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视频的振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单明广党萌萌熊雪芬梁璐沂...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动测量是保障结构安全和良好状态的基本手段。高精度的振动测量可为结构设计、安装调试、健康管理等振动试验提供精确的输入与响应测试。相较于传统的振动测量手段,基于视频的振动测量技术将相机的全部像素转化为高精度振动传感器,利用视频图像方式让人们肉眼可视结构在物理世界的真实振动形态,具有非接触、全视场、高空间分辨率、灵活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视频振动测量技术的系统构成与测量过程、当前主要方法和相关技术最新进展,并总结了视频振动测量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存在的优势。通过分析与对比,肯定了视频方法是解决振动测量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对传统测量方法的有力补充,随着相关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视频振动测量方法将具有越来越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视频振动测量数字图像相关目标跟踪光流法视频运动放大

    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受力机制的模型试验设计

    章慧健郑余朝刘功宁汪波...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桩型布置参数下的桩后土压力、边桩结构的力学和变形规律。通过该试验,为学生展示了洞桩法边桩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试验具体操作及数据监测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力学行为演变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边桩布置型式的力学行为差异。

    洞桩法边桩结构模型试验施工力学变形规律

    模拟高高原机场疏散的低氧实验平台设计

    陶振翔胡培峰刘潇瀚李滢...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高高原机场疏散研究中实地实验的挑战,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可以模拟高高原环境的低氧实验平台。综合利用文献调研、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分别从生理层面与认知层面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方案,即上下台阶实验、90 s跑步实验和反应能力实验,以模拟真实疏散情景。基于统计学原理,对比分析了高高原实地实验与低氧实验平台实验得到的心率、血氧、反应能力等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对照试验数据无显著差异性,验证了该平台模拟高高原环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该实验平台可为安全人机、职业卫生等领域的实验研究与教学创新提供支持。

    高高原机场生理反应认知反应低氧环境

    典型场景彩色夜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

    高绍姝倪潇孙士明宋尚鸽...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价特定场景下红外和可见光(微光)彩色融合图像质量的研究对彩色夜视融合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主观评价实验能够得到与人眼感受一致的评价结果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该文针对海天、森林、城镇、乡村和特殊条件五个典型应用场景,提出基于动态参考的多刺激比较主观评价法,开展了大规模典型场景彩色融合图像主观评价实验,建立了包含 1 648 幅彩色融合图像的质量主观评价数据库;此外,提出基于评价实验特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用于分析不同融合算法的场景适用性。实验数据一致性分析中,该主观评价法具有较高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本文构建的数据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该文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夜视融合图像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彩色融合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多刺激比较法典型场景模糊综合评判

    高产气井生产管柱非线性流致振动实验研究

    闫新江张晓彤陈西国于继飞...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高气井生产管柱在高速流体冲击下容易发生剧烈振动,但目前关于此类流致振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模型和一些小型室内实验阶段。油气井生产管柱具有其独特性,超大的细长比决定了管柱的整体刚度极低,一般的小型实验系统很难模拟出这样的特点。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大型生产管柱实验台架,用 PE 管模拟了一个具有超大细长比特征的油管柱模型,用以模拟生产管柱在高速流体冲击下的振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高气井生产管柱在高速流体作用下会以某一固定频率发生振动,振动时管柱中间和底部位置的振幅最大;气体产量越大,管柱振动越剧烈;增加油管壁厚可以有效抑制油管的振动幅度,但不可以改变管柱的振动频率;封隔器安装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较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单个封隔器安装在管柱8/10位置可以起到较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

