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化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

周彤

月刊

1673-5285

nxsyhg@vip.163.com

0951-5016467

750002

宁夏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

石油化工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化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新资讯,掌握国内外科技研发新动态,读者对象为石化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一切有关于石化发展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泡沫压裂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王寅秋沈任俊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常规水力压裂技术,泡沫压裂技术使用泡沫作为压裂液可大幅减少用水量,相对于水力压裂技术中的水基液体,泡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与地层岩石的相互反应,降低了地层堵塞的风险.且高黏度的泡沫能够更好地携带支撑剂,提高储层的压裂效果,显著改善油气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油效率.本文旨在综述泡沫压裂技术的研究进展,明确泡沫压裂液在此过程中的优化和改进.分析泡沫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气储层和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在石油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期望能够为泡沫压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从而推动石油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油气资源开发.

    泡沫压裂技术低渗透煤层气压裂

    底水气藏动态水锥临界产量计算方法

    周小涪鲁瑞彬林怡菲董文生...
    5-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底水气藏开发效果,防止底水过快锥进造成气井水淹停喷,改进目前水锥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首次建立了考虑地质油藏特征及计算参数随生产时间变化的动态水锥临界产量等效数值法,通过关键参数选取与适用性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相比解析公式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并科学论证了强底水气藏初期合理采气速度应低于5%.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动态水锥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将气井产量控制在动态水锥临界产量之下可以有效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底水锥进采气速度临界产量产能计算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

    海上平台完井液废弃物处理技术

    郭晓轩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平台在完井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完井液,完井液废弃物是一种含油、含高分子聚合物、高矿化度的复杂稳定体系,未经处理排放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渤海油田要求钻完井废弃物全回收,本实验在对完井液废弃物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平台空间有限的特点,设计了以"絮凝沉淀-离心分离-膜分离"为技术核心的工艺路线,并进行现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固相含水率 56%、含油率≤1.0%;液相中固体质量浓度 18 mg/L、含油量低于10 mg/L、浊度10.4 NTU,完全满足固相减量、液相回用的要求.

    海上平台完井液废弃物絮凝沉淀离心分离膜分离

    N区块底水油藏不同夹层油井见水时间预测公式参数优化

    闫文华张昊张祺王威翔...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底水油藏底水锥进,使油井过早见水,导致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快速递减,为改变这些不利因素,提前预测油井的见水时间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底水油藏按照夹层渗透性质可分为无夹层井区和不渗透性夹层井区.本研究首先选用合理的预测见水时间公式,结果表明无夹层井区油井预测见水时间与实际见水时间最大绝对误差为 11.1 d,最大相对误差 5.6%;不渗透性夹层井区油井预测见水时间与实际见水时间最大绝对误差为 19.0 d,最大相对误差 7.2%;此外,在无夹层井区添加人工隔板抑制底水锥进,可使该井区的油井见水时间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缓.本研究运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优化最佳地层垂向渗透率系数α,结果表明采出程度为 20.1%,较未优化前提高了 3.9%;综合含水率下降了4.7%,累计产油量增加了 250×103m3.最后,鉴于不渗透性夹层见水时间可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各因子R值结果可见极差最大是夹层半径rb,根据极差排序将影响模型预测见水时间参数由大到小排序,排序结果得到最佳组合方案,即:夹层半径rb>夹层距油水界面高度hb>油井的打开程度b>产油量qo,方案使得预测累计产油量增加了 383×103m3(5%),采出程度提高了 4%.

    底水油藏见水时间夹层数值模拟正交试验设计

    影响同位素吸水剖面原始曲线质量的主控因素分析

    何秀玲卓红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位素吸水剖面在油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优化油田开发策略、保持油田稳定生产和提高开采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油田或者区块的注水井开发状况及开发形势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提供决策依据.针对同位素测井工艺现状,从测井速度、管柱、井内异物、注水压力、扰动现象等方面对原始曲线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分析了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解释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了对资料的认识程度,能很好指导解释实践.

    吸水剖面测井影响因素同位素粒径测井速度注水压力

    气顶边水油藏衰竭开发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

    沈畅刘海涛彭雪飞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H油田为气顶边水油藏,以天然能量开发为主.目前该油田采出程度较大,剩余油分布零散且研究手段有限,油田挖潜难度大.为了认清该油田油水运移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论证现阶段转变开发方式的可行性,基于二维物理模拟实验开展研究.结果表明:H油田衰竭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气顶高部位渗透率较低的储层中,转屏障注水和布调整井对采收率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作用,但仍然不能弥补由于渗透率差异导致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考虑到H油田气顶边水窄油环的特殊性,布调整井仍然面临成本高以及气窜和水窜的风险,对目标油田实施屏障注水井,措施实施后累增油4.8×104m3,井组提高采收率 4.9%.

    气顶边水剩余油二维实验

    吐哈油田深层致密砂岩气藏体积压裂技术应用

    张永国鲍黎陈维葸尚勇...
    33-3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吐哈油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埋藏深、中-强水敏、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储层地层温度高(140~150℃),前期试油常规压裂工艺措施效果差,无法经济动用.随着油田上产,开展了吐哈油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攻关,通过岩性评价、地应力分析、压裂液体系及支撑剂组合等方面进行精细研究并开展现场应用,形成了区块压裂主体工艺路线,有效解决了区块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无法动用技术难题,为油田上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深层致密砂岩低孔-特低渗水平井+体积压裂

    一体化变黏滑溜水在江苏油田的应用

    侯晓蕊黄越马巍金智荣...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减阻剂浓度、防膨剂浓度和助排剂浓度的优化研究,形成非交联体系中高黏滑溜水配方为0.10%~0.30%减阻剂+0.20%防膨剂+0.10%助排剂和低黏滑溜水配方为0.08%~0.10%减阻剂+0.10%防膨剂.此外对低中高黏滑溜水进行了携砂、降阻、破胶、岩心伤害性能系统性评价,并在X平台三口致密油井和HZ区块五口页岩油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应用效果良好.

    一体化变黏滑溜水致密油页岩油降阻

    海上J油田自适应复合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军郑继龙陈士佳刘浩洋...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J油田注入压力高、地层非均质性强、各层吸水不均、层间矛盾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复合调驱体系.确定了体系配方为 8%自生气体系(生气剂亚硝酸钠与生气剂氯化铵质量比1.0:1.1)+0.5%起泡剂+0.3%强化剂体系(聚合物+酚醛交联剂质量比 1:1),考察了体系的动静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泡沫生成可控和成胶强度可控的"双控特点",岩心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封堵率达到 97.32%,采收率提高幅度高、中、低渗透率分别为 19.59%、45.17%、57.83%,具有很好的调整吸水剖面性能.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体系为海上油田水驱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海上油田非均质油藏复合调驱驱油效率

    五里湾X1油藏如何提高采收率

    杨小鹏谢依祎张佳磊佘继完...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靖安油田五里湾油藏以开发三叠系X1 油藏为主,储层为湖成三角洲沉积,属于低渗透油藏,油藏平面、剖面非均质性较强.开发以注水为主,X1 油藏目前综合含水率 72.5%、采出程度 25.4%,处于双高开发阶段,随着注入、采出程度的增大,油藏的平面单向突进、剖面上层内、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水驱油效率逐渐下降,从而影响着油田的稳产和开发效果,如何提高最终采收率是油藏开发永恒的主体.本文重点总结了X1 油藏实施空泡驱、微球驱、注采井网调整、不稳定注水、精准堵水等措施后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后期整个X1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方向.

    双高开发阶段提高采收率空泡驱微球驱注采井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