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

郭雨梅

双月刊

1000-1646

sygdxb@163.com

024-25691039

110023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1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沈阳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该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刊物,创刊于1964年,现为双月刊。主要栏目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除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外,从2004年起又成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的刊源。此外,还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刊源,并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的入网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同时,还与台湾大学保持刊物交换关系。该刊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合ECC算法的电力监控网络智能接入协议

    曹小明张华兵叶思斯石宏宇...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力监控网络遭受攻击的风险,基于ECC公钥加密算法,提出了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智能接入协议.通过研究电力监控网络的基本架构和安全体系,总结了电力监控终端所面临的多种攻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ECC公钥加密算法,深度改进适用于电力监控网络的智能接入协议,进而优化协议的加密耗时、解密耗时及安全强度等多项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RSA算法的协议相比,基于ECC算法的智能接入协议具备更高的安全强度.

    电力信息网络输电线路实时监控安全接入椭圆曲线算法身份验证安全协议ECC公钥算法

    基于LSTM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

    陈胜刘鹏飞王平马建伟...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短期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人工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分析了LSTM神经网络和其变体GRU神经网络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学习时序特征的独特优势,并以卷积神经网络作为负荷数据的特征提取层,结合GRU网络构建了组合模型,通过建立残差预测模型对结果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预测效果要优于 ANN 和 SVM 模型,且所提出残差预测模型的负荷预测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79%,其准确性高于单一算法的负荷预测模型.

    负荷预测人工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卷积神经网络平均相对误差残差修正特征提取组合模型

    Al2O3层厚度对PbZrO3/Al2O3异质结薄膜储能性能的影响

    王占杰于海义邵岩王子权...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Pt/PbZrO3/Pt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通过热蒸镀和自然氧化方法在Pt/Ti/SiO2/Si基板上沉积了厚度为0~10nm的Al2O3(AO)层,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PbZrO3 薄膜,研究了Al2O3 层厚度对PbZrO3/Al2O3(PZO/AO)异质结薄膜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O层厚度的增加,PZO/AO异质结薄膜的击穿电场强度逐渐增大,极化-电场电滞回线由反铁电特征转变为铁电特征.当PZO/AO异质结薄膜的AO层厚度为5nm时,储能密度最大值为21.2 J/cm3.

    电介质电容器PbZrO3薄膜Al2O3插层铁电反铁电储能性能热蒸镀化学溶液沉积法

    T6态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王莹陈立佳周舸张浩宇...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经过T6 处理的热挤压Al-5Cu-0.8Mg-0.15Zr-0.2Sc-0.5Ag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低周疲劳变形与断裂行为,对T6 态热挤压合金进行了室温和 200℃条件下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200℃下合金塑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Coffin-Manson公式,而弹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之间服从Basquin公式;合金在室温和200℃下低周疲劳变形时,在较低外加总应变幅下疲劳变形机制主要为平面滑移,而在较高外加总应变幅下疲劳变形机制主要为波状滑移;室温和200℃下合金的疲劳裂纹均萌生于疲劳试样表面并以穿晶方式扩展.

    Al-Cu-Mg-Ag合金T6处理低周疲劳循环硬化循环稳定疲劳寿命变形机制疲劳断裂

    电火花加工用磁悬浮驱动器控制系统

    赵芳张健孙凤徐方超...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电火花加工时,主轴不能及时调整极间间隙导致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自由度磁悬浮驱动器代替传统电火花主轴运动.分析了该磁悬浮驱动器的结构及原理并建立了磁悬浮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该驱动器所产生的电磁力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设计传统PID控制系统及模糊PID控制系统对磁悬浮驱动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磁悬浮驱动器具有较好的跟随特性和快速的响应速度及符合要求的电磁力,满足微细电火花加工要求.

    电火花加工磁悬浮驱动器动力学模型电磁力模糊PID控制有限元仿真响应速度跟随特性

    横向冲击载荷下齿形双螺母防松性能

    孟宪松马池闫明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螺栓连接结构在舰船爆炸冲击中容易发生松动的现象,设计了一种齿形双螺母的防松结构.利用局部滑移理论分析齿形双螺母的防松原理,采用有限元仿真法,通过预紧力和微滑移的变化量对其防松性能进行分析,并研究了齿形双螺母防松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冲击载荷下,齿形双螺母预紧力下降慢,微滑移变化小,具有较好的防松性能;当楔形角与螺纹升角相同时,防松效果最差;楔形角越大,齿形数量越多,齿形双螺母的防松效果越好.

    冲击载荷齿形双螺母有限元仿真预紧力微滑移楔形角齿形数量防松性能

    基于磁各向异性的管壁应力集中区域检测方法

    杨理践吕志鹏高松巍郑福印...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应力集中导致管壁发生屈服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磁各向异性检测管壁应力集中区域的方法.从能量角度出发,研究了应力导致管壁产生磁各向异性的机理,建立了管壁当量应力与磁各向异性探头输出电压信号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管壁的当量应力判断其是否发生屈服失效,搭建了应力检测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应力会导致管壁产生磁各向异性,磁各向异性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管壁当量应力的变化趋势和主应力方向所在延长线的角度,进而判断管壁是否产生应力集中区域.

    磁各向异性管壁屈服失效第三强度理论能量最低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磁化率应力集中区域

    基于模糊测试技术的电力工控系统漏洞挖掘算法

    贺晋宏冯楠付强付敏...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控系统运行环境封闭带来的传统漏洞检测无法导出系统组件进行分析的问题,根据工控网络协议特征,结合测试用例变异因子,针对Modbus_TCP公开协议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力工控系统漏洞测试挖掘方法.所提方法利用变异因子与工控协议特征依赖关系,改造协议测试用例.通过将测试用例的特征值和数据域的长度值因子及其数值的选择进行合并,并做归一化处理,进而简化协议测试过程中变异因子的执行次数.针对Modbus_TCP工控协议的模糊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Fuzzing测试表现出了更高的测试用例接收率和测试效率,测试样例的平均接收率至少提高50%.

    电力行业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挖掘Fuzzing测试开源异常分析和监测数据生成变异率

    大数据联盟下一种分布式光伏资源共享算法设计

    刘洋刘吉成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分布式光伏资源利用率,提高时均用电效率,提出大数据联盟下分布式光伏资源共享算法.依据光伏发电-储电-用电价值链建立资源共享目标,并在约束条件下利用线性电力系统网络模型建立主导节点选择矩阵,划分资源共享集群.针对集成的分布式光伏资源,依据大数据联盟理论,将资源共享分为两种资源共享模式,建立资源共享动态模型,实现资源共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资源共享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分布式光伏资源资源共享价值链资源利用率时均用电效率

    基于PKI公钥体系的电力监控网络安全接入机制

    章熙段金长刘晓放张洪略...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力监控网络服务请求繁多、身份认证速度慢等网络拥塞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泄漏发生原理,并基于PKI机制下的挑战-响应模式对通信双方的密钥进行动态更新,利用哈希函数对用户身份在通信前做及时认证,设计了一种安全电力监控网络安全的接入体系,实现对网络节点的信息化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基于PKI机制的方案较传统基于对称机制的方案在牺牲少量计算代价的情况下,可实现通信数据高保密高可靠传输,在密钥协商的相互认证阶段本文花费的通信开销相较于对称机制节省约4%.

    监控电力网动态密钥相互认证密钥更新哈希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