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周天仇

双月刊

1672-5069

sygzbzz@foxmail.com

0551-65142835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424号

实用肝脏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该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脏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临床内外科诊疗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以临床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检人群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诊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效能分析

    曹焱芬邹昊轩谢艳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诊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效能.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人群,常规检测血清指标,计算AI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在4988名体检人群中,发现MAFLD患者1589例(32.4%);MAFLD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无MAFLD组,其中AIP为0.2(0.0~0.4),显著高于无MAFLD组[0.1(0.1~0.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IP、TG、HDL、LDL和TC均为影响MAFL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IP诊断M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显著高于甘油三酯(0.764)、高密度脂蛋白(0.750)、低密度脂蛋白(0.568)或总胆固醇(0.552)诊断;采用DeLong检验,AIP诊断女性MAFLD的AUC值显著高于诊断男性(0.817对0.714),AIP诊断<45岁人群MAFLD的AUC值也显著高于诊断≥45岁人群(0.825对0.742,P<0.001).结论 应用AIP诊断MAFLD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用于判别脂肪肝人群,值得进一步验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诊断

    急性表现与非急性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金伯旬张丽娜仁图雅齐丽艳...
    36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P-AIH)与非急性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NAP-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为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AP-AIH患者30例和NAP-AIH患者22例,常规行肝穿刺,通过医院标准化的电子病历系统搜集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两组年龄(54.0± 14.5岁对53.4±15.0岁)和性别(男性23.3%对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IH组血清ALT、AST、TBIL、ALP、GGT 和 IgG 水平分别为 714.4(153,2061)U/L、590.5(147,2168)U/L、81.6(43.3,106.2)μmol/L、146.2(70.7,164)U/L、81.4(38.5,150.3)U/L 和 220.0(128.0,245.1)mg/L,均显著大于 NAP-AIH 组[分别为 116.5(85,172)U/L、105.8(78,176)U/L、23.4(17.4,30.8)μmo]/L、113.2(66.7,176.4)U/L、83.6(41.6,153.8)U/L 和 142.5(90.6,243.7)mg/L,P<0.05];两组均接受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AP-AIH组应答率为80.0%,显著高于NAP-AIH组的54.5%(P<0.05);AP-AIH组肝组织肝细胞坏死、中重度肝细胞卵石样外观、卵石样外观区玫瑰花样结构、肝实质内浆细胞浸润和中重度界面性肝炎发生率分别为76.7%、50.0%、20.0%、33.3%和56.7%,均显著高于NAP-AIH组(分别为40.9%、22.7%、0.0%、13.6%和18.2%,P<0.05).结论 顾名思义,AP-AIH患者更多显示急性肝损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对治疗应答率较高.

    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表现组织病理学应答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6及其配体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变化临床价值研究

    刘恋吉飞跃陈诺儿
    370-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配体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分子(ALCAM)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患者,均接受肝活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LCAM水平.结果 本组AIH患者临床病情轻中度42例和重度18例,肝组织学检查发现<=1级肝组织炎症48例,≥2级12例,<=1期肝纤维化44例,≥2期16例;重度AIH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94.5±8.3)µmol/L、(215.4± 17.2)U/L、(161.5±14.2)U/L 和(83.6±16.3)U/L,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分别为(31.1±4.3)µmol/L、(58.2±9.4)U/L、(49.5±8.3)U/L和(61.6±3.5)U/L,P<0.05];重度组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血清ALCAM、IgG和IgM水平分别为(65.4±7.8)%、(22.5±2.1)ng/mL、(18.6±2.6)mg/dL 和(1.7±0.3)mg/dL,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组[分别为(36.7±4.2)%、(15.4±1.2)ng/mL、(13.7±2.3)mg/dL 和(0.7±0.1)mg/dL,P<0.05];≥2 级肝组织炎症组 CD6 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血清ALCAM 水平分别为(71.4±8.3)%和(25.4±3.2)ng/mL,均显著大于<=1 级组[分别为(36.2±4.3)%和(14.8±1.4)ng/mL,P<0.05],≥2期肝纤维化组CD6和血清ALCAM水平分别为(69.3±7.8)%和(24.7±3.4)ng/mL,均显著大于<=1期组[分别为(36.4±4.4)%和(14.9±1.8)ng/mL,P<0.05];应用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血清ALCAM水平预测AIH患者肝组织显著性炎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和0.95,其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91.6%,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7.9%,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8和0.90,其敏感度分别为93.7%和75.0%,特异度分别为95.5%和100.00%.结论 随着病情加重,AIH患者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血清ALCAM水平逐渐升高,应用这两项指标可评估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

