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周天仇

双月刊

1672-5069

sygzbzz@foxmail.com

0551-65142835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424号

实用肝脏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该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脏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临床内外科诊疗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以临床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血清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

    刘雅光胡连智董一侠刘洋...
    689-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或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及其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变化。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58例,其中30例观察组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另28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均持续治疗24 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5±1。2)×10 9/L、(116。2±19。5)×10 9/L 和(121。5±19。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1。1)×10 9/L、(94。0±18。5)×10 9/L和(104。7±16。8)g/L,P<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36。0±5。0)U/L 和(38。2±5。5)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5±5。8)U/L 和(51。9±6。3)U/L,P<0。05];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IL-10水平分别为(13。4±1。8)ng/L和(36。5±14。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2。2)ng/L 和(64。0±28。2)pg/mL,P<0。05],而血清 IFN-γ 水平为(19。2±2。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4±2。2)pg/mL,P<0。05];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3。3%、90。0%、100。0%和9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53。6%、71。4%和60。7%(P<0。05);在治疗4 w时,46例应答组血清IFN-γ水平为(23。5±4。7)pg/mL,显著高于12例未应答组[(8。5±1。7)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29。0±13。2)pg/mL,显著低于未应答组[(84。5±30。1)pg/mL,P<0。05]。结论 应用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疗效好,病毒学应答率高,可能与成功诱发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有关。

    丙型肝炎索磷布韦/达拉他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细胞因子治疗

    达诺瑞韦联合拉维达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莫伟斌张清友黄晓涵欧阳婉爱...
    693-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达诺瑞韦联合拉维达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84例,被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 w或给予达诺瑞韦联合拉维达韦治疗12 w,停药后随访24 w。使用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系统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记录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和复发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结果 观察组RVR、ETVR和SVR12分别为64。2%、100。0%和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69。0%和54。8%(P<0。05);在治疗结束24 w时,观察组无病情复发病例(0。0%),而对照组复发6例(14。2%,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2。5±8。4)U/L和(33。8±8。6)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2±8。7)U/L和(53。5±7。1)U/L,P<0。05];观察组外周血WBC和PLT计数及Hb水平分别为(5。6±0。7)×10 9/L、(108。1±18。9)×10 9/L和(113。7±16。2)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0。6)×10 9/L、(82。5±16。7)×10 9/L 和(96。8±13。9)g/L,P<0。05];观察组血清 TNF-α、IL-6 和 IL-10 水平分别为(5。4±0。4)ng/L、(15。6±3。7)ng/L 和(64。3±12。7)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0。5)ng/L、(22。9±4。0)ng/L 和(125。4±24。3)ng/L,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应用达诺瑞韦联合拉维达韦治疗CHC患者能较快地清除病毒,抗病毒治疗疗效好,近期复发率低。

    慢性丙型肝炎达诺瑞韦拉维达韦病毒学应答治疗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和心脏代谢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李艳敏张维胡彦彦齐蕾...
    697-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VSR)和心脏代谢指数(CM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NAFLD合并T2DM患者98例和老年NAFLD患者98例,常规检测空腹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计算TyG指数。使用内脏脂肪检测装置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VSR。常规检测腰高比(WHR),计算C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 结果 NAFLD合并T2DM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 TG 水平分别为(9。3±0。7)mmol/L、(9。1±1。6)%、(5。7±0。8)和(3。7±0。5)mmol/L,均显著高于 NAFLD 组[分别为(5。8±0。5)mmol/L、(6。1±1。2)%、(3。9±0。4)和(1。9±0。3)mmol/L,P<0。05],而 HDL-C 为(1。2±0。2)mmol/L,显著低于 NAFLD 组[(1。5±0。4)mmol/L,P<0。05];TyG、VSR 和 CMI 分别为(10。8±1。5)%、(0。9±0。2)%和(1。2±0。3)%,显著高于 NAFLD 组[(8。7±0。4)%、(0。3±0。1)%和(0。6±0。2)%,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yG(OR=3。124,95%CI:1。101~8。862)、VSR(OR=2。601,95%CI:1。035~6。535)和CMI(OR=2。832,95%CI:1。061~7。561)升高均为影响老年NAFLD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7例重度NAFLD合并T2DM患者TyG、VSR和CMI分别为(12。4±1。9)%、(1。2±0。3)%和(1。7±0。4)%,均显著高于61例轻中度NAFLD患者[分别为(9。7±0。6)%、(0。7±0。1)%和(0。9±0。2)%,P<0。05]。结论 在老年NAFLD患者,检测并计算TyG、VSR和CMI可帮助筛查T2DM,值得深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内脏/皮下脂肪面积比心脏代谢指数

