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吴玉厚

双月刊

2095-1922

xuebao@sjzu.edu.cn

024-24692875

110168

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建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本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A4开本,20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吴玉厚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刊曾获得教育部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高校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国家建设部优秀期刊奖和辽宁省高校学报一等奖等。为美国《化学文摘》(CA)、《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透射信号的钢桥面板贯穿型裂纹超声检测方法研究

    夏俊元吉伯海袁周致远高天...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透射信号的钢桥面板贯穿型裂纹检测方法,提高在役钢桥隐蔽裂纹检测精度和效率.方法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在含裂纹面板中的传播机制,分析了不同裂纹参数与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顶板贯穿裂纹检测试验,进一步验证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裂纹检测参数建议激励晶片边长为4 mm、激励频率为5 MHz、K值为0.8;裂纹宽度小于0.1 mm时可忽略裂纹宽度对检出信号的影响,裂纹宽度大于0.1 mm时可将尖端反射信号作为判断依据;透射信号与裂纹深度呈负相关,恢复至最大值时的入射坐标与裂纹深度呈线性关系,作为裂纹深度的计算依据,检测误差在1 mm以内.结论 基于穿透信号的超声波检测方法,以恢复至最大值时的入射坐标为主要指标,可以实现钢桥顶板贯穿裂纹的有效检测.

    桥梁与隧道工程钢桥面板贯穿型裂纹穿透法超声波检测

    废弃PP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王建超李梦飞赵丰磊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纤维体积掺量、长径比、再生骨料取代率等因素,探究废弃PP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提高废弃纤维利用率.方法 以废弃PP打包带制成不同长径比的纤维作为筋材,以不同体积掺量与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混合制成11组废弃PP纤维再生混凝土试块,对其进行抗压和抗拉试验.结果 立方体抗压、抗拉强度最佳时的废弃PP纤维体积掺量为1.5%,长径比为47.85;废弃PP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抗拉强度与再生骨料取代率有关,其强度与再生骨料取代率近似呈线性关系.结论 废弃PP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再生混凝土废弃PP纤维再生骨料取代率力学性能

    基坑开挖对在建道路的影响及加固措施

    孙雅珍尹方东叶翔杨胜彬...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和在建道路的影响,探究保证基坑和道路结构稳定的加固措施.方法 以杭州市某基坑与在建道路交叉施工为工程背景,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对基坑开挖和道路振动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结果 在道路振动施工作用下,基坑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5.26 mm;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和道路的竖向变形均较大,须采用加固措施控制围护结构和道路的变形.结论 在基坑全部卸荷后,采用斜撑和增加支撑预应力综合加固措施与未采用加固措施相比,CX20监测点的最大水平位移和道路最大沉降分别减小了 28.97%和35.34%.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在建道路振动施工基坑开挖数值分析基坑加固

    考虑多失效模式的桩锚结构鲁棒性设计及经济性优化

    侯世伟袁正明陈昕曹秀秀...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岩土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桩锚支护体系的整体影响,探究经济性和鲁棒性共同作用的优化设计.方法 选取黄土地区工程案例,考虑支护桩隆起破坏、支护桩倾覆破坏、整体稳定性破坏三类破坏形式,使用蒙特卡洛及点估计法嵌套的方式求出不同设计组合下的失效概率及标准差;同时考虑优化设计的经济性,筛选出桩锚支护结构体系的鲁棒性优化设计方案.结果 随着桩长增加,主控模式由隆起破坏向整体稳定性改变,不同的几何参数对结构鲁棒性影响不同,优化后可以获得同时满足经济性、鲁棒性及可靠度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结论 在桩锚结构设计中考虑经济性优化及多失效模式的鲁棒性设计是必要的.

    桩锚支护多失效模式可靠度鲁棒性多目标优化

    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箱提篮拱弹塑性力学性能研究

    王占飞谭凌霄吴佳新宋阳...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倾角、矢跨比及宽跨比三个参数对钢箱提篮拱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影响,为钢提篮拱桥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改变参数,建立54个钢箱提篮拱有限元模型,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进行滞回分析,研究钢箱提篮拱水平力-位移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和拱顶横撑内力、变形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拱肋倾斜角度、宽跨比的增加或矢跨比的减小,结构初期刚度、极限承载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但横撑内力也随之增加,并会产生局部失稳破坏,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结论 增加拱肋倾斜角度对钢箱提篮拱横向力学性能有较大改善,但在设计时应注意横撑内力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

    钢提篮拱肋力学性能水平往复荷载倾斜角度矢跨比宽跨比

    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分析

    王庆辉马语辰黄凯良冯国会...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严寒地区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以便逐步完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性能化设计方案,达到近零能耗建筑预定的性能目标.方法 以处于设计阶段的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参照建筑与目标建筑分别进行能耗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标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指标为15.96(kW·h)/m2,全年累计冷负荷指标为19.94(kW·h)/m2;目标建筑与65%的节能建筑相比,累计总负荷指标降低45.86%,热负荷指标降低64.34%,冷负荷指标降低5.89%.结论 近零能耗办公建筑夏季冷负荷指标略高于冬季热负荷指标,各项节能技术对降低热负荷指标及累计总负荷指标均有促进作用,内部热扰和外窗太阳得热对冷热负荷指标影响应予以重视.

