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周天仇

双月刊

1672-5069

sygzbzz@foxmail.com

0551-65142835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424号

实用肝脏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该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脏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临床内外科诊疗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以临床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病流行率调查

    王文川梁阔鹏何蕊玲王继涛...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cACL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 年7 月~9 月在邢台市 5 个社区调查糖尿病患者,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记录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和血脂,使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受控衰减参数(CAP)检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合并重度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登记在册的 946 例社区T2DM患者,女性占 64.5%,显著多于男性(35.5%,P<0.05);合并 NAFLD 患者 664 例(70.2%),其中重度 334 例(50.3%),中度198 例(29.8%),轻度 132 例(19.9%);T2DM合并cACLD者 94 例(9.9%),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人群cACLD患病率分别为6.1%、10.5%和 17.6%;差异性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高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病程是社区T2DM合并不同程度NAFLD的影响因素(P<0.05),超重和肥胖、高血脂和冠心病是社区T2DM合并cACLD的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社区T2DM合并重度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T2DM合并NAFLD患病率较高,而cACLD患病率也达到9.9%,应予以重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流行率

    超声衰减参数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评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价值分析

    叶茜郑东杨昕宇郭江...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衰减参数(UAP)联合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评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方法 2019 年 3 月~2022 年 12 月我院诊治的112 例MAFLD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所有受试者接受iLivTouch瞬时弹性成像检测UA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AI-1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AP联合血清PAI-1 和ALT水平评估M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结果 在112 例MAFLD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脂肪变1 级(轻度)45 例,2 级(中度)42 例和 3 级(重度)25例;重度肝脂肪变患者BMI、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32.6±2.4)kg/m2、(6.6±0.9)mmol/L、(4.6±1.4)mmol/L和(4.0±0.9)mmol/L,显著高于中度患者[分别为(27.6±1.9)kg/m2、(5.8±0.8)mmol/L、(3.5±0.9)mmol/L和(3.5±0.7)mmol/L,P<0.05]或轻度患者[分别为(24.1±0.9)kg/m2、(5.1±0.7)mmol/L、(2.2±0.7)mmol/L和(3.0±0.5)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2)mmol/L,显著低于中度[(1.4±0.2)mmol/L,P<0.05]或轻度患者[(1.4±0.2)mmol/L,P<0.05];重度组UAP、血清PAI-1 和ALT水平分别为(312.7±32.6)dB/m、(36.5±4.2)mg/mL和(72.1±7.4)U/L,显著高于中度组[分别为(284.2±30.1)dB/m、(28.1±3.4)mg/mL和(36.3±4.1)U/L,P<0.05]或轻度组[分别为(257.4±26.4)dB/m、(20.4±2.4)mg/mL和(23.7±2.5)U/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AP联合血清PAI-1 和ALT水平评估重度肝脂肪变性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 0.914(95%CI:0.883~0.990)、89.6%和 93.3%,其特异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应用UAP联合血清PAI-1 和ALT水平预测MAFLD患者严重肝脂肪变性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性超声衰减参数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诊断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临床价值研究