    FibroScan、MRI-PDFF和FAST评分识别高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临床应用研究

    杨逸铭李晓环刘玉品欧金龙...
    701-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和FAST评分识别高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107例,均接受肝活检和MRI-PDFF、FibroScan和血清学检查,计算FAST、FIB-4和APRI指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识别高危NASH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107例NAFLD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高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13例(12。1%),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高危NASH患者94例(87。9%);高危NASH组LSM、FAST评分和APRI指数显著高于非高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roScan检测的肝脏硬度(LSM)是高危NASH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SM、FAST和APRI识别高危NASH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713和0。682,以LSM的诊断效能最优,其排除截断点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54。3%,而纳入截断点诊断则为53。8%和90。4%。结论 对于FibroScan检测诊断的NAFLD患者,其LSM也同期升高高度提示NASH的存在,应进一步检查,以期早期干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瞬时弹性成像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FAST评分诊断

    超声声衰减系数与受控衰减参数联合肝脏硬度检测诊断NAFLD患者NASH发生效能研究

    谢爱萍赵景蒋祁明何秀波...
    705-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声衰减系数(UAC)与受控衰减参数(CAP)联合肝脏硬度检测(LSM)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效能。方法 2020年6月~2023年6月我科诊治的8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UAC,使用FibroTouch检测CAP和LSM,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经脂肪性肝病活动评分(NAS)诊断NASH。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指标诊断NASH的效能。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SFL者61 例,NASH 者 26 例;NASH 组 UAC、CAP 和 LSM 分别为(0。9±0。1)dB/cm·MHz、(327。4±30。6)dB/m 和(11。6±1。6)kPa,均显著高于 SFL 组[分别为(0。6±0。1)dB/cm·MHz、(266。3±21。5)dB/m 和(6。7±0。4)kPa,P<0。05];分别以 CAP 为315。2 dB/m和LSM为10。3 kPa或UAC为0。9 dB/cm·MHz为截断点,前者诊断NASH的曲线下面积为0。9,其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87。6%,显著优于UAC诊断(分别为0。8、80。0%和72。4%,P<0。05)。结论 应用CAP联合LSM诊断NAFLD患者NASH发生具有很高的效能,可帮助临床进行初步筛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超声声衰减系数受控衰减参数肝硬度检测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胆汁酸成分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高怡沈小雪夏素芹张洁...
