肥胖组,三组压力带法诊断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AUC逐步增大(AUC=0。632、0。692、0。763)。结论 压力带法可以量化评估髌股关节骨关节炎,且更适用于超重和肥胖患者,是一种无创、便捷、准确的方法。

    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压力带磁共振

    保留假体清创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的疗效

    冯绍胜占霞潘希安李博...
    837-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假体清创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0月黄石市中心医院采用保留假体清创术治疗的11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6例;左膝5例,右膝6例;年龄56~78岁,平均(67。0±7。0)岁。感染发生的时间均为术后3周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25~74个月,平均(46。0±15。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感染复发2例,手术成功率81。82%。末次随访时,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假体清创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膝关节活动能力,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保留假体清创术万古霉素

    前交叉韧带MRI高信号面积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于潼张振南张智海孙黎...
    842-84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MRI高信号面积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前交叉韧带退行性损伤对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病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80例(84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64例;年龄40~77岁,平均(59。01±9。31)岁。分析前交叉韧带MRI高信号面积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4膝前交叉韧带平均MRI高信号面积为(1。89±0。47)cm2。WOMAC评分总分(44。74±13。09)分,疼痛评分(9。68±3。38)分,僵硬评分(3。19±2。46)分,日常活动困难度评分(31。87±10。38)分。前交叉韧带MRI高信号面积与WOMAC总分、疼痛评分、日常活动困难度评分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47、0。60;与WOMAC僵硬评分无相关性(P=0。09)。结论 前交叉韧带的退变和损伤可能会引起或加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症状,影响关节功能,带来日常生活不便。

    膝关节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评分MRI相关性

    数字技术应用于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损

    任远洋季亮李青松胡艳春...
    845-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桡骨或尺骨缺损、肌腱外露,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术前对供区行DSA检查,初步明确皮瓣的走形、管径、分布情况。将获取DSA-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参考前臂缺损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在软件中模拟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设计与切取,并进行前臂骨缺损的模拟复位。根据数字化重建和模拟结果,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操作。结果 所有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均顺利切取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完整成活5例,其中1例术后皮瓣下淤血,手术清除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 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可精确设计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切取,实现根据缺损的部位,骨的形态实施个性化的切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前臂骨缺损数字化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改良()短伸肌腱固定联合反Chevron截骨治疗医源性()内翻

    何至王素芳魏亚
    849-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短伸肌腱固定联合反Chevron截骨治疗医源性()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12足)()外翻术后发生()内翻患者资料,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23~76岁,平均(46。3±16。5)岁。均采用改良()短伸肌腱固定联合反Chevron截骨术治疗,术后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1。5-3。0年,平均(2。2±0。47)年。术后与()内翻有关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没有复发或残留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趾背伸角、跖屈角、()内翻角、第1、2跖骨间角以及AOFAS()趾-跖趾关节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短伸肌腱固定联合反Chevron截骨术治疗医源性()内翻,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缓解()趾疼痛,明显改善()趾外观。

    ()短伸肌腱反Chevron截骨医源性()内翻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

    桑婷婷杨颖赵金荣陆晓...
    852-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69岁,平均(54。88±8。79)岁;根据干预类型区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下肢整体康复训练,共干预8周。结果 两组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肌群的等速相对峰力矩及步态指标(步长、步频和步速)均较康复干预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康复干预后在步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能够进一步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步态功能。

    下肢康复踝关节骨折步态分析

    UBE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腹腔积水1例报道

    卓灿刘扬张钰裙刘文俊...
    855-857页

    脊柱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腹腔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