    张书琴王婷婷张艳红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检测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21 年6 月~2022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59 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其中单纯性脂肪肝(SFL)89 例、NASH 47 例和肝硬化23 例]和53 例健康体检者,均接受彩色超声诊断仪RTE检测肝脏有关指标,NAFLD患者接受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LC组RTE指标相对应变值为(94.3±13.5),显著低于 NASH患者[(105.2±20.6),P<0.05]或 SFL患者[(115.1±9.8),P<0.05]或健康人[(121.3±17.1),P<0.05],而蓝色面积百分比、复杂度、偏度、对比度和杂乱度分别为(25.9±4.3)%、(38.5±4.2)、(0.6±0.1)、(241.0±30.5)和(0.4±0.1),均显著高于NASH患者[分别为(21.2±4.1)%、(31.9±3.7)、(0.4±0.1)、(191.3±27.9)和(0.2±0.1),P<0.05]或SFL患者[分别为(16.2±1.9)%、(25.1±3.5)、(0.3±0.1)、(153.0±19.8)和(0.1±0.1),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9.2±1.5)%、(19.5±2.4)、(0.2±0.0)、(113.5±20.3)和(0.1±0.0),P<0.05];在47 例NASH患者中,病理学检查发现S0/S1 期肝纤维化者16 例,S2 期19 例和S3 期12 例;S3 和S2 期患者相对应变值分别为(101.2±7.9)和(106.7±10.3),显著低于S0/S1 期患者[(112.5±9.8),P<0.05],而S3 期患者蓝色面积百分比、复杂度、偏度、对比度和杂乱度分别为(23.1±3.4)%、(34.6±3.7)、(0.4±0.1)、(202.5±23.7)和(0.2±0.0),显著大于S2 期患者[分别为(19.8±2.5)%、(29.3±2.9)、(0.3±0.1)、(179.1±25.9)和(0.2±0.0),P<0.05]或S0/S1 期患者[分别为(16.2±3.8)%、(25.9±3.5)、(0.3±0.1)、(152.8±21.1)和(0.1±0.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综合RTE指标诊断NASH患者显著性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977,其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77.4%.结论 采用超声RTE指标诊断NASH患者显著性和进展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闫玉婷贾桂孟琴高欣欣...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抗体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 30 例、PBC患者 28 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2 例,分别给予患者标准的免疫抑制或熊去氧胆酸治疗.常规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放射受体法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和甲状腺球蛋白(TG).结果 AIH组血清FT3 和FT4 水平分别为(4.2±0.2)pmol/L和(13.8±1.9)pmol/L,PBC组分别为(4.3±0.3)pmol/L和(13.9±1.3)pmol/L,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4.9±0.6)pmol/L和(15.9±4.2)pmol/L,P<0.05],而AIH组和PBC组血清TSH水平分别为(3.8±1.2)mIU/L和(3.7±0.5)mI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2.6±0.5)mIU/L,P<0.05];AIH组血清TPO-Ab和TG阳性率分别为33.3%和26.7%,PBC组分别为39.3%和25.0%,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的9.4%和3.1%(P<0.05);经过1 年的治疗,AIH组生化学应答率为66.7%,PBC组为75.0%;两种疾病应答组血清FT3和FT4 水平显著高于未应答组,而血清TSH水平及TPO-Ab和T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H和PBC患者都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影响治疗应答,临床应予以重视筛查和处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抗体治疗应答

    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任浩刘力伟施维刘波...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抗痨中断治疗.方法 2022 年3 月~202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 97 例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 50 例和对照组 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2HREZ/4HR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 8 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红素加氧酶(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在治疗 4 周末,试验适应性肝损伤和 DILI发生率分别为 6.0%和 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8.5%(P<0.05),在治疗8 周末,试验组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 6.0%和 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和17.0%(P<0.05);在治疗8 周末,试验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28.4±23.4)U/L、(30.8±18.7)U/L和(12.9±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1±33.1)U/L、(52.5±37.7)U/L和(20.1±10.9)μmol/L,P<0.05];试验组血清HO-1 和SOD水平分别为(200.3±14.0)U/L和(418.0±18.7)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8.8±21.4)U/L和(318.0±15.1)U/L,P<0.05],而血清IL-6 和TNF-α水平分别为(11.4±1.9)ng/L和(9.3±1.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4.0)ng/L和(14.5±3.0)ng/L,P<0.05].结论 在抗痨开始时应用苦黄能够显著降低DILI的发生,尽可能地维持标准化抗结核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药物性肝损伤肺结核抗结核药物适应现象苦黄预防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王琦周峰袁宇初薛美珠...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基因突变位点变化情况.方法 2017 年1 月~2022 年 12 月我院诊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79 例,常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法进行ATP7B基因检测,应用ATP7B基因数据库比对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在本组79 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肝型55 例,脑型12 例,混合型12 例;肝型患者初次发病年龄显著小于脑型或混合型患者(P<0.05),而脑型患者出现K-F比例为100.0%,显著大于肝型的45.5%或混合型的66.7%(P<0.05);肝型患者血清AST、ALT和铜蓝蛋白水平分别为 83.7(52.8,137.5)U/L、83.6(33.2,163.6)U/L和0.12(0.083,0.22)g/L,显著高于脑型患者[分别为29.6(21.3,46.1)U/L、27.5(18.9,38.8)U/L和0.031(0.011,0.058)g/L,P<0.05]或混合型患者[分别为37.2(27.8,56.4)U/L、23.2(18.4,45.0)U/L和0.057(0.040,0.096)g/L,P<0.05];本组共检出11 个ATP7B基因突变位点,混合型患者EX11、EX13/CDS13、EX16 和EX18 位点突变比例分别为 41.7%、25.0%、25.0%和16.7%,显著高于肝型的7.3%、5.5%、3.6%和3.6%(P<0.05)或脑型的 8.3%、8.3%、8.3%和 0.0%(P<0.05),而肝型患者EX13 和EX8 位点突变比例分别为34.5%和7.3%,显著高于脑型的16.7%和0.0%(P<0.05)或混合型的16.7%和0.0%(P<0.05).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基因突变位点繁多,不同型别之间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临床特征基因突变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杨晶陈美玲张丽秀颜鲁伟...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 2019 年12 月~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 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 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 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 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 例;在37 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 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 株(60.3%),革兰氏阳性菌 27 株(39.7%);感染组血清 PCT、IFN-γ和 IL-6 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 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 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细菌感染降钙素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诊断

