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汪燮卿

双月刊

1001-8719

syxb8282.ripp@sinopec.com;syxb8282@163.com

010-62310752;82368282

100083

北京市学院路18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Journal 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原油的性质与组成、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工艺、炼油化工催化剂、燃料和石油化学品及助剂、化学工程、反应动力学、系统工程、环保油品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及研究结果的综合评述;优先报道上述各方面的最新成果,每期均有若干论文被国内外许多重要刊物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不同孔径和酸性分子筛的催化剂异构反应差异性研究

    黄若兰杨清河黄卫国毕云飞...
    382-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2种不同孔径和酸性的一维十元环结构分子筛ZIP-1(小孔)和BCM-168(大孔)为酸性组分制备了 2种贵金属临氢异构化催化剂A200和B350,采用微型反应装置考察其对正十六烷的异构化反应性能,并对其产物进行倾点与收率的计算以模拟实际油品的切割效果.结果表明,孔径较大且Bronsted酸强度较弱的BCM-168分子筛制备的B350催化剂对正十六烷的异构化选择性更好,且在高转化率下A200与B350的选择性差距增大.通过对正十六烷异构产物进行模拟切割,发现2种催化剂反应产物的组成结构不同,B350催化剂异构化产物支化度更高.在实际油品评价中,通过分析产物烃组成与碳数分布,发现B350催化剂使烷烃断键生成碳数较接近的产物;而由孔径较小且Bronsted酸强度较高的ZIP-1分子筛制备的A200催化剂,易促进烷烃多次裂解生成碳数较少的短链烷烃.同时发现,催化剂的过度异构化会使产物裂解为沸点较低的组分,使得目的产物大分子异构烃类收率降低.

    分子筛异构化孔径酸性倾点收率

    Zn-Pt/ZSM-5催化CO2辅助丙烷脱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屈姝良樊华华聂小娃丁凡舒...
    392-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 Zn-Pt/ZSM-5催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机理,筛选出最优能量途径.研究发现丙烷在Zn-Lewis和Pt-Lewis酸位点上具有不同的反应路径和限速步骤.Bader电荷计算结果表明,丙烷分子吸附后,[Zn-O-Pt]2+活性位点中Pt上的电子密度增加,有利于丙烷活化,Pt位点对H的吸引能力更强,导致Pt—H键断裂生成H2需要克服较高能垒.Pt的引入改变了 Zn/ZSM-5的电子性质,影响其催化剂性能.在反应体系中引入CO2改变了丙烷脱氢反应路径,降低了限速步骤能垒,促进反应正向进行.

    丙烷脱氢Zn-Pt/ZSM-5CO2辅助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吉利彬李海涛赵永祥王浩...
    404-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催化加氢反应是合成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加氢反应催化剂多以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为主,常用的载体主要为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然而受传统金属负载和掺杂方式的限制,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的落位和粒径分布一直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极大限制了该类催化剂的应用.分子筛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适宜的酸性、可控的孔径和表面性质常被作为载体用于催化加氢反应.在这类反应中,分子筛既可以作为载体负载活性金属,也可以作为酸性催化剂适度参与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加氢活性和反应稳定性.详细总结了近年来以分子筛为载体的双功能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分子筛的孔道结构调控、活性金属负载方式以及加氢反应类型变化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分子筛孔道结构酸性位点金属负载方式加氢反应

    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除硫化氢的研究进展

    黄家兴刘迪李太平苏士焜...
    416-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燃料电池的兴起为氢气纯化领域带来新的挑战.氢气中痕量硫化氢(H2S)对燃料电池中Pt/C催化剂的不可逆毒化作用,推动了 H2S深度脱除的研究工作.但目前能达到燃料电池级氢气要求的H2S脱除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通过对常规H2S的吸附脱除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重点概述沸石分子筛如斜发沸石、A型、X型、Y型和其他类型分子筛及其改性分子筛在H2S吸附脱除领域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本课题组在H2S深度脱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燃料电池中氢的纯化提供技术思路.

    氢气纯化吸附分离硫化氢分子筛

    含碳Cu-Zn-Al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备及性能

    石传玮曾傲楠徐波刘佳明...
    428-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Zn摩尔比铜-锌-铝水滑石前体,焙烧后经过乙炔预处理和H2还原得到CumZn3-mAl-LDO(T140-R150)催化剂(m取值为1、1.5、2、3).对上述含碳铜-锌-铝催化剂进行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表征,研究其在大量乙烯存在时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铜-铝水滑石中引入锌,可提高前体中铜的分散度,有利于碳化铜(CuxC)加氢活性相的生成,提高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性能.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Cu/Zn摩尔比1,乙炔处理温度140 ℃,乙炔处理时间2 h,氢气还原温度150 ℃,氢气还原时间3 h.在温度100 ℃和压力0.1 MPa条件下,Cu1.5Zn1.5Al-LDO(T140-R150)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乙炔转化率达100%,乙烯选择性为53.9%,C4选择性为15.5%,乙烷选择性为30.6%.

