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物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石油物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管路平

双月刊

1000-1441

njsywt@163.net

025-68109811

211103

南京市江宁区上高路219号

石油物探/Jour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2年,是一份最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油物探专业技术期刊。创刊40年来,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推出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推广先进的方法技术为已任,深深赢得了广大石油物探技术人员的喜爱。《石油物探》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连续多年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并数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薄储层厚度对地震反射波的影响规律研究

    秦喜林杨飞刘媛媛
    623-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储层的衰减机制主要包含固有衰减和散射衰减,在地震频带范围内,散射衰减主要表现为薄层调谐效应,固有衰减主要由介质的黏弹性导致.为了厘清储层厚度对地震波的影响规律,应用广义传播矩阵正演算法对比分析了各向同性楔状模型和各向异性楔状模型地震波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特征,然后利用改进的反演谱分解技术和频变AVO反演方法提取模型正演数据的频散属性,最后分析储层厚度对地震波频散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固有衰减会明显减小储层的反射振幅,而散射衰减使储层反射振幅随着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地震波频散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呈"M"型变化,其两个极大值分别出现在λ/20和λ/2附近(λ为波长),极小值对应厚度为λ/4;当储层厚度小于λ/4时,散射衰减对反射振幅和频散的影响明显强于固有衰减.

    衰减调谐效应速度频散各向异性薄储层

    基于半监督对比学习的地震相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赵冀川陈双全李洪于金辰...
    63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基于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在地震相智能识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无监督学习因缺少先验知识的引导,而识别精度相对较低.有监督学习需依赖大量标签信息,而实际情况难以满足该要求.提出一种半监督对比学习地震相识别方法,采用无标签数据和有标签数据共同学习以优化模型的性能和学习能力,从全部数据中学习相似样本之间的特征和不相似样本的差异,尽可能缩小同类地震相的类内距离并尽可能扩大类间距离;然后,利用少量的标签学习,将相类型和学习到的特征对应起来;最终实现全区的地震相高精度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SEAM AI地震数据和南海某工区地震数据,获得了地震相识别结果,并将其与常规有监督地震相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少量标签的情况下,半监督对比学习地震相识别方法能有效识别不同类别的地震相,提高了地震相识别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地震相识别对比学习半监督学习深度学习自监督学习

    基于各向异性梯度约束的裂缝弱度贝叶斯反演方法

    刘成芳魏华动刘瑞
    645-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育定向排列垂直裂缝的油气储层可以等效为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HTI)介质,裂缝的发育程度可以用裂缝弱度参数来刻画.在贝叶斯理论的框架下,利用方位地震振幅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梯度的裂缝弱度AVAZ反演方法.首先,基于线性滑动模型理论求取干裂缝的法向与切向弱度之间的相关性,推导了各向异性梯度与裂缝弱度的关系式.其次,利用叠前地震数据提取HTI介质AVO各向异性梯度属性,构建了裂缝弱度参数的初始模型,为后续裂缝参数反演提供更加准确的先验约束信息.为了提高储层的裂缝预测精度,利用方位地震数据振幅差异,消除了背景介质的干扰.最后,开展基于贝叶斯理论的AVAZ叠前反演,实现了 HTI介质储层裂缝弱度的估算.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初始模型,突出裂缝参数在反演过程中的贡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应用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以及地质认识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行性,是一种可靠的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

    裂缝型储层预测裂缝型油气藏HTI介质贝叶斯反演各向异性梯度裂缝弱度

    松辽盆地葡北油田油源断裂分类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邓松梅刘淑芬王殿举
    654-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藏期断裂是否活动,包括断距相对较大的断裂活动和无明显断距的微弱活动,划分了 3种类型的油源断裂:一是沟通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且断穿至T06反射层(嫩江组三段底界面)的穿透型油源断裂;二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引起断层端部发生褶皱变形的断层端部褶皱型油源断裂;三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断层两盘地层存在变形差异特征的断层两盘差异型油源断裂.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与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气平面分布吻合程度更高,其中,穿透型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控制作用最为显著,揭示了油源断裂的活动强度以及油源断裂与断层圈闭的匹配所控制的油气成藏数量对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的影响,该研究对类似区块油源断裂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可借鉴参考.