    磁共振增强T1 mapping和IVIM-DWI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价值研究

    穆玉娟吴斐斐陈莹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磁共振(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钆塞酸二钠增强T1 mapping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 2020 年3 月~2022 年3 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 例,接受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检测和MR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20 min和增强后20 min T1 弛豫时间,计算肝细胞增强分数,并应用Mltalytics 1.0.1 软件自动测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真性水分子扩散系数(D).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参数评估肝储备的效能.结果 在60 例肝硬化患者中,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10%者30 例(A组),≥10%但<30%者16 例(B组),≥30%者14 例(C组);C组增强前T1 弛豫时间和增强后T1 弛豫时间分别为(700.5±71.2)ms和(324.1±99.6)ms,显著长于A组[分别为(612.2±28.3)ms和(148.3±51.9)ms,P<0.05]或B组[分别为(682.5±73.1)ms和(256.2±88.1)ms,P<0.05],而ADC、D和肝细胞增强分数分别为(0.5±0.1)×103、(0.5±0.1)×103 和(50.2±11.6)%,均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1.2±0.1)×103、(1.0±0.4)×103 和(80.8±10.9)%,P<0.05]或B组[分别为(0.8±0.2)×103、(0.7±0.2)×103 和(59.4±19.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增强前和增强后20 min T1 弛豫时间、ADC、D和肝细胞增强分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均具有较高的价值(灵敏度均在 70.0%以上,特异度均在76.7%以上).结论 应用MR IVIM-DWI和T1 mapping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肝硬化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T1弛豫时间肝脏储备功能诊断

    超声半定量评分结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价值研究

    宋一凡郑帅许芸唐铁骑...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半定量评分联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的价值.方法 2020 年4 月~2023 年4 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6 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胃肠镜检查,评估EV程度.常规行肝脏超声检查并评估超声半定量评分,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中重度EV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胃镜检出EV者72 例(62.1%),其中轻度 30 例(41.7%)、中度 24 例(33.3%)和重度 18例(25.0%);中重度患者超声半定量评分为(13.2±1.6)分,显著高于轻度组[(11.7±1.3)分,P<0.05]或无EV组[(10.4±1.2)分,P<0.05];中重度EV患者LSM为(23.9±4.2)kPa,显著大于轻度EV患者[(18.1±3.7)kPa,P<0.05]或无EV患者[(13.6±2.1)kPa,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半定量评分和LSM均是影响中重度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超声半定量评分联合LSM评估中重度EV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83.8%,显著优于两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超声半定量评分联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EV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超声半定量评分肝脏硬度检测诊断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李新力秦长江尹方方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内镜下套扎术(EVL)后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2018 年12 月~2022 年7 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89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 例和观察组44 例,分别接受EVL或EVL后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3d.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门静脉血流量(PVF)和食管曲张静脉直径(EV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氢(LH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死亡 3 例(6.8%),对照组死亡 9 例(20.0%);在治疗3d时,观察组CI、EVD和PVF分别为(3.0±0.6)L/(min.m2)、(3.3±0.6)mm和(3.4±0.6)L/min,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3.5±0.6)L/(min.m2)、(4.5±0.9)mm和(4.1±0.6)L/min,P<0.05];观察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分别为(207.5±25.1)ng/L、(82.4±8.6)ng/L和(11.9±1.5)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1.1±24.8)ng/L、(98.0±8.2)ng/L和(16.8±1.3)ng/L,P<0.05];观察组血清MDA和LHP水平分别为(22.0±4.3)μmol/L和(9.7±2.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8±4.2)μmol/L和(14.4±2.6)μmol/L,P<0.05],而血清GSH-Px水平为(29.7±3.6)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8±4.0)U/ml,P<0.05];治疗后随访6 个月,观察组发生再出血1 例(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 例(19.4%,P<0.05),而两组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4.9%(2/41)和19.4%(7/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VL术后及时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胃肠激素分泌,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可能还能降低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复发率,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术特利加压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