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赵铱民

双月刊

1001-3733

j-pr-s@fmmu.edu.cn

029-83224470

710032

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学专业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新技术应用、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兼顾普及与提高,为提高我国口腔医学科技、医疗、教学质量而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藤黄酸对CAL27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杜琛李胜男陈雨昕徐志铭...
    216-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藤黄酸(GNA)对CAL27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8只SPF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NA低剂量组及GNA高剂量组(n=6).通过接种对数生长期的舌鳞癌CAL27细胞建立皮下裸鼠移植瘤模型,低及高剂量组裸鼠分别隔日静脉注射新藤黄酸8.0 mg/kg与16.0 mg/kg干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期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2周后处死裸鼠并取出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的AKT、Bcl-2与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HE染色法检测新藤黄酸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结果:GNA低及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生长缓慢,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和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7.58%和83.68%.TUNEL结果表明,GNA低及高剂量组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GNA低及高剂量组裸鼠肿瘤组织的AKT、Bel-2及PI3K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E结果显示,GNA对正常组织器官无明显改变.结论:GNA可能通过调控肿瘤组织AKT、Bcl-2及PI3K等蛋白的表达,诱导CAL27细胞凋亡,抑制人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对正常组织器官无明显毒副作用.

    新藤黄酸舌鳞癌CAL27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不同成像参数下CBCT的成像质量分析

    钱军马芮谢晓艳姜丹...
    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不同成像参数下CBCT的图像质量,分析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 6 台不同品牌 CBCT 扫描仪[3D Accuitomo(Morita)、i-CAT(Kavo)、5G(NewTom)、Smart3D(北京朗视)、DCT Pro(Vatech)、Vgi(NewTom)],在各个品牌的典型曝光条件下(电压和电流强度不同)扫描空间分辨率模体和高仿真头模,7位医师对拍摄的CB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打分,比较不同CBCT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和对常见口腔解剖结构的可见性.客观评价指标采用各仪器所获的图像空间分辩率(LP/mm).结果:7位医师的组内一致性和组间一致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主观评价New Tom 5G为2分,i-CAT为5分,其余4个品牌匀为4分,客观评价i-CAT的LP/mm为1.8,Smart3D为2.0,其余4个品牌为1.0-1.7.在相同管电流条件下,不同管电压的图像主观质量有显著性差异.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不同管电流的图像主观质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不同品牌之间的客观评价差异可能与电压、电流强度不同有关.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客观评价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征稿启事

    226页

    甲羟戊酸逆转氟伐他汀钠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钱叶梅王卫红曾琳李静宜...
    227-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甲羟戊酸(MEV)及氟伐他汀钠(FS)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FS和MEV分别或联合处理舌鳞癌细胞HSC-4.用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组织因子(TF)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S抑制HSC-4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降低细胞内RHOA和TF的表达,促进BAX表达.MEV逆转FS对HSC-4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内RHOA和TF的表达(P<0.05).结论:MEV体外逆转FS对舌鳞癌细胞HSC-4的抑制作用.

    舌鳞状细胞癌氟伐他汀钠甲羟戊酸

    欢迎订阅 欢迎邮购2024年全年《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32页

    BMI1/NF-κB轴重塑TAMs表型促进口腔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

    李雅慧李欢贺耀东刘荣...
    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鳞癌(OSCC)细胞中BMI1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析GEPIA 2.0网站中519例头颈鳞癌组织和44例正常组织中BMI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法检测3例OSCC组织和SCC9、SCC15和CAL27细胞系中BMI1的表达;siRNA技术建立SCC9细胞的BMI1敲除细胞系,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 实 验探究 BMI1/NF-κB轴介导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收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OSCC细胞条件培养基与人单核细胞(THP-1)共培养,检测THP-1的募集和巨噬细胞分型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裸鼠荷瘤实验进一步体内检测BMI1对移植瘤增生的影响.结果:BMI1在OSCC组织以及细胞系中显著高表达;BMI1/NF-κB轴促进了 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也促进了 THP-1细胞的募集与M2型极化.体内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敲低BMI1可以抑制OSCC生长.结论:BMI1/NF-κB轴可通过调控TAMs的M2型转化,促进口腔鳞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靶向阻断BMI1/NF-κB轴可能为口腔鳞癌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BMI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特征与髁突骨质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

    秦晗郭少雄刘一帆刘璐...
    24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CBCT对453例TMD患者行颞下颌关节扫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髁突骨质变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8岁及有疼痛、张口受限的患者更易出现髁突骨质改变.髁突骨质正常组(320例)伴发磨牙症的几率高于髁突骨质改变组(133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磨牙症OR值为0.550,疼痛OR值为1.844,张口受限OR值为2.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由于磨牙症因素的保护作用,疼痛OR值降至1.791,张口受限OR值降至1.847.结论:发育期及有疼痛、张口受限的TMD患者更易发生髁突骨质改变,磨牙症可能是TMD患者髁突骨质改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颞下颌关节紊乱颞下颌关节髁突锥形束CT磨牙症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246页

    STOML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致瘤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邵建民杨文超胡豪杰张晓敏...
    24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人口型蛋白样蛋白2(STOM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Cs)体外和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TOML2蛋白在56例OSCC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将OSCCCs SCC-15分为2组,实验组转染STOML2-siRNA质粒,对照组转染MOCK-siRNA质粒,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STOML2 mR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的STOML2、CDK4、P16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体内致瘤能力.结果:OS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STOML2阳性率分别为92.86%(52/56)和8.93%(5/56)(P<0.001).在siRNA处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SCC-15细胞中STOML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3±0.09)和(1.23±0.19),STOML2 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2±0.11)和(0.94±0.17)(P<0.05),CDK4 表达量分别为(0.33±0.13)和(1.18±0.17)(P<0.05),P16 表达量分别为(0.93±0.12)和(0.29±0.03);CCK8 实验 120 h 实验组和对照组SCC-15细胞的吸光度分别为(1.11±0.24)和(2.19±0.28)(P<0.05),G2/M期细胞分别为35.72%±5.33%和18.65%± 3.71%(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瘤块的体积分别为(1 192.07±250.9)μm3和(2 280.5±600.1)µm3,质量分别为(0.65± 0.30)g和(1.62±0.40)g,但小鼠体重整体变化没有明显差异.结论:STOML2在OSCC中表达升高,STOML2通过调控P16相关通路的影响OSCCCs的致瘤能力.

    口腔鳞状细胞癌口型蛋白样蛋白2P16致瘤能力

    高渗葡萄糖关节盘后附着注射治疗TMD慢性关节痛临床观察

    张泽玮刘平薛洋周宏志...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关节盘后附着注射(增生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慢性关节痛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起纳入患者244例(16-75岁),按照DC/TMD标准分类.于关节盘后附着处,注射利多卡因1.5-2 mL,张闭口活动5~10 min,同法注射50%葡萄糖1.5-2 mL.治疗后2周、2月、6月、12月定期复诊,2023年3月终期随访.结果:终期完成随访221例(失访率9.4%),平均随访时间(75.7±25.1)月.治疗后2周患者即可有关节痛明显缓解,2月时多数患者张口/咀嚼功能明显改善,随后复查多数患者保持稳定恢复.186例经注射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张口/咀嚼功能基本正常,17例后期有张口/咀嚼功能障碍和关节痛复发表现,由于有注射恐惧改为接受咬合垫治疗,16例述注射治疗无明显效果,但也未再作其他治疗,2例后续接受手术治疗.无病例出现治疗后疼痛加重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盘后附着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TMD及慢性关节痛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关节痛关节盘后附着高渗葡萄糖增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