    自身免疫性肝炎CD6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分子肝组织病理学

    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MDSCs百分比、肝组织白细胞介素-35和血清CD3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徐秋萍黄彬陈敏余静...
    374-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MDSCs)百分比、肝组织白介素-35(IL-35)表达和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的变化.方法 2017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AI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和观察组28例,给予醋酸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均连续治疗6~36个月.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和IgM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38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DSCs细胞百分比,取肝活检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IL-35表达,半定量表示.结果 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4.6± 7.1)U/L 和(50.7±6.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7±11.9)U/L 和(79.7±12.9)U/L,P<0.05];观察组血清IgG、IgM、C3 和 C4 水平分别为(11.8±1.8)g/L、(2.4±0.8)g/L、(0.5±0.2)g/L 和(0.2±0.1)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8±3.0)g/L、(3.2±0.9)g/L、(0.7±0.3)g/L 和(0.3±0.1)g/L,P<0.05];观察组外周血 MDSCs 和血清 CD38 水平分别为(0.6±0.2)%和(8.6±2.5)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9±0.3)%和(11.5±3.8)pg/mL,P<0.05],观察组肝组织IL-35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弱[(0.4±0.2)对(0.6±0.1),P<0.05].结论 应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AIH患者可有助于改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减弱肝组织IL-35表达,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硫唑嘌呤髓样抑制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38治疗

    血清抗糖蛋白210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姜正伟周冰清汤洁蒋蓓莉...
    378-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血清抗糖蛋白210(抗gp210)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PBC患者63例,其中血清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21例(观察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阳性42例(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熊去氧胆酸(UDCA)13~15 mg.kg-1d-1治疗6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和IgM.结果 观察组年龄和性别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乏力发生率为4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 和 AST 水平分别为 30.1(18.5,66.1)μmol/L、73(42,110)U/L 和 87(64,126)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20.1(10.4,31.5)μmol/L、53(27,90)U/L 和 68(53,101)U/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2(29.8,35.2)g/L,显著低于对照组[34.6(30.4,36.8)g/L,P<0.05];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8(35.4,38.5)g/L,仍显著低于对照组[42.3(37.4,45.1)g/L,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IL-6和IL-10水平分别为 12.7(5.8,11.3)pg/ml 和 125.1(87.4,120.6)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9.1(7.0,11.7)pg/ml 和103.6(90.1,117.0)pg/ml,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 和 IL-6 水平分别为29.1(18.4,36.5)pg/ml 和7.2(5.2,8.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0(9.7,26.3)pg/ml和5.4(4.0,6.9)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139.5(107.6,152.9)pg/m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54.8(122.7,168.2)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IgM、IgG 和 IgA水平分别为 3.1(2.5,3.7)g/L、13.7(12.0,14.6)g/L 和 3.8(2.9,3.8)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2.2(1.9,2.6)g/L、11.2(10.1,13.4)g/L和2.8(2.5,3.3)g/L,P<0.05].结论 血清抗gp210抗体阳性的PBC患者病情似乎更趋严重,对UDCA治疗应答稍差,值得临床扩大观察和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糖蛋白210抗体熊去氧胆酸临床特征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谱和免疫检查点受体及其配体表达变化分析

    郎平崔闪闪赵艳
    38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谱和免疫检查点受体及其配体表达变化.方法 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6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35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4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谱和免疫检查点受体及其配体表达.结果 DILI组外周血活化 Th 细胞百分比为(14.2±3.8)%,显著高于 AIH 组[(9.7±2.3)%,P<0.05]或 NAFLD 组[(8.2±2.7)%,P<0.05],DILI组和AIH组外周血活化TC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1.3±9.2)%和(32.2±7.7)%,显著高于NAFLD组[(22.6±5.9)%,P<0.05],Th9 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9.7±3.3)%和(19.2±2.8)%,显著低于 NAFLD 组[(25.3±5.4)%,P<0.05],DILI 组和NAFLD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2.6±12.3)%和(53.2±11.8),显著高于AIH组[(43.4±10.7)%,P<0.05];DILI组外周血ICOS表达阳性Th细胞百分比为(5.2±1.5)%,显著高于AIH组[(3.9±1.1)%,P<0.05]或NAFLD组[(1.9±0.8),P<0.05],而 AIH 组 CTLA-4 和 PD-1 表达阳性 Th 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7.4±5.1)%和(15.7±2.3)%,显著高于 DILI 组[分别为(28.3±3.4)%和(12.8±1.9)%,P<0.05]或 NAFLD 组[分别为(18.2±3.2)%和(10.2±1.6)%,P<0.05].结论 在DILI发病的进展期间,活化的T淋巴细胞占比增加,可能参与了适应性免疫反应发病过程.了解这些现象,对阐明DILI潜在的发病机制研究可能有帮助.

