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多病共存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周珊刘艳丽李娜马力...
    72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多病共存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老年多病共存患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2年11月-2023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内科病房住院患者214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基本信息及患病情况,应用Apriori算法分析慢病共病模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Tobit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老年多病共存患者214例,最常见的二元、三元共病组合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健康效用值为0.89(0.67,1.00),69.16%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沮丧出现问题最少,日常活动受影响最显著.Tobit回归结果显示,较好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积极参与锻炼、城镇职工医保相关(P<0.05),年龄大、慢性病患病数目多是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病共存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需重点关注年龄、患病数量、体育锻炼、医疗保险等因素,加强生活方式指导,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促进健康老龄化.

    多病共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MRI影像VBQ分数在腰椎内固定术术前骨量评估中的应用

    刘德国徐天波张颉鸿吕骜...
    725-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影像椎体骨质量(VBQ)分数在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骨量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此类患者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进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最低值是否<-1.0进行评估,分为低密度组(T值<-1.0,包括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51例,正常组(T值≥-1.0)32例.入选者术前均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EXA)及MRI检查.对比2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BMI)及影像学资料,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VBQ分数与各项DEXA的T值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了解VBQ分数对骨量减少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与低密度组2组患者在年龄、BMI、性别、糖尿病史等临床特征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DEXA股骨颈T值、DEXA总体髋部T值均低于正常组,VBQ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VBQ分数与患者DEXA股骨颈T值、总体髋部T值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BQ分数预测骨量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AUC面积为0.842(95%CI:0.754~0.930),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0.60%、68.80%.结论 VBQ分数可有效区分骨量正常与骨量减少者,与患者DEXA的T评分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骨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磁共振椎体骨质量腰椎内固定手术术前骨量

    切口内留置引流管对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和感染指标的影响

    张楠王苗张鹏马超...
    729-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腰椎后路椎管内固定术切口引流管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方案,旨在进一步改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2年5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化疗科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98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术后超过48 h且小于1周拔出引流管(A组),另外48例患者术后48 h内拔出引流管(B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指标、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感染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多于B组[(183.04±47.36)mL vs.(164.01±29.68)mL,P<0.05],术后5 d内的换药频次小于B组[(2.01±0.62)次/d vs.(2.69±0.72)次/d,P<0.05],2组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12.00%vs.29.17%,P<0.05).术后第3天,A组体温、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浓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均低于B组(P<0.05).结论 切口内留置引流管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留置超过48 h且小于1周,有利于降低感染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切口愈合并无显著影响.

    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切口内留置引流管切口愈合感染指标并发症

    化瘀理筋针刺法联合中药热奄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王照平何嘉杨亚军王立娜...
    73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瘀理筋针刺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化瘀理筋针刺法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化瘀理筋针刺法组给予化瘀理筋针刺法治疗,联合组给予化瘀理筋针刺法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肌电图及促炎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化瘀理筋针刺法组总有效率为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化瘀理筋针刺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低于化瘀理筋针刺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侧平均功率频率(MPF)、右侧MPF、左侧积分肌电值(EMG)、右侧EMG均高于化瘀理筋针刺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23、前列腺素E2水平低于化瘀理筋针刺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理筋针刺法配合中药热奄包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腰背伸肌群肌电图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化瘀理筋针刺法中药热奄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肌电图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737页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回肠新膀胱与Bricker膀胱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分析

    刘贝贝郭园园陈梦杰高五岳...
    738-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原位回肠新膀胱术(IN)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远期并发症情况与生活质量,为个体化尿流改道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膀胱癌根治术男性患者60例.根据尿流尿道改道方式分为IN组34例和Bricker组26例.分析比较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远期并发症情况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组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长于Bricker组(P<0.05);2组6个月总并发症(22例vs.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总并发症(19例vs.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上尿路积水情况IN组优于Bricker组(4例vs.9例P<0.05);2组生活质量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 IN 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 Bricker 组(142.82±6.42 vs.118.69±9.92,F=11.128,P<0.001).结论 IN 对比Bricker具有更少的远期并发症与更高的生活质量,在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中应予着重考虑.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回肠新膀胱Bricker回肠膀胱远期并发症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赵欣刘倩倩李航宇
    742-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得分的推导与验证,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进行常规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388例,随访至2023年5月.将所有参与者作为训练数据集得出预测分数,并使用引导验证数据集进行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评价预测分数的判别能力.结果 在388例基线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132例在平均(3.27±1.01)年的随访期内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异常白细胞(WBC)计数被确定为显著的预测因素,与无危险因素的人群相比,得分为1分、2分和3~4分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调整后的HR(95%CI)分别为 3.293(1.174~9.260)、7.429(2.681~20.516)和 15.434(5.441~43.759).该模型在训练和验证数据集上均显示出良好的判别能力[AUC分别为0.703(95%CI:0.652~0.753)和0.688(95%CI:0.655~0.720)].结论 本研究推导并验证了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预测模型,鉴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数量迅速增加,这一简单的模型可在临床实践中识别高危个体,以便更精确和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治疗.

    心血管疾病血液透析预测模型危险因素

    合作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745页

    童年创伤对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影响

    周若尘叶孟婷余凤琼周晓琴...
    746-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在童年创伤上的差异,并探索童年创伤是否会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产生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共121人,评估CTQ-SF童年创伤量表简版、SCL90症状自评清单的躯体化子量表及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 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CTQ-SF总分高于不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46.50(39.25,58.25)vs.39.50(34.00,50.00),Z=-2.662,P<0.01];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更高的躯体忽视[8.00(7.00,10.00)vs.7.00(5.00,9.00),Z=-2.683,P<0.01]及情感虐待[9.50(7.00,15.00)vs.8.00(6.00,11.50),Z=-2.317,P<0.05]得分.童年创伤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控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后这种关联依然存在(P<0.01);躯体化症状与除性虐待外的童年创伤均相关联(P<0.01);在控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后,躯体化症状仍与躯体忽视(P<0.01)及情感虐待(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经历了更严重的童年创伤,包括躯体忽视与情感虐待在内的童年创伤史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有影响.

    抑郁症童年创伤躯体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雷佳敏侯睿宏米良煜张莉芸...
    750-753,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坏死(ON)者65例为骨坏死组,按年龄、性别1:1随机匹配65例未合并ON者为非骨坏死组.比较2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LE合并ON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坏死组中双侧ON 53例(81.5%);骨表现为疼痛29例(44.6%),复合多症状18例(27.6%).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SLE病程、激素累积时间、停经史、神经系统受累、肌痛肌无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计数、总T细胞及Ts细胞百分比、NKT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标准化dRVVT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用药情况中阿司匹林、他汀类、二磷酸盐、羟氯喹史和免疫抑制剂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T细胞百分比、标准化dRVVT比值是SLE合并ON的影响因素.结论 SLE治疗时应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注意平衡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需特别关注神经系统受累及肌痛肌无力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s细胞在ON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标准化dRVVT比值高者发生ON的风险更高,或可预测ON的发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提高警惕.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坏死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