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室检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室检验
实验室检验

月刊

2097-261X

jlabtesting@126.com

010-53380875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南大街5号1号楼

实验室检验/Journal Laboratory Test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过程控制的探讨

    钟国庆魏金梅王磊胡阳...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食品微生物检验作为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对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从培养基采购、验收、贮存、制备、使用、弃置等整个环节进行过程控制的研究与探讨,阐述了提高培养基质量的措施手段,旨在为实验室提供培养基和试剂管理的科学路径,以期能够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

    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潘露华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质环境监测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水质监测手段,已经在我国水质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微生物检测效果,提高我国水质环境监测的有效性,本文将采取文献综述以及实践研究方法来对当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优缺点,旨在为我国水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环境监测微生物检测技术水质环境保护

    粮油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李静静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油安全关系着整个食品链安全的基础,粮油机构检测是政府监管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质量控制是机构检测的核心工作,既能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为构建科学、准确的检验能力体系提供基本保障.本文总结了粮油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的主要方式方法、监控环节,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提升质量控制成效提出四点建议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粮油检测机构质量控制措施建议

    三种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检测微量蛋白的性能比较

    曹明翔徐华刘碧云张浩然...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艾美Lowry法、康为BCA法、赛默飞BCA法)检测微量(0~20 µg/mL)蛋白的性能差异,选出最准确可靠的试剂盒用于微量蛋白样品检测.方法 分别使用该三种试剂盒检测微量蛋白含量,比较其准确度、灵敏度、线性及重复性,并评价其等效性.结果 三种试剂盒检测微量(1.25~20 µg/mL)蛋白的回收率均在75%~120%范围内,表现出合格的准确度;赛默飞BCA在2.5~20 µg/mL,艾美Lowry和康为BCA在5~20 µg/mL范围内符合精密度可接受范围(RSD≤6%),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三种试剂盒标准曲线(0~20 µg/mL)的相关系数(R2)均高于 0.980,艾美Lowry线性的略差为 0.981,康为BCA的线性合格为 0.991,赛默飞BCA的线性最佳为0.993;以上方法学验证结果得出三种试剂盒的灵敏度的最低定量限分别为艾美Lowry法5 µg/mL、康为BCA法 5 µg/mL、赛默飞BCA法 2.5 µg/mL.三种试剂盒对同一系列浓度BSA检测的值两两配对作曲线,其相关性系数均高于 0.990.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各试剂盒在不同浓度BSA样品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其中赛默飞BCA法在准确度和重复性方面表现最优,且三种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准确度灵敏度重复性等效性

    预包装酱卤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溯源分析

    余琳夏商周陈瑗贺巧玲...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省预包装酱卤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四川省某预包装酱卤肉制品工厂 52 份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肉制品在腌制过程中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微生物的检出率随着加工进程逐渐降低,高温灭菌对降低终产品微生物污染有显著作用;经溯源分析,发现生熟区环境、工器具均被相同血清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结论 该工厂人员卫生存在较大问题,生食区与熟食区存在交叉污染,建议企业严格把控生产环境和人员卫生,定期清洁消毒,降低加工环境与设备的污染、车间操作人员与食品交叉污染以及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以降低产品微生物污染风险.

    预包装酱卤肉制品微生物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偏差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赵婷婷周昭亮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低温试验箱可以为仪表及材料等提供相应的高低温环境,其温度场性能及测量不确定度是影响温度试验箱测量结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温度偏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和影响量分析,进一步了解高低温试验箱的计量性能、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影响的方法.依据GB/T 10592-2023《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规定的校准方法选取满足测量要求的温度传感器,对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偏差进行校准.校准确认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场性能满足温度偏差±2℃的允差要求,测量不确定度满足 1/3 最大允许误差的技术指标要求.高低试验箱校准温度场性能良好,测量标准器选取短支A级铂热电阻满足校准要求且稳定性良好符合长时间交替温度的测量使用.

    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偏差校准测量不确定度

    三种不同点蚀深度测量方法的比对分析

    宁文涛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介绍三种测量点蚀深度的方法:金相法、测微计法和显微法,并探讨它们在不同点蚀情况下的差异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本文针对碳钢和不锈钢表面的腐蚀坑,利用这三种测量方法分别对这两种典型材质表面的点蚀坑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通过对比测量结果可知:金相法较为精确,但该方法属于破坏性测量;测微计法仅适用于宽浅型的点蚀坑;显微镜法不仅适用于宽浅型的点蚀坑,也适用于点蚀坑底部较为窄小的情况.结论 (1)针对宽浅的点蚀坑,金相法、测微计法和显微法三种方法均适用且结果一致;(2)针对底部窄小的点蚀坑,金相法和显微镜法较为适用且结果一致;(3)金相法、显微镜法和测微计法测量腐蚀深度时,应考虑均匀腐蚀造成的厚度减少量并对结果进行修正,尤其是在均匀腐蚀较为明显的情况下.

    金相法测微计法显微法点蚀深度

    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吸收液中二氧化硫的不确定度评定

    曹慧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定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吸收液中二氧化硫的不确定度.方法 依照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和合成不确定度.结果 样品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0.27%;标准曲线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 0.40%;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 0.20%;仪器设备测量中引人的不确定度 0.35%;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0.63%,扩展不确定度为 0.008 mg/L.结论 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吸收液中二氧化硫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标准曲线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

    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硫不确定度

    2010-2019年铁路单位二次供水检测结果分析

    黄天资宋少锋刘肖辉陶明锐...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集团公司济南辖区二次供水卫生状况,探索改善铁路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对职工健康影响的思路.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采样与检测,依据《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进行评价,分别对工程验收和日常检测水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次供水的日常检测合格率 82.69%,高于工程验收合格率65.77%(P<0.05).二次供水的日常检测合格率分析,生活区、客运车站、股道上水井和列车水箱供水合格率依次降低,不同采样地点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月份合格率均在 74%以上,3 月、4 月、6 月和 9月合格率均在 80%以下,微生物指标和消毒剂指标合格率变化趋势与全指标合格率变化趋势一致;出厂水合格率90.54%,高于末梢水合格率81.19%(P<0.05);微生物指标及消毒剂指标不合格是引起二次供水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结论 集团公司济南辖区二次供水合格率较高,但卫生状况存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监管.

    二次供水铁路单位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耐药突变位点分析

    王卫杰张效本刘保弟卢大雷...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基因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开封地区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集 200 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患者基因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血清中HBV-DNA进行核苷类似物(NAs)耐药基因位点分析.结果 开封地区2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基因型C型179例,占比97.8%,B型4例,占比2.2%,未检测出B+C型及其他型;200 例患者测序结果中 26 例检测出NAs基因耐药突变位点,基因C型患者耐药突变位点检出率高于基因B型患者.结论 开封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较少,未检测到其它基因型;基因C型患者NAs耐药位点检出率高于B型.NAs耐药突变位点中共检出9 种不同耐药突变位点组合模式,以单位点突变为主.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基因型耐药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