    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办公建筑DesignBuilder负荷模拟

    基于自然通风的既有游泳馆室内气流组织模拟分析

    安艳华马旭媛王安琪徐莉莉...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既有游泳馆气流组织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室内自然通风状况、打造健康的室内空气环境提供设计参考.方法 以某游泳馆为例,采用Airpak软件对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分析,提出在自然通风下通过改变侧窗参数和增设天窗来改善室内空气的流速和走向.结果 通过模拟分析得出最佳参数:侧窗入射风角度为各150°、通风面积增加至12.42%、进出风口面积比为1:2、进风口和相对出风口高位、相邻出风口低位、并增设2组面积各为5%的天窗,此时,坐席区最大风速由0.16 m/s提高到0.91 m/s,泳池区最大风速由0.22 m/s提高到0.47 m/s.结论 入射风与进风口形成一定角度可避免穿堂风;侧窗通风面积和进出风口面积比不宜过大或过小;侧窗进风口不宜设在较低位置;大空间建筑设置天窗可提高空间整体风速.

    自然通风游泳馆气流组织Airpak模拟

    精密磨抛加工机器人自主重力补偿方法研究

    祁若龙邵健铎李论
    15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工业机器人磨抛加工过程需消除不同位姿条件下重力矢量对末端力感知的影响,提出一种重力补偿算法,从而精确控制三维磨削力.方法 借助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的六维力传感器,读取机器人多个随机位姿下实时力和力矩信息,并基于卡尔曼滤波对传感器信息进行有效降噪;通过线性拟合算法对降噪后数据开展数值分析,计算出传感器误差、机器人世界坐标系偏移、末端负载重心大小及重心坐标等参数;根据以上参数并结合机器人当前姿态来实时消除负载重力影响.结果 采用笔者所提算法对同样静态条件下的机器人进行重力补偿,补偿后的重力影响产生的各方向力均近似为0,偏差小于0.1 N.结论 笔者所提出的算法充分考虑了重力补偿参数之间的耦合作用,能够消除重力影响,精确测量出机械臂末端六维力传感器受到的外力以及外力矩.

    六维力传感器工业机器人重力补偿系统标定

    基于改进动态偏最小二乘法故障检测方法

    张珂杨鹏宇石怀涛郭瑾...
    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的特征信号微弱,在实际运转中由于数据具有时序相关性,使得滚动轴承早期阶段的故障特征提取难度增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分解理论的改进动态偏最小二乘法(DeepDPLS)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选择时滞参数使原始数据矩阵形成动态增广矩阵,确定深度分解的阶数;再应用深度分解理论得到分解生成的各个子空间;最后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计算各个子空间的统计量和控制限,通过将每一个子空间的统计量与其对应的控制限进行比较来判别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结果 提出的DeepDPLS与PLS及其相关方法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检测率;与DeepPLS相比,在一阶分解时故障检测率可达到100%,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确,能更早地检测出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结论 笔者提出的基于DeepDPLS的检测方法对于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检测是可行、有效的.

    滚动轴承早期故障检测偏最小二乘法多阶分解动态特性

    净水污泥固定化硫氧化菌去除河道中AVS污染的试验研究

    潘俊张萧汉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净水污泥固定化硫氧化菌去除河道中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污染方法,为净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高温焙烧的方法制备净水污泥固定化载体,采用XRD、SEM、BET对载体进行表征,使用净水污泥、绿沸石、活性炭3种载体对硫氧化菌进行固定化,分析其对底泥中AVS的去除效果以及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对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影响.结果 净水污泥固定化载体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无论是单一载体,还是固定化硫氧化菌,净水污泥组对于AVS的去除效果均要优于绿沸石和活性炭;同时硫氧化菌在温度为30 ℃、pH=6、固定化时间为24 h条件下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净水污泥固定化硫氧化菌的加入有利于降解硫化物优势菌种的群居,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结论 净水污泥固定化硫氧化菌能有效去除河道中的AVS污染,降低底泥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有利于去除AVS优势菌种的群聚.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促进水体黑臭环境的改善.

    微生物固定化净水污泥AVS硫氧化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