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炼制与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炼制与化工

汪燮卿 李才英(执行)

月刊

1005-2399

sylz.ripp@sinopec.com

010-62311582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8号(北京914信箱9分箱)

石油炼制与化工/Journal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炼油和石化界历史最久的技术类科技杂志。1992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被世界著名检索性期刊CA和EI EnCompass、API等收录。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分析与统计》、《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借助平衡吸附法研究不同添加剂对钼物种在氧化铝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李会峰李明丰刘锋聂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金属浸渍液中各物种在氧化铝载体表面的竞争吸附,通过在溶液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进行了相应的平衡吸附试验.结果发现在七钼酸铵溶液中引入偏钨酸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钼平衡吸附量,二者在氧化铝中性羟基上的竞争吸附有利于减弱钨物种与氧化铝的强相互作用.在七钼酸铵溶液中分别引入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对钼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但引入磷酸或其铵盐则可明显降低钼平衡吸附量,表明其可与钼物种产生较强的竞争吸附,从而减弱钼物种与氧化铝的相互作用,促进钼物种的硫化.引入柠檬酸铵也可明显降低钼平衡吸附量.另外,氧化铝载体在以[PMo12O40]3-结构为主的磷钼酸溶液中的钼平衡吸附量明显高于在以[P2Mo5O23]6-结构为主的磷钼酸溶液中的钼平衡吸附量.而且,通过调控含有柠檬酸的镍钼浸渍液中P/Mo物质的量之比,可以改变钼前驱体的分子结构以及游离的磷酸根和柠檬酸根离子的数量;并且氧化铝的钼平衡吸附量随着溶液中P/Mo物质的量之比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研究结果为统筹设计金属浸渍液的组成以及开发高效加氢催化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氧化铝钼平衡吸附量金属前驱体柠檬酸竞争吸附

    "组装-解离-重建"法合成具有高连续性的共价有机框架膜用于二氧化碳分离

    贺美晋
    8页

    乙烯在催化裂解催化剂上的低聚反应

    李福超郜亮龚剑洪邢恩会...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Y和ZSM-5分子筛催化裂解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N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吡啶吸附红外(Py-FT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其催化乙烯低聚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裂解催化剂富含3~4 nm介孔,以弱L酸中心为主;在500~550 ℃和常压条件下,乙烯不易于转化,主要经低聚、裂化反应生成C3~C4烯烃,且丙烯的选择性高于丁烯;当反应温度高于550 ℃时,丙烯和丁烯的环化脱氢反应使焦炭的选择性大幅增加;与常压条件相比,在0.5~1.0 MPa反应压力下,乙烯在催化裂解催化剂上低聚反应的转化率明显升高;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C3~C4烯烃的氢转移反应,丙烷和丁烷的选择性升高,而焦炭的选择性降低.

    乙烯催化裂解催化剂低聚L酸中心氢转移反应

    美国MATECH公司开发用于高超音速气动壳体的新型碳纤维(C/ZrOC)复合材料

    燕春晖
    14页

    拟薄水铝石老化pH对氧化铝载体及加氢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郭锦春鲍俊桑小义温昌盛...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NaAlO2-Al2(SO4)3法分步连续中和制备拟薄水铝石工艺中老化pH的影响,并制备了相应的NiMoP/Al2O3催化剂,使用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作为反应物对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老化pH对拟薄水铝石性质影响显著,老化pH为8.6时产品中硫酸根含量过高,老化pH为10.0时产品中三水氧化铝杂晶和Na2O杂质含量过高,老化pH为9.0~9.5时可以得到杂质含量较低的拟薄水铝石;老化pH还影响不同晶面的生长速率,老化pH高有利于提高(020)晶面的生长速率;老化pH为9.0和9.5时载体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较大,最可几孔径为9.1 nm;老化pH显著影响载体表面不同类型羟基的比例,从而影响不同载体负载的活性金属的低温还原峰温度和六配位二维钼多聚物所占比例.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与载体上负载的活性金属的低温还原峰温度和六配位二维钼多聚物所占比例顺序一致.当拟薄水铝石老化pH为9.0时,最有利于制备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

    拟薄水铝石老化pH氧化铝孔结构加氢脱硫催化剂

    基于虚拟样本生成的分子水平汽油使用过程碳排放建模研究

    宋建崔晨郭莘田华宇...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汽油作为高碳排放行列的一员,面临着CO2减排的挑战.基于气相色谱得到的汽油组成数据和通过新欧洲驾驶循环得到的汽油CO2排放量数据,按照PONA组成、碳原子数和取代基个数对汽油组分进行分类整理,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对汽油组成数据进行聚类,并按聚类结果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了燃油汽车行驶每千米CO2排放量的先验模型,旨在为生产低碳排放汽油提供数据支撑.由于数据样本范围较小且比较集中,先验模型在预测CO2排放时适用性较差,因此提出基于半径近邻分类的多分布整体趋势扩散技术(RNC-MD-MTD)并以此方法生成虚拟样本.结果表明,随着RNC-MD-MTD方法生成的虚拟样本加入,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了有效提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终建立的燃油汽车行驶每千米CO2排放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29%,均方根误差为792.6 mg/km.

    汽油组分CO2排放虚拟样本半径近邻分类

    巴斯夫公司推出可回收的聚氨酯泡沫产品

    黄丽敏
    31页

    二十烷、蒽和对二丁基环己烷在氧化钙中的吸附和扩散特性

    孙立鹏鲁家荣姜海英赵德明...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823.15~923.15 K的温度范围内,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二十烷(C20H42)、蒽(C14H10)和对二丁基环己烷(C14H28)在氧化钙5 nm的孔道中的吸附和扩散性能,分析了 3种分子在氧化钙孔道中的吸附等温线、分子扩散动力学、概率密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函数.吸附等温线的分析结果表明:C14H10在氧化钙孔道内的吸附量最大,923.15 K时C14H28吸附量最小,823.15 K时C20H42吸附量最小;C20H42和C14H10为多层吸附,C14H28为单层吸附.分子扩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20H42的扩散系数最大,C14H28次之,C14H10最小;扩散性能主要受温度和分子构型影响,根据扩散活化能可知,C14H10的扩散受温度影响最大,C14H28次之,C20H42最小.概率密度分布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表明:C14H10在距离孔道表面0.4,0.7,1.1 nm附近存在3个吸附层;C20H42和C14H28的吸附层在距离孔道表面0.5 nm附近的空间中.

    二十烷对二丁基环己烷氧化钙吸附扩散分子模拟

    KBR公司推出催化裂解制烯烃KCOTKleanSM低碳技术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40页

    Ni/ZrO2催化CO2甲烷化机理模拟研究

    陈亚曲亚坤张荣俊王丽新...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ZrO2负载Ni催化CO2甲烷化过程的中间物种不明晰,阻碍了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开发,限制了 CO2甲烷化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以及经济效益提升等多个层面的应用.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对Ni团簇在ZrO2表面的吸附机理以及催化CO2甲烷化过程的基元反应进行研究,阐明了 Ni/ZrO2界面对CO2的吸附、活化机制,明确了 Ni、ZrO2及其界面在CO2加氢反应过程中的角色,提出了 CO2甲烷化的具体反应路径,为高效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i/ZrO2催化剂甲烷化CO2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