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周刊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护理组长轮岗竞聘对护理质量和人才储备的影响

    唐珂孙宏雨曹海霞曹淑花...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轮岗竞聘在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护理组长轮岗竞聘机制,通过病区护理质量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对结果 进行分析、反馈.结果组长轮岗竞岗期间,急救物品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实施护理组长轮岗竞聘机制,有利于提高病区护理质量,调动科内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组长竞聘层级管理护理质量管理

    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分娩成功率和新生儿生存率的影响

    唐瑜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分娩成功率和新生儿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01月~2018年12月4500例产妇,通过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2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参照组,以参照组为基础给予温馨助产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情况、新生儿生存情况、分娩时间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生存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分娩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4 h和产后24 h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和新生儿生存率,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分娩时间,预防和控制产妇产后出血量,具有推广价值.

    产妇分娩温馨助产护理分娩成功率新生儿生存率影响

    血透患者渗血护理质量改进中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价值分析

    陶燕娜潘姿美
    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透患者渗血护理质量改进中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出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本研究,均分为实施前(对照组)实施后(实验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其出现急性并发症的数量和种类进行总结,结果 发现和其他并发症相比,渗血发生率最高,对渗血具体因素进行探讨,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对比实施前后透析渗血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后,相比实施前,实施后的渗血发生率以及总并发症明显降低,且护理满意度也更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血透患者渗血护理的质量改进中,可以准确找到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渗血发生率,同时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血透渗血护理质量改进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价值

    日常护理结合新型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丹凤
    10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日常护理结合新型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在我院2017年6月6日~2019年6月6日出生的新生儿6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新生儿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新型护理干预,比较组间新生儿身体发育增长值情况、NBNA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体重、身高、头围每天增长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分析后得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评分更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7%显著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6.7%,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日常护理结合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新生儿身体发育,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与NBNA评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日常护理新型护理应用效果

    口腔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王吉娜
    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口腔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32例口腔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分析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1.5)h,术后I期愈合27例、II期愈合5例;围术期32例患者中,28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低血糖反应1例、3/4坏死1例,切口感染2例,上述4例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康复.结论 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对口腔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同时,积极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作用显著.

    围手术期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术糖尿病口腔癌

    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堵管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王琴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类: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堵管发生率17.9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6.15%;且观察组护理后化学和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渗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08%,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降低了PICC堵管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PICC肿瘤化疗堵管护理干预并发症

    探讨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王媛
    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本医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共纳入64例,结合随机抽签结果 将所有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以其为基础将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实验组中.比照两组的护理前、后抑郁程度.结果比照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抑郁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均有很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可广泛应用.

    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护理满意度常规护理

    全程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吴洁李蓉徐蕾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全程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老年脑血管意外康复训练全程护理护理效果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体会分析

    吴雪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和护理方法 ,观察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方法9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别接受系统化复苏与护理干预(观察组47例)和常规复苏和护理(对照组47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93.62%>70.21%)、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38.89±1.57)分>(35.02±1.39)分]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91.49%>74.47%)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6.38%<19.15%)相对更低(P<0.05),呼吸功能恢复时间[(3.53±0.75)d<(5.72±0.71)d]和住院时间[(6.49±1.41)d<(10.72±2.27)d]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急救工作中,实施系统化的复苏治疗和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其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及疼痛影响

    吴媛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及疼痛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01月~2019年02月9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患者的满意程度及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结果 参照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跟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预见性护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静脉炎预见性护理总体满意度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