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领域裂纹检测实验方法的进展

    张立军王杭李科伟刘德昊...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纹故障是影响生产生活和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因素,裂纹检测实验对于检测技术应用和裂纹故障信息获取具有重要意义,但领域内缺乏对检测实验的系统性归纳与剖析。该文对当前代表性的裂纹检测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针对裂纹信息介绍了定位、形貌和深度的检测实验,从先进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应用等3个方面探究了裂纹检测实验方法进展。最后根据国内外裂纹检测实验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裂纹扩展方向检测、误报漏报及实验与实际工况贴近程度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实时动态、远程无线和多故障耦合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裂纹检测实验方法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裂纹检测实验进展检测技术传感器数据处理机器学习

    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设计

    郭峤枫周明刘帆洨郭孜政...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铁司机警觉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为实现司机警觉状态评估,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方案。依托高铁驾驶模拟器,以连续驾驶的方式诱发高铁司机警觉衰退,实验过程中同步采集其脑电、心电、眼动以及简单反应时间和疲劳程度主观量表。基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司机警觉评估模型技术方案。以司机神经、生理等融合特征为输入,以司机疲劳状态为输出,构建司机警觉评估模型,对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讨,验证提出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与可应用性。

    高铁司机警觉评估高铁模拟实验高铁安全实验设计

    自然光条件下光自芬顿/PMS协同体系处理新污染物的实验设计

    刘芳刘嘉梁安蓓雅刘柃妤...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强化学生对新污染物处理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设计了光自芬顿/过氧单硫酸盐(PMS)协同体系在自然光条件下对新污染物的强化降解实验。利用水热法和浸渍法制备改性氮化碳空心球MoS2/TCNCl-S(P),以四环素(TC)作为新污染物代表,构建了光自芬顿/PMS协同体系,基于其耦合效应,提高在自然光条件下污染物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光自芬顿/PMS体系对TC在120 min内的降解率可以达到80%,较不引入PMS的光自芬顿体系提高了 30%。其原因在于光自芬顿反应中产生的H2O2与PMS发生协同作用,产生了更多的·O2、SO4-·和1O2等活性自由基,从而提高了 TC的降解效率。该实验设计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高级氧化技术的掌握,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自然光新污染物改性氮化碳空心球光自芬顿/PMS协同系统

    基于多分支特征融合的车载激光雷达3D目标检测算法

    金伟正孙原李方玉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多分支特征融合的3D目标检测算法将无序的点云划分为规则的体素,利用体素特征编码模块和卷积神经网络学习体素特征,再将稀疏的3D数据压缩为稠密的二维鸟瞰图,最后通过2D骨干网络的粗糙分支和精细分支对多尺度鸟瞰图特征进行深度融合。该文实现了对多尺度特征的语义信息、纹理信息和上下文信息的聚合,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原始空间位置信息、物体分类、位置回归和朝向预测,在KITTI数据集上取得优异的平均精度,并在保持一定帧率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激光雷达点云3D目标检测感受域特征融合

    2D/3D MoS2/HTCN异质结制备及光催化固氮综合实验

    温福山黄晓栗李亚杰王有和...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固氮是目前光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文利用自组装法合成了 2D/3D MoS2/HTCN光催化剂,并通过XRD、XPS、SEM、TEM、UV-vis DRS、PL和EI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进行了光催化固氮的测试,通过控制变量法对合成氨的氮源进行了研究,并对光催化固氮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该实验包含了多种材料的制备以及测试工作,综合性强、新颖性高,不仅能培养学生在催化剂合成和表征方面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石墨相氮化碳二硫化钼形貌调控光催化固氮综合实验

    不同纤维增韧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

    肖鹏陈家骏康爱红孔贺誉...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种类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开裂和耐疲劳性能的提升效果,在混合料配比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等对其进行路用性能测试。通过冲击试验,探究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三种增韧效果:在环氧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纤维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其路用性能;低温性能再加入纤维后,提升效果较为明显;添加玄武岩纤维路用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

    环氧沥青纤维环氧沥青混合料增韧技术抗裂性能路用性能

    基于LSTM算法的玉米籽粒储藏温度预测

    陈思羽徐爱迪王贞旭于添...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储粮损失和虫霉等的发生,该文利用自制试验仓及检测系统检测储藏玉米籽粒不同位置的粮温,分析粮堆温度变化及整个粮堆热量的传递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仓外环境温度对粮温影响较大,仓内粮食温度变化与仓外环境温度变化相比较为滞后,粮堆第一层2号位置温度在检测周期中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温度最高位置出现在第四层12号位置。基于粮堆温度变化分析,该文开展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算法的玉米籽粒储藏粮温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对比预测值与试验值可知,粮堆第一、二、三、四层测试集的粮温准确率分别为0。62、0。89、0。83、0。79;②位于粮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试验仓粮堆底层和顶层温度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粮堆热量交换速度快,温度变化迅速,导致第一层和第四层预测结果精度偏低。该研究可为粮食储藏温度预测研究提供新思路。

    玉米籽粒储藏LSTM算法温度预测

    基于轻量化SSD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张刚王运明彭超亮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时精确的交通标志检测是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智能检测算法检测复杂真实道路场景下的交通标志速度慢、无法较好地适用于嵌入式终端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化SSD的交通标识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MobileNetV3_large网络替代VGG16网络,可减少模型参数,提高检测实时性;利用添加SE模块的逆残差结构B-neck替换对应的标准卷积增强低层特征层的语义信息;设计改进RFB网络提升小交通标志的检测能力,重新设置预设先验框的尺寸,提升模型对特定数据集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SSD算法在中国交通标志检测数据集上的mAP值可达89。04%,比MobileNet-SSD算法提高了5。26%;帧率可达60frames/s,比SSD算法提高了 23 frames/s。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检测精度,对复杂交通环境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交通标志检测SSDMobileNetV3_large逆残差结构RFB先验框

    港口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测技术及监测设备研究进展

    方明中林细线胡书毕鞠拓...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运行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港口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开展港口区VOCs排放研究是实现VOCs高效管控的基础。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东部沿岸重点港口以及枢纽航道的VOCs排放情况,VOCs的来源主要包括运输车辆、港作机械、干/液散码头等,特征污染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常用排放模型包括高斯扩散模型、HYSPLIT模型等。分析VOCs排放监测设备应用现状发现,大气污染监测设备未来在港口区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港口区VOCs排放数据积累量不足、监测覆盖面有待拓展,针对高精度排放特征和适配型计算模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大气污染VOCs港口区排放特征

    一种在莲花瓣中实现基因瞬时表达的实验设计

    李静刘瑞珍黄薇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瞬时表达是研究目标基因功能的快速、有效手段,在植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次级代谢物研究中的应用,实现科研反哺教学,设计了植物基因瞬时表达并影响其次级代谢物质积累的综合实验。选取非模式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转录因子NnWRKY70和NnMYB5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注射法将目标基因导入莲花瓣中实现瞬时转化,发现过表达NnWRKY70和NnMYB5能促进莲生物碱的合成以及花瓣花青素的积累。该实验是对以往植物生物学及生理学实验内容的扩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基因瞬时表达花瓣转录因子次级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