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周刊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研究补液速度应用于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叶小单
    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时补液速度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8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分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根据休克指数公式计算得出补液速度,并随时调整,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补液速度后的抗休克情况,比较补液速度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42例中共39例抗休克良好,补液速度准确率为92.9%,对照组42例中共32例抗休克良好,补液速度准确率为76.2%,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根据休克指数的改变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可有效改善患者抗休克情况,有利于提升补液速度准确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补液速度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游苹
    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对比分组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7年9月收入的84例缺氧性血腥脑病新生儿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对实验组42例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采用询证护理法疾病,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实验组综合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8.1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询证护理方式对帮助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提升护理质量有借鉴意义,有助于优化护理方案,帮助患儿早日健康,减低突发事件,有助于患儿思维意识和身体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

    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

    小儿肺炎护理中互动健康教育的应用意义研究

    詹小瞿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阐述对肺炎患儿护理期间开展互动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2017年3月~2019年3月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收治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其基础上开展互动健康教育,评估对比两组护理总效果,记录各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分析差异性,统计各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此次护理总效果相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1.14±0.24)d、气促消失时间(1.33±0.25)d、肺啰音消失时间(3.13±0.27)d及住院总时间(7.23±1.1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肺炎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开展互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依从性,改善症状表现,提倡应用推广.

    小儿肺炎互动健康教育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张爱红胡敏陈静王宝凤...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围手术期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围手术期,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快速康复理念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发症发生率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

    张慧刘苗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效果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和满意度评分请款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56%,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显著,有利于增加其疾病认知程度,有效控制心绞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预后.

    无缝隙护理老年冠心病应用效果预后

    护理干预在脑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

    张玲玲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脑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78例行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与不同时间血浆指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研究组的HR、MAP、IL-6、Cor、CRP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

    护理干预脑部肿瘤切除术心理应激表现影响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张明燕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引起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提出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此次选择2016年1月~2019年8月我院ICU重症病房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根据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计算并对比各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概率,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总时间差异,分析诱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6.15±1.33)d、ICU入住总时间(11.05±1.7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呼吸道反复感染、抗菌药联合用药、糖皮质激素用药、再次插管相关,而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 ICU病房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加速患者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护理措施

    预见性护理用于颅脑外伤手术配合的临床价值

    张秋苑
    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颅脑外伤手术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行颅脑外伤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行临床常规护理即可)、观察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配合质量以及医生满意度.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手术准备时间和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医生的满意度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颅脑外伤手术的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手术配合的质量和医生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颅脑外伤手术预见性护理临床价值

    人性化护理对心外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张珊珊陈小佳
    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心外科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心外科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随机表格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4例,甲组患者采用心外科传统护理,乙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心外科患者护理前后焦虑(HAMA)和抑郁(HAMD)程度差异.结果 调查显示,甲组和乙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出现下降趋势,而乙组患者下降趋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外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人性化护理心外科焦虑抑郁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张雪琴熊牡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以我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诞生的新生儿126例,统计新生儿发生不良事件数量,分析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并提高护理满意度.结果 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统计调查发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的缺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新生儿自身因素、技术复杂性等因素是造成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关键.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护理流程、完善护理制度、重视基础护理、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等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