    药物性肝损伤淋巴细胞谱免疫检查点

    8例血色病患者临床与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高萍高学松张亦瑾孙磊...
    386-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色病(HC)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2012年~2022年我院诊治的8例HC患者,对其临床特征、铁生化指标、腹部影像学、肝组织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原发性血色病(HHC)3例,继发性血色病(SHC)5例;乏力、肝脾肿大和皮肤色素沉着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5例进展至肝硬化,2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多发性关节炎;5例血清铁(ST)水平升高,8例均有不同程度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升高;8例肝组织均显示铁过多沉积,腹部影像学均提示肝脏铁沉积表现;3例基因检测提示基因突变,支持HHC诊断;放血或驱铁治疗,1例病情好转,1例失访,1例死亡,5例SHC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结论 了解HC的临床特征,对原因不明的肝损害患者及时行肝组织和基因检测,可帮助诊断.

    血色病临床特征影像学基因检测诊断

    预后营养指数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评估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临床价值研究

    董旭秦阳华陈怡许明晓...
    390-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 在过去8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HBV-ACLF患者308例,常规检测和治疗,计算PNI和SIIe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指标预测预后的效能.结果 经过1~3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192例(62.3%),死亡116例(37.7%);两组性别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死亡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生存患者(P<0.05);死亡组PT或INR和血清TBIL水平显著长于或大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腹水、感染、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大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MELD评分和SII评分显著大于生存组(P<0.05),而PNI评分显著小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PLT计数、血清TBIL水平、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PNI和SII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以PNI=37.77和SII=508.55为截断点,其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4%和81.2%,和30.2%和88.0%.结论 了解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早期作出临床决策,PNI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而SII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营养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诊断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标志物变化

    吴大海刘其林卢杰夫梁玉梅...
    394-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标志物变化.方法 2018年9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经医院HIS系统采集病例资料,使用超声检查诊断PV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水平.结果 经超声检查,本组发现PVT患者21例(38.2%);PVT组MELD评分、Child C级和脾切除术史占比分别为18.2(17.6,19.5)分、52.4%和42.9%,显著高于非PVT组[分别为13.2(9.3,16.8)分、14.7%和2.9%,差异显著(P<0.05);PVT组血清总胆红素、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PO、NE和CitH3水平分别为25.6(21.6,36.0)μmol/L、1095.0(532.5,2202.5)ng/ml、2.3(1.9,4.2)、42.4(20.7,78.9)ng/ml、2468.2(1344.8,5620.6)ng/ml 和 79.2(44.8,126.2)ng/ml,均显著大于非 PVT 组[分别为 18.9(16.5,28.3)μmol/L、390.0(280.0,680.0)ng/ml 9(1.2,2.6)、10.8(5.6,16.0)ng/ml、623.5(241.4,1006.3)ng/ml 和 28.8(10.4,39.6)ng/m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1.5± 5.8)g/L,显著低于非PVT组[(35.4±5.8)g/L,P<0.05].结论 脾切除手术可能诱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PVT.术后,可能纠正了血细胞降低,但血清NETs标志物水平升高可能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需要密切随访,以期早期发现和处理.

    肝硬化脾切除门静脉血栓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腔积液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调查

    丁蓉姬文莉陈婷婷张倩...
    398-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59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腹水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559例肝硬化患者中,腹水培养病原菌阳性119例(21.3%)1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4株(62.2%),革兰阳性球菌35株(29.4%)和酵母样真菌10株(8.4%);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为97.1%,对环丙沙星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性也大于40.0%,而对阿米卡星和厄他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为100.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均低于3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性均大于30.0%,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厄他培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大于80.0%,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敏感;酵母样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治疗需早期行腹水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积极治疗,预后尚好.

    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病原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