    油源断裂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断控储层断层圈闭

    莺琼盆地高温高压井地层温度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王禧润
    663-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西部海域莺琼盆地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地层温度分布范围较广,最高地层温度超过240℃.目前探井地质设计时地温计算沿用的方法大多是利用最大测井温度或完井测试温度计算的地温梯度来预测井底温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误差.为了降低井底温度的预测误差,优化勘探开发地质设计,对随钻测量温度和电缆测井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外推法建立了地层温度的计算模型,与测试所得的静止温度基本一致.此外,利用外推法计算得到区域单井的井底温度数据,建立了莺琼盆地不同地质层组的地温梯度模型,同时,采用地质分层组地温梯度累加计算井底温度的方法,对单井井底温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测试静止温度误差较小.结果表明,利用外推法计算地层温度是正确且可行的,可以用于钻前井底地层温度的预测.

    地层温度外推法回温速率高温高压莺琼盆地地温梯度

    适应川西地区复杂油气地质条件的物探技术探讨

    赵爽高博乐马如辉张聪玲...
    671-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西地区以负向构造为主,多期构造演化叠加,断裂发育、储层致密,气水关系复杂,物探采集、成像及储层预测技术适应性较差.概要介绍了分公司在川西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随着地质目标变化而形成的物探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现有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对地质目标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剖析了侏罗系近源薄互层致密砂岩气藏、须家河近源致密气藏以及山前带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等下一步重点勘探开发目标的研究难点,展望了高精度成像、低频资料储层预测、多尺度断裂系统刻画以及油气水识别等关键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应用物探前沿技术支撑川西复杂油气区高效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物探技术进展发展方向

    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电磁监测裂缝参数识别

    曾波杨扬宋毅陈珂...
    684-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裂实时监测是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和工程参数优化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传统电磁监测裂缝参数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难以保证,影响了监测效果.为了提高裂缝参数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捕食者-密度聚类混合优化算法的电磁监测裂缝参数识别方法.利用海洋捕食者算法(MPA)进行多次寻优,以每次寻优结果作为初始数据集,然后,利用密度聚类算法(DB-SCAN)进行聚类,构建中间样本数据集,最后,抽取该样本数据中值作为最终输出结果.采用Rastrigin函数进行测试,分析混合优化算法寻优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相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MPA算法单次寻优效果较佳.但两种算法寻优结果均具有较强随机性,其中,PSO和MPA算法50次寻优精度分别为1(-7~102和10-10~10-2,而改进的混合优化算法寻优效果更稳定,寻优精度达10-7.构建缝长、方位压裂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低于15%时,缝长和方位识别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小于1m和1°.利用改进的算法对四川盆地某井页岩气压裂电磁监测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裂缝改造的长度(缝长)与方位.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水力压裂电磁法海洋捕食者算法密度聚类算法实时监测裂缝参数识别

    井中激发的瞬态、稳态响应与测井方法集成

    沈建国刘少龙沈永进
    694-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井中激发的瞬态响应时需结合井内、外瞬态物理场的传播、扩散过程和探头的综合响应.发射探头能同时激发声、电、磁3种瞬态物理场,采用多种探头同时接收可获得地层的多个物理参数,实现测井方法集成.压电管和压电片激发瞬态振动瞬间同时激发同频谱的瞬变电磁场;带磁芯的线圈在其电流导通、关断瞬间激发瞬变电磁场时,磁芯磁致伸缩变形同时激发振动,振动和瞬变电磁在井和地层中分别根据声和电磁的规律传播、扩散.在井中对瞬态电磁场和声场同时测量可实现电阻率和声波测井.利用圆柱形井壁对径向传播声波的无数次反射形成的固有频率,采用共振响应的方式进行大功率激发,使能量有效地穿过井壁进入地层,可实现远距离探测.进一步加大激发功率,瞬态强磁场激发砂岩孔隙流体的核磁共振,强振动激发震电效应,在井中用高灵敏度探头接收可实现核磁和震电测量.采用稳态大功率超声激发高通量中子可实现中子、密度测井,再利用其导通和关断瞬间激发的瞬态响应进行声波和电阻率测井,最后实现测井原理集成的终极目标——声电磁核组合,这种集成方法可应用于裸眼井和套管井测井.

    测井原理集成激发源多物理场瞬态响应共振固有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