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实用预防医学

李俊华

月刊

1006-3110

zhppm@vip.163.com

0731-84305942

41000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50号

实用预防医学/Journal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广国内外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动态,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子健康素养量表的适用性分析

    胡真真胡阳吴霞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中文改良版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lectronic Health Literacy Scale,e-HLS)在高校学生中的适用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2022年9-11月期间,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长沙市2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和Amos 24.0软件对量表信度、效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201名学生进行了应答,应答率85.17%.e-HLS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50,12个条目的决断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MO值为0.850,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近似x2值为972.031(P<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各条目的公因子,结果显示具有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775.e-HLS的模型整体拟合优度CFI值>0.900,RMSEA值为0.093.结论 e-HLS在高校学生中的电子健康素养评价方面的适用性较高.

    电子健康素养高校学生量表信效度

    基于函数嵌套实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判定的方法设计

    王非张裕李开宇谭雅卿...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WPS表格中函数嵌套和数组功能设计自动判定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等营养状况的方法.方法 综合3个国标中限值构建跨标准的营养状况综合判定界值体系,以OFFSET、INDEX、MATCH、IFS、DATEDIF、TRUNC、ROUND、IF函数嵌套结合数组设计计算方法.结果 在往年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 511条记录,在K3-O1 513区域输入调查对象的出生日期、体检日期、性别、身高、体重5个参数信息,对本方法进行验证.除有2条因年龄不满6岁无法查询外,共输出1 509条结果,包括中重度消瘦43条、轻度消瘦51条、正常969条、超重237条、肥胖198条、生长迟缓7条、体重过轻4条.校验输出结果显示,1 509条自动生成结果和查表结果相同,一致率100.0%.结论 依托免费的日常办公软件实现跨年龄阶段、跨标准快速准确的综合判定学生营养状况,可及性好,技术门槛低,兼容性强,利于在基层及专业机构中推广普及.

    WPS表格综合判定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

    2021年福建省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

    张春阳柯丽贞卢晓丽王惠榕...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设计的调查问卷,用分层抽样法,对福建省开展性病检测的机构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SPSS 22.0软件和在线统计分析工具vassarstat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86家医疗卫生机构,88个性病检测实验室.专、兼职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1.48,综合医院仪器设备配置最全面、性病检测项目开展最多.民营医疗机构除淋球菌核酸检测外,其他性病检测项目开展情况不少于公立医疗机构.86家机构开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的比例分别为94.19%(81/86)和98.84%(85/86);淋球菌涂片镜检、淋球菌培养、淋球菌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76.74%(66/86)、50.00%(43/86)和20.93%(18/8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47.68%(41/86)和24.42%(21/86);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检测项目开展比例均<35%.96.30%的机构参加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室间质量评价,而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各类检测项目室间质量评价参与率<80%.结论 福建省医疗机构已普遍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参加梅毒血清学检测项目间质量评价,但其他性病检测项目开展的比例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及质量控制.

    性传播疾病检测能力横断面调查

    口腔菌群与肥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宋小健梁程红王丽敏袁慧娟...
    125-12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对公共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综述了口腔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并从口腔菌群影响味觉敏感性、诱发炎症反应、调节宿主代谢及改变肠道菌群等方面对引起肥胖的机制进行了总结,试图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口腔菌群肥胖"口-肠-肝轴"潜在治疗方式

    如何科学应对冬季呼吸道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