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业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业经济研究
商业经济研究

旬刊

2095-9397

sysdlilun@vip.163.com

010-88258665

100049

北京市石景山路3号玉泉大厦809室

商业经济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研究社会主义商业经济理论,介绍企业改革和营销经验。主要读者对象为商业、供销系统管理和工作人员、经济理论工作者及经济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收入水平和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效应

    孙增林爽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一代生产力的代表,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上,还深刻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品的种类和质量得到极大丰富,消费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和进行购物决策。同时收入水平和创业活跃度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研究中被广泛讨论。较高的收入水平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创业活跃度的提高可以带动就业增加,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进而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收入水平和创业活跃度的中介作用,旨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数字新质生产力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创业活跃度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实证

    杨文惠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在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同时,也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会发生升级,更倾向于购买更高品质、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使得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和农村消费政策体系。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村消费消费升级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发展

    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消费——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

    汪雪宋红玉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机制假设,采用 2011-2022 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消费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消费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二是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人工智能发展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路径来促进绿色消费水平的提升;三是从地区异质性来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东部地区绿色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其次为中部地区,再次为西部地区。为此,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动地区间绿色消费协调发展。

    人工智能绿色消费产业结构升级机制研究

    互联网应用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消费偏好的调节效应

    韩李炎朱高林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发展、碳排放量日益提高的背景之下,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不仅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世界经济绿色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消费碳排放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消费端分析碳减排的可行路径极具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 2014、2016 和 2018 年的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作为研究样本,从家庭层面测算了消费碳排放和消费偏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消费偏好在两者间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家庭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其消费碳排放也越大;第二,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消费偏好能够削弱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即起到负向调节效应,表明消费者偏好能够有效降低家庭互联网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碳排放影响效应的大小表现为东部、中部到西部依次递减,相较于农村家庭,城市家庭消费碳排放受互联网使用的影响效应更大。

    互联网使用家庭消费碳排放消费偏好调节效应

    平台经济赋能消费市场下沉的影响效应——基于四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熊劼赵先明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平台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赋能消费市场下沉,对促进社会消费升级和内需扩大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 2005-2022 年我国四大城市群面板数据,深入探索了平台经济对消费市场下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平台经济对消费市场下沉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来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的下沉;城市群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经济对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影响较为明显,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影响相对较弱,对成渝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以激发内需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

    平台经济消费市场下沉农村居民收入城市群

    娱乐主播特性对观众虚拟礼物消费意愿的影响——基于心流体验和情感依恋的视角

    刘羽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播特性已经成为影响娱乐直播间虚拟礼物收入的关键因素。本文以SOR理论为基础,从幽默性、互动性、亲和力和吸引力维度探究了娱乐主播特性对观众虚拟礼物消费意愿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在娱乐直播情境中,娱乐主播特性能够显著增强观众虚拟礼物消费意愿,其中幽默性和互动性的驱动效应较强,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弱;心流体验在娱乐主播特性和观众虚拟礼物消费意愿间发挥了显著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比为 20。10%;情感依恋是娱乐主播特性影响观众虚拟礼物消费意愿的重要中介机制,其中介效应占比为24。55%。

    娱乐主播特性虚拟礼物心流体验情感依恋消费意愿

    数字经济赋能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NCA和QCA的组态路径分析

    薛阳段淏文张文雪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经济的兴起为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本文运用QCA和NCA联动效应分析,研讨数字经济对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物流高质量发展提升过程中具有互联网基础引领型、"信息化—互联网"双轮驱动型和"信息化—互联网—数字产业"多因素推动型3条组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据此,从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加速数字经济和物流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物流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联动效应

    数据要素对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机制及效能研究

    麻见阳沈燕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是推动绿色物流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企业能优化物流路径,减少无效运输,提升运输效率。同时,数据有助于监控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促进绿色技术的应用,从而降低环境影响。基于此,本文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来探究数据要素对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机制及效能,最终显示,数据要素可以直接促进绿色物流效率提升,同时数据要素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中介变量促进绿色物流效率发展。

    数据要素绿色物流效率科技创新

    港口物流发展对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何晓光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 2005-2022 年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探究和假设,就港口物流发展对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港口物流发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城市流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且得到了稳健性检验的支持;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港口物流发展对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影响会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途径实现。

    港口物流发展城市流通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竞争力评价与时空演变

    黄珂许静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 2013-2022 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 26 个城市的样本数据,从物流产业、经济金融、科技创新以及外部环境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分析其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与时空演变特征。结论表明:从竞争力水平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竞争力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其中上海市和南京市排名最高,杭州市、苏州市和合肥市相对次之,无锡市和宁波市处于第三,江浙两省所辖城市(其余城市)排名第四,安徽省所辖城市(合肥市除外)的竞争力提升相对较慢;从竞争力结构来看,科技创新和外部环境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竞争力的贡献度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物流产业和经济金融等资源要素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竞争力的贡献率呈现相对下降态势;从时空演变特征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竞争力呈现出上海、南京、杭州等头部沿海沿江城市较高、低层级内陆城市偏低且整体逐步上升的时空演变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竞争力评价时空演变特征现代流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