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工业大学

郭明顺

季刊

1674-0823

skbxb@126.com

024-25691038

110023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一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2008年1月起正式出版发行。本刊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对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基本问题、热点、难点及前沿理论问题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陈云经济思想研究(1978-2022年)述评

    张裕斌荆林波
    225-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陈云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陈云的经济思想更是历年研究的重点内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回顾陈云经济思想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对陈云经济思想的研究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发轫阶段(1978-1986年)、平稳发展阶段(1987-1994年)、全面发展阶段(1995-2004年)、高涨阶段(2005-2014年)和深入拓展阶段(2015年至今),提炼出陈云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研究重点,为新时代深入开展陈云研究提供依据.

    陈云经济思想发展阶段述评研究综述

    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城市居留意愿——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的经验证据

    展望李晗冰
    23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工市民化是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而城市居留意愿则是左右市民化进程的核心.厘清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找到其中的核心因素,对科学制定我国人口和城镇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涵盖四维度的身份认同指数,然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在主体、客体、主客体交互的统一分析框架下评估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区域的异质性分析.基准分析发现:农民工主体与流入地客体交互后产生的身份认同感是影响农民工居留意愿的核心因素,解释力达36.7%;民族和婚姻等主体特征是影响农民工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解释力分别为24.2%和20.3%;客体特征即流入地城市特征也对农民工居留意愿产生一定影响,解释力为18.8%.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客体特征即流入地城市特征上,其中东部和中部较为相似,西部和东北较为相似.基于研究结论,在关注农民工主体特征,优化流入地客体特征,进而改善主客体交互体验以提升身份认同感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共同富裕农民工身份认同居留意愿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算法

    农村养老的模式选择与影响因素研究

    许家伟韩娜崔洋洋李雪...
    24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而中国步入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养老的解决方案更是迫在眉睫.基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4镇6村202份调查问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基本特征、经济特征、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特征4个维度15个指标构建农村养老模式选择模型.研究表明:基本特征中,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婚姻、居住情况、子女个数、家庭收入来源、月收入和稳定性对养老模式选择有一定影响;心理特征中担心无人照顾会对机构养老和互助养老产生影响;社会支持特征中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会对社区居家养老产生影响.在家庭养老模式中,性别、年龄会对模式选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机构养老模式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家庭收入来源、家庭月收入对模式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害怕被遗弃和对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社区养老模式中,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子女个数、日托、担心无人照顾以及对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对模式的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收入来源、年龄和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互助养老模式中,性别、婚姻、居住情况、担心无人照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养老

    城乡融合视角下全面推进辽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徐春祥梁姝娜王子君
    25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辽宁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口,是新时代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破解全省"城乡发展不均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一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是高质量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抓手.梳理我国城乡关系发展脉络,提出城乡融合基本内涵;从农村人居环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精神风貌等方面展现辽宁城乡融合发展成效;从城乡均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差距、医患矛盾、要素市场化改革、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效率差距、城乡融合区域差异、"三农"政策宣介效果等方面指出当前制约辽宁城乡融合发展的因素;从城乡发展理念、新型城乡关系、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农村土地改革、乡村区域发展差异、要素市场化改革、县域经济、"三农"政策解读等方面提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辽宁乡村振兴的路径,旨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城乡融合城乡差距乡村振兴县域经济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探析

    陈雪峰郭汝汝
    265-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勇于自我革命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关键密钥,厘清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是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的重要前提,从整体上把握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发展逻辑的内在关系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学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脉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推进自身建设的实践历程,形成党的自我革命的发展脉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世纪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刻的现实挑战、大党独有的执政难题是找准党的自我革命目标的关键;持续推进理论引领、构建多元协同参与格局、完善动态监督体系、建立科学评价标准和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构成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路径.

    党的建设自我革命从严治党内在逻辑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

    张婷婷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内藏难以克服的生态危机.资产阶级无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的历史本性不仅加剧生态破坏,而且驱使其治理观念滑向狭隘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帝国主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全球整体利益和人类未来发展大视野,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解之道,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重点防治和系统治理的生态方法论、多边主义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有效化解全球性生态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时代,各国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重塑可持续发展的新价值观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意义、核心议题及路径选择

    诸萍
    28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基于比较优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供需关系变化开展的深刻变革,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的战略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中仍有一些堵点有待疏通.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动形成供需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又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赢得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推动实现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经济循环扩大内需对外开放

    我国共同富裕的动态演进及地区差异分析

    黎艳周玉红邵永同
    289-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探析我国共同富裕发展及地区差异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从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立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五个维度构建结果型共同富裕评价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我国共同富裕进行测度,使用Moran's Ⅰ指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揭示七大地区共同富裕的动态演进情况,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共同富裕的地区差异及来源.研究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五大维度发展存在差异,环境宜居宜业的权重大但发展缓慢;地区间存在梯度分布和空间集聚现象,西北、华中地区存在追赶效应,华南地区发展动力不足,东北地区增速较低且未来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有扩大趋势;地区内部协调性逐渐上升,地区间协调发展仍存在较大不足.

    共同富裕结果型评价体系熵权Topsis法Kernel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地区差异

    多能源混合车队生鲜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周晓晔戴思聪
    30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同时考虑取送货和分时电价的电动车与燃油车混合车队车辆路径问题,以车辆固定成本、行驶成本、制冷成本、货损成本、时间窗成本、碳排放成本和充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生鲜品配送车辆路径优化模型,设计融合邻域搜索的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并求解.结果表明:相比于取送分离,同时取送货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配送效率,提高车辆装载率;通过技术升级适当增加电动车的电池容量,能够弱化车辆路径方案对充电设施的依赖程度,有效降低配送成本;通过与遗传算法、遗传-变邻域混合算法运行结果对比,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为冷链物流企业在配送环节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混合车队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冷链物流电动车配送取送货分时电价

    基于政府补贴的闭环供应链不同回收模式决策研究

    宿恺李鹏宇
    31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政府补贴政策对不同混合回收模式中供应链成员利润和整体利润的作用,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回收模式中供应链成员利润和整体利润的变化,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指出政府补贴额度的增加可提高最优回收模式中各回收主体利润和供应链整体利润,得到闭环供应链最优回收模式,提出提高补贴额度、增强宣传教育、完善补贴机制、打造产业集群等对策建议,为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Stackelberg博弈政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