    铜-锌-铝水滑石共沉淀法乙炔选择性加氢

    蜜勒胺负载二氧化锰的合成及其稠油低温催化氧化性能

    谭迪琛许凯成沈熠菲熊攀...
    437-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聚氰胺在354 ℃下热聚的蜜勒胺(Melem)为含有碳、氮元素的载体,以KMnO4为锰源,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 MnO2/Melem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和XPS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并以MnO2/Melem为催化剂,通过调控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对塔河稠油的催化氧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β-MnO2纳米颗粒成功负载于Melem表面上;通过对稠油催化反应前后的氧化油分别进行族组成分析、FT-IR、GC-MS和黏度测试,确定了催化氧化体系中催化剂用量为1.0%(质量分数),氧化剂选用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TBHP用量为0.5%(质量分数);且催化改质后实现了稠油中轻质组分的增加,降黏率可达67.06%.

    稠油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降黏

    石墨烯复合材料设计对其电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徐海升薛媚月李善建丁丽芹...
    447-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烯是以sp2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型蜂巢状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电催化领域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易堆叠、活性位点少等不足.石墨烯材料电催化活性与其原子排列、分子吸附和活化、电子结构、电荷运输等相关,综述了通过掺杂调控提高其内在活性、界面调控实现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调控改变原子排布方式、结构调控改变局部环境促进电子和质量传递等改善石墨烯材料电催化性能的方法,指出将掺杂调控与其他3种活性调控方法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石墨烯电催化活性掺杂调控界面调控相调控结构调控

    催化裂解中甲烷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成晓洁达志坚朱根权龚剑洪...
    453-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催化裂解反应中甲烷的生成机理及其选择性的影响因素,以C8烷烃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反应温度、辛烷异构体及ZSM-5、MPZ和拟薄水铝石3种催化材料对催化裂解过程甲烷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烷烃分子发生质子化裂化过程中能够生成甲烷的路径发生概率提高;原料的分子结构是决定其催化裂解甲烷选择性的本质因素,甲烷选择性随原料分子烷基侧链数目的增加而增大,弱化正碳离子的异构化反应可抑制甲烷过度生成;催化材料的结构特征和酸性是影响甲烷选择性的关键因素,较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在促进内扩散的同时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能有效提高反应物分子的转化率,但对甲烷选择性影响不显著,而Lewis酸则对甲烷的生成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催化裂解甲烷乙烯异构化氢转移正碳离子机理酸性

    聚氯乙烯热解动力学及热解产物组成研究

    徐敏雷俊伟高瑞通陈照军...
    46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重法对聚氯乙烯(PVC)塑料进行热解实验,研究其热分解特性;采用Friedman法和Škvára-Šesták模型计算PVC塑料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机理函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等手段分别测定热解油、热解气和热解残渣组成.实验结果表明:PVC塑料的热解反应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热解发生在250~390 ℃之间,质量损失约为65%,其平均活化能为152.58 kJ/mol,热解反应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第二阶段热解发生在390~560 ℃之间,质量损失约为29%,其平均活化能为231.52 kJ/mol,热解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GC-MS结果表明:PVC塑料的热解油气组成主要包括烷烃、烯烃、含氯有机物和芳烃化合物,热解残渣主要由石墨碳组成.研究结果可为废塑料脱氯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参考.

    聚氯乙烯塑料热解动力学热解机理产物组成

    基于催速失活的柴油中芳烃加氢失活动力学模型

    章晓岩丁石胡志海聂红...
    47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中型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以混合柴油为原料,对柴油加氢催化剂采用催速失活的方法进行处理,研究比较不同活性的柴油加氢NiMo催化剂的芳烃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催速失活方法得到的催化剂相比新鲜剂发生了明显的失活,催化剂的活性损失随着反应时间增加、氢/油体积比减少而增加.在考虑催化剂活性损失的基础上建立三集总多环芳烃加氢饱和失活动力学模型,将计算得到的催速失活实验中活性系数与反应时间和氢/油体积比相关联,得到柴油加氢芳烃饱和活性系数模型,并通过失活动力学模型计算不同活性系数下多环芳烃含量的变化规律.

    芳烃加氢饱和失活动力学柴油活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