    709-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胆汁酸(BAs)成分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诊治的28例AIH患者和55例PBC患者,分别接受醋酸泼尼松或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检测血清BAs成分,包括游离胆酸(CA)、去氧胆酸(DCA)、鹅去氧胆酸(CDCA)、熊去氧胆酸(UDCA)和石胆酸(LCA),甘氨结合型BAs包括糖胆酸(GCA)、糖去氧胆酸(GDCA)、糖去氧胆酸(GCDCA)和糖去氧胆酸(GUDCA)和牛磺结合型BAs包括牛磺酸胆酸(TCA)、牛磺酸去氧胆酸(TD-CA)、牛磺酸去氧胆酸(TCDCA)和牛磺酸石胆酸(TLCA)。结果 在治疗6个月末,AIH患者获得应答20例(71。4%),PBC 患者获得应答 42 例(76。4%);AIH 应答组血清 CA、CDCA、UDCA 和 LCA 分别为(1。6±0。5)ng/ml、(2。6±0。4)ng/ml、(2。0±0。3)ng/ml 和(0。7±0。4)ng/ml,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分别为(2。4±0。7)ng/ml、(2。9±0。4)ng/ml、(2。4±1。0)ng/ml和(0。9±0。7)ng/ml,P<0。05],血清 GCA、GDCA、GCDCA 和 GUDCA 水平分别为(1。3±0。5)ng/ml、(2。6±0。3)ng/ml、(2。9±0。3)ng/ml 和(1。6±0。5)ng/ml,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分别为(3。0±1。0)ng/ml、(3。2±0。6)ng/ml、(3。8±0。8)ng/ml 和(2。6±1。2)ng/ml,P<0。05],血清 TCA、TDCA、TCDCA 和 TLCA 水平分别为(0。5±0。1)ng/ml、(2。6±0。2)ng/ml、(2。5±0。3)ng/ml 和(0。1±0。0)ng/ml,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分别为(2。1±1。2)ng/ml、(3。3±0。6)ng/ml、(2。7±0。4)ng/ml 和(0。4±0。1)ng/ml,P<0。05];PBC 应答组血清 CA、CDCA、UDCA 和 LCA 水平分别为(1。7±0。4)ng/ml、(2。7±0。4)ng/ml、(2。1±0。4)ng/ml 和(0。8±0。4)ng/ml,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分别为(2。3±0。9)ng/ml、(3。0±0。4)ng/ml、(2。5±0。7)ng/ml 和(1。3±0。7)ng/ml,P<0。05],血清 GCA、GDCA、GCDCA 和 GUDCA 水平分别为(1。4±0。7)ng/ml、(2。6±0。4)ng/ml、(3。0±0。5)ng/ml 和(2。0±0。9)ng/ml,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分别为(2。9±0。9)ng/ml、(3。2±0。5)ng/ml、(3。8±0。7)ng/ml 和(3。0±1。1)ng/ml,P<0。05],血清 TCA、TDCA、TCDCA 和 TLCA 水平分别为(0。5±0。2)ng/ml、(2。7±0。3)ng/ml、(2。5±0。4)ng/ml 和(0。2±0。1)ng/ml,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分别为(2。1±0。9)ng/ml、(3。2±0。5)ng/ml、(2。8±0。4)ng/ml 和(0。5±0。2)ng/ml,P<0。05]。结论 虽然PBC和AIH患者血清BAs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但血清Bas水平升高或在治疗过程中不下降者,可能影响对治疗的应答,其机制还有待于探讨。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汁酸治疗应答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水平变化

