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炼制与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炼制与化工

汪燮卿 李才英(执行)

月刊

1005-2399

sylz.ripp@sinopec.com

010-62311582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8号(北京914信箱9分箱)

石油炼制与化工/Journal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炼油和石化界历史最久的技术类科技杂志。1992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被世界著名检索性期刊CA和EI EnCompass、API等收录。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分析与统计》、《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霍尼韦尔公司推出新的石脑油转化技术

    王铃
    73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室温下电催化甲烷制甲酸研究获进展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73页

    负载型Pd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

    刘鹏李文松郭豹刘继东...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高效、成本低廉的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艺,以Naβ(25)、NaZSM-5(25)、NaY(6)、NaY(8)和NaY(10)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并将其首次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价态、孔结构、形貌以及晶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使用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在反应温度220 ℃、反应时间90 min、催化剂用量1.0 g、1,4-二氧六环与DMO质量比4∶1、Pd负载量(w)0.2%的条件下,DMO转化率可达82.59%,DMC选择性可达62.33%.通过对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发现,经过5次循环再生后,催化剂对DMO脱羰基反应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后,合理推测出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的反应机理.

    分子筛Pd催化剂草酸二甲酯脱羰基反应碳酸二甲酯

    硅烷试剂改性硅胶特性及柴油吸附性能研究

    吕雪娇王辉国王德华蒋志超...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6种硅烷试剂对B型硅胶进行接枝改性,通过N2吸附-脱附试验、固体红外光谱分析、热重与质谱联用分析、元素分析和甲苯吸附试验等表征手段探究吸附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结合静态吸附平衡试验探究吸附材料的柴油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氨基、巯基和环氧基基团可以和硅胶成功接枝,改性后硅胶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最可几孔径和平均孔径均减小,甲苯吸附量与改性硅胶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根据改性硅胶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不同计算得出,硅胶改性反应的程度与硅烷试剂的选择有关.静态试验结果表明:6种硅烷试剂中,氨基和环氧基改性硅胶能提高吸附剂对双环芳烃的选择性,同时提高对柴油中含硫化合物的选择性;巯基改性硅胶能降低吸附剂对含硫化合物的选择性;而氨基、巯基和环氧基改性硅胶均能降低吸附剂对单环芳烃的选择性.

    柴油吸附分离改性硅胶硅烷试剂选择性

    福州大学的丙烷脱氢制丙烯PtIn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91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甲醇甲苯耦合反应制烯烃、芳烃研究获进展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91页

    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其与高效表面活性剂18-AC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张超秦冰江建林乔富林...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不同碳数烷基链的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通过表面张力技术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9-EOS)、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2-EOS)与高效表面活性剂18-AC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9-EOS与高效表面活性剂18-AC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长碳链的12-EOS与高效表面活性剂18-AC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此外,系统研究了复配体系对润湿性能、油水界面性能的影响,复配体系可以降低溶液在原油表面的接触角,具有较好的铺展效果.当12-EOS摩尔分数为0~0.6时,12-EOS与18-AC在润湿性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接触角比单组分体系有所减小,且油水界面性能有所提升.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协同性

    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构效关系的分子模拟研究

    苏朔李义雅徐冰成欣...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的关系,以磷酸三乙酯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分子与Fe(110)表面的作用机理,发现磷酸酯分子主要通过P=O基团中O原子提供的电子与Fe表面发生吸附作用.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的结构参数,采用遗传函数算法初步建立了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的分子结构参数与极压性能、抗磨性能的定量关系方程.对该关系方程进行内检验和外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由该方程可知,影响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极压、抗磨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P=O或P=S基团中O或S原子所带的电荷量、C—O键或C—S键的键能以及添加剂的S含量.

    磷酸酯硫代磷酸酯极压抗磨剂分子模拟构效关系

    负压差斜管内催化剂颗粒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贺娇彭威刘梦溪唐海光...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规格为Φ150 mm×3 600 mm的负压差斜管-阀门实验装置上,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催化剂颗粒质量流率(G)时斜管内轴向动态压力的特征参数,进行催化裂化装置斜管内催化剂颗粒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斜管蓄压能力随Gs的增大而增大,管内依次出现稀相分层流、密相分层流和填充流;斜管内的压力分布、主频、幅值、标准偏差与流态相对应,可用于流态的量化识别;当Gs=65.96 kg/(m2·s)时,斜管内存在多流态,分别为过渡填充流、填充流、密相流;在斜管中部通入松动风,可以有效改善颗粒输送能力和斜管蓄压能力.

    催化裂化斜管流态动态压力松动风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己内酰胺制己二胺技术通过鉴定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