    可变载荷三高气井流致振动生产管柱

    生物质秸秆在聚光太阳能驱动下的动态热解特性实验

    白章胡楠楠王硕硕谷宇成...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驱动生物质热解是重要的热化学互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高品质合成气中的化学能,并实现高效化学存储。为探究太阳能热解过程中的能量及化学转化特性,该文设计搭建了太阳能驱动生物质热解实验平台,并开展了太阳能驱动小麦秸秆热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模拟器可提供平均能流密度为757 kW/m2的高温焦斑,热解反应的最高温度和最大瞬时加热速率分别达到870℃和25℃/s。太阳能模拟器输入电功率由1。5 kW提升至6。0 kW,反应气体产物的质量百分比由24。7%上升至54。4%,对应的H2动态浓度峰值(体积百分比)将由1。49%增加至11。48%,CO动态浓度峰值(体积百分比)由1。59%增加至11。61%,增大入射光能流密度有效促进了H2、CO 等燃料气体的生成,并能提高反应速率。研究结果将为太阳能驱动秸秆生物质的高效热解转化和太阳能反应器设计提供参考。

    太阳能热化学生物质热解太阳能反应器动态反应特性

    几种屏蔽材料的中子屏蔽性能实验研究

    温丰李明阳张小刚张夕蕊...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进固态模块化可移动式反应堆核电系统的发展和新型固态燃料的应用,对中子屏蔽材料类型、设备质量和设计紧凑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设备轻量化的需求,定制特殊尺寸的屏蔽材料装填筒,以粉末松散填充的方式制备了碳化硼、氢化钛和氢化锆三种屏蔽测试材料,置于单管中子射线检测系统中进行屏蔽实验和数据采集。基于蒙特卡洛的粒子输运模拟程序(RMC)模拟 241Am-Be中子源系统下的中子屏蔽,并对其进行数据拟合。实验结果表明,碳化硼材料在屏蔽实验中性能显著优于氢化钛和氢化锆,蒙特卡洛模拟得到的数据与单管中子射线检测系统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程度较高。该研究建立的计算、实验及对比验证方法能够用于指导新型中子屏蔽材料的性能研究。

    中子屏蔽材料蒙特卡洛模拟单管中子射线检测

    UV/H2O2降解罗丹明B综合实验设计

    岳琳王嘉新杨智程童嘉鹏...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设计了利用UV/H2O2 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UV/H2O2 工艺降解 RhB 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2O2投加量和紫外光强度的交互作用是降解RhB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当H2O2的投加量为47。45 mL/L、水体初始pH值为8。11、紫外光强度为730 μW/cm2时,反应120 min后,RhB的理论去除率为92。44%,与验证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89%。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可知,RhB在反应过程中被有效降解。该实验利用两种实验方法优化工艺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对反应影响因素、动力学拟合及实验条件优化的认识。

    UV/H2O2罗丹明B单因素实验响应曲面法

    井喷火灾下油气井口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付光明彭玉丹连鹏坤孙宝江...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精确评估井喷火灾情况下井口装置的剩余力学强度,该文针对井口常用材料 35CrMo开展了高温拉伸实验,旨在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该材料的拉伸断裂形态及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在相同应变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35CrMo 的应力、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这些高温拉伸实验所获得的力学性能数据,为工程师更准确地评估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井口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支持,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井喷火灾处置和预防策略。基于该实验,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显著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井口35CrMo高温力学特性

    基于离散特性的飞行器姿态智能控制方法研究及实验设计

    万春秋李擎崔家瑞杨旭...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飞行器姿态复合控制问题研究中直接力连续化处理导致的与实际工程特性差距较大问题,研究了体现直接力离散特性的控制系统构建方法及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搭建了体现直接力离散特性的飞行器姿态复合控制系统框架及模型;然后针对复合控制问题的非线性、强耦合、多约束等复杂特性,采用PSO算法对控制律及控制分配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构建了飞行器姿态智能控制系统;再通过数字仿真从控制算法、PSO算法参数、飞行器系统参数三个方面对智能控制问题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依托最新科研成果设计开发了飞行器姿态智能控制实验系统,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智能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自主开放的实验研究平台。

    飞行器姿态智能控制离散特性PSO算法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