    蒋叶舟花霞陈国飞朱青蓝...
    713-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9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和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regs和Th17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Th17/Tregs细胞比值。结果 22例重症AIH血清血清瘦素、IL-17、IL-22和TNF-α水平、外周血Th17/CD4+细胞百分比和 Th17/Tregs 比值分别为(335。6±84。2)ng/mL、(18。5±4。1)pg/mL、(48。7±11。4)pg/mL、(5。6±0。9)ng/mL、(3。3±1。2)%和(20。1±3。0),显著高于 47 例轻中症组[分别为(66。9±13。8)ng/mL、(6。9±2。5)pg/mL、(13。8±3。3)pg/mL、(1。1±0。4)ng/mL、(2。5±0。3)%和(12。4±1。5),P<0。05],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IL-10水平和外周血Tregs/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29。8±29。4)× 10 9/L、(2。3±0。7)pg/mL和(1。6±0。4)%,显著低于轻中症患者[分别为(174。2±35。6)×10 9/L、(4。8±0。9)pg/mL和(2。0±0。8)%,P<0。05];经肝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组织炎症G1~2级42例和G3~4级27例;G3~4级AIH组血清瘦素、1L-17、IL-22和TNF-α水平和外周血Th17/CD4+百分比和Th17/Tregs细胞比值显著高于G1~2级,而血小板计数、Tregs/CD4+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G1~2级组(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获得完全应答,其中<3个月、3~6个月和>6个月应答的AIH患者分别为35例、23例和11例;血清瘦素及外周血 Tregs/CD4+和Th17/CD4+细胞百分比或Th17/Tregs细胞比值高的患者应答时间显著减慢(P<0。05)。结论 监测AIH患者血清瘦素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可能有助于预测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瘦素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NLR和nCD64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朱家瑞葛绍锋叶桂云黄远茂...
    717-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5月纳入我院收治的39例AIH患者和同期42例健康人,AIH患者接受肝活检,给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在所有受试者,常规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免疫球蛋白G(IgG),计算NLR。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计算nCD64指数。结果 AIH患者血清ALT、AST和IgG及外周血NLR和nCD64指数分别为(176。0±30。2)U/L、(141。4±31。8)U/L、(19。7±2。8)g/L、(2。2±0。6)和(3。1±0。9),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22。8±5。8)U/L、(27。6±6。3)U/L、(10。4±1。8)g/L、(1。4±0。2)和(0。6±0。1),P<0。05];肝组织学检查发现轻度 10 例,中度17例和重度12例;G1/G2级28例,G3/G4级11例;F0期6例,F1/F2期22例,F3/F4期11例;肝组织损伤严重者血清和血液指标显著高于损伤轻者(P<0。05);在治疗6个月末,39例AIH患者获得完全生化学应答32例(82。1%),应答不完全7例(17。9%),不完全应答者NLR和nCD64分别为(1。7±0。4)和(2。1±0。6),显著高于完全应答组[分别为(1。4±0。3)和(1。5±0。5),P<0。05]。结论 活动性AIH患者外周血NLR和nCD64指数升高,对评估病情和治疗应答可能有帮助,值得深入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CD64治疗应答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王燕燕周桐桐卞兆连
    72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O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2017年5月~2023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诊治的PBC患者64例和PBC-AIH OS患者27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检查,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或UDCA联合泼尼松(龙)治疗,观察1年。结果 PBC-AIH OS患者血清AST、球蛋白和IgG水平分别为103。5(74。5,213。3)U/L、34。2±7。3g/L和19。1±8。1g/L,显著高于PBC患者[分别为71。0(32。0,119。0)U/L、30。2±6。2g/L 和 14。7±5。3g/L,P<0。05];PBC-AIH OS 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界面性肝炎、融合坏死和汇管区炎症等方面均显著重于PBC患者(P<0。05);在治疗1年末,64例PBC患者生化学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率分别为56。3%、26。7%和17。2%,而27例PBC-AIH OS患者则分别为44。4%、37。0%和18。5%。结论 PBC和PBC-AIH OS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两种疾病临床表现和特征性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PBC-AIH OS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病变较单纯PBC患者更重,治疗应答相对差,需要认真管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临床特征治疗应答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和无创诊断模型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纤维化效能研究

    任艳孔明徐曼曼白丽...
    725-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和常用的无创诊断模型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组织学分期的效能。方法 2019年1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7例,均接受肝活检、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常规实验室检查,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Sheth指数、King's评分、哥德堡大学肝硬化指数(GUCI)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和总胆汁酸-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TR)评分。应用ROC曲线分析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117例PBC患者中,病理学诊断Ⅰ期17例,Ⅱ期59例、Ⅲ期34例和Ⅳ期7例;APRI诊断PBC Ⅱ期以上的AUC最大,为0。875(0。776~0。974),其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76。5%和阴性预测值为87。0%,其次是GUCI评分,其AUC=0。871(0。766~0。976),其效能分别为88。7%、75。0%、65。6%和92。4%。结论 APRI是一种简便、廉价的非侵入性预测指标,用于判断Ⅱ以上PBC患者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扩大验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创诊断模型瞬时弹性成像肝纤维化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