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实用预防医学

李俊华

月刊

1006-3110

zhppm@vip.163.com

0731-84305942

41000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50号

实用预防医学/Journal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广国内外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动态,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5-2022年济南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

    陈星崔亮亮常彩云周成超...
    1328-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22年济南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015-2022年济南市布病病例资料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15-2022年济南市累计报告布病2 015例,其中2015-2016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6-2022年发病率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趋势Z=6.514,P<0.001),年均发病率为3.34/10万;无死亡病例.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3-8月共报告1 380例,占病例总数的68.49%.病例主要分布在章丘区、历城区、长清区、商河县、平阴县,共报告1 591例,占病例总数的78.96%.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7: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3岁.农民1 722例,占85.46%.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6 d.结论 济南市应进一步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布病防治工作,切实控制疾病流行.

    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2-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王利王思淼刘海博刘晓萌...
    1332-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2-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大兴区死因监测数据,按照ICD-10对疾病编码和分类.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和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等指标.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x2检验,ArcGIS 10.4.1软件绘制死亡率地域分布图,Joinpoint 4.8.0.1软件分析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21年大兴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全人群死亡的50.84%,粗死亡率为278.12/10万~322.70/10万,整体呈平稳状态(P=0.951);标化死亡率从233.29/10万下降至188.92/10万,呈下降趋势(P<0.05);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死亡主要集中在≥45岁人群,青中年组、中老年人组和低龄老年人组居民死亡率均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全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中,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和其他类型心脏病占98.27%.大兴区的农村或偏远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全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导致的PYLL为5 254.50~6 747.50人年,AYLL 为9.73~11.69 年/人,PYLLR 为 8.17‰~11.53%e,PYLLR 呈下降趋势(P<0.05),男性 PYLL、AYLL 和 PYLLR 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近年来大兴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导致的疾病负担仍然严重,应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死亡,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寿命损失年度变化百分比

    2019-2022年武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情况及时间变化趋势

    颜芝闻郭燕
    1337-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9-2022年武汉市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检出情况及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2022年武汉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项目》数据,以18 330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用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应用Cochran-Armigtage趋势检验探索时间趋势,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消瘦检出率从2019年5.20%降至2022年3.40%,呈递减趋势(Z=-3.080,P<0.05).肥胖检出率从2019年13.73%增至2022年18.07%,呈上升趋势(Z=4.536,P<0.05).消瘦、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4.10%、17.14%、16.36%.男生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主城区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远城区.消瘦、超重检出率15~17岁最高,肥胖检出率6~8岁最高,不同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消瘦有所缓解,肥胖逐年增高,形势较为严峻.

    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时间趋势

    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期间大型国际体育活动中症状监测系统的应用与分析

    虞睿纪文艳索罗丹李子昂...
    1341-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冠病毒流行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活动保障人员的症状监测系统运行效果,为今后大型国际体育活动公共卫生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承担赛事保障人员工作、生活任务的北京冬奥/残奥村和四个保障人员驻地酒店症状监测病例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流行病学分析,评估症状监测的效果和敏感性.结果 整个赛事期间,所有涉奥人员进行了全封闭管理,各团队在开展症状监测中职责分明,采用个人手机报告和智能手环监测相结合,累计监测27.76万人次,症状监测病例77例,未发现传染病病例;未发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症状监测病例报告及时.结论 在新冠疫情蔓延的紧张态势下,针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活动保障人员的症状监测系统有效运行.各团队在症状监测工作中分工合作、职责明确,以及实施全封闭式的管理和应用科技手段等经验可为后续完成类似公共卫生保障任务提供参考.

    症状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用大型国际体育活动

    海安地区老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方式和膳食镁摄入量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关联

    袁薇顾艳红许梦培王海霞...
    1345-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海安地区老年居民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与生活方式和膳食镁摄入量关系,为预防和控制老年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8-10月对海安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膳食习惯等信息,并于问卷调查之后测量其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采集全部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血脂等检测,根据其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和膳食镁摄入量与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样本1 200例,其中男性604例,女性5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共有226例,患病率为18.83%,不同性别、年龄段、BMI、是否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家族史的老年人其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糖尿病组的每日运动时间、每日膳食镁摄入量均低于正常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膳食模式中,老年糖尿病组的传统模式比例高于正常血糖组,而西方模式和健康模式比例低于正常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性别、BMI、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与正常血糖组相比,老年糖尿病组的每日运动时间、每日膳食镁摄入量均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56(95%CI:0.925~0.988)、0.843(95%CI:0.749~0.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同的膳食模式下西方模式和健康模式是老年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42(95%CI:0.904~0.981)、0.963(95%CI:0.942~0.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安地区老年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适量的膳食镁摄入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

    老年人糖尿病生活方式膳食镁流行病学

    2015-2019年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疾病负担及趋势预测分析

    吴琦玮高杨李艳辉沈榕...
    1349-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疾病负担及趋势预测,为该地区乙肝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获得北京地区乙肝数据,采用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早死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death,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等指标描述该地区乙肝疾病负担;构建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yesian age-period-cohort,BAPC)模型预测2020-2030年北京地区乙肝总体发病、死亡、DALY、YLD、YLL情况.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地区乙肝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乙肝男性发病50.94/10万,女性32.59/10万,男性年龄标化率21.48/10万高于女性20.19/10万,相比于2015年,男性与女性分别下降45.08%、45.46%.2019年男性死亡1.18/10万、年龄标化率1.13/10万,女性死亡0.52/10万、年龄标化率0.49/10万;男性与女性相比于2015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47.44%、70.83%.2019年乙肝男性DALY率为41.96/10万、女性37.62/10万,标化DALY率分别为 39.62/10 万、33.05/10 万;2019 年男性 YLL 率、YLD 率为 34.93/10 万、7.03/10 万,女性为 31.41/10 万、6.21/10 万,标化后男性YLL率、YLD率为32.91/10万、6.71/10万,女性YLL率、YLD率为27.79/10万、5.26/10万.相比于2015年,总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下降33.17%、25.75%、54.77%.BAPC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预计至2030年,乙肝男性、女性标化发病率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9.12%、34.72%,乙肝男性、女性标化死亡率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9.73%、28.57%.预计2030年,乙肝男性、女性标化DALY率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22.01%、24.42%,乙肝男性、女性标化YLD率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13.26%、16.92%.结论 2015-2019年北京地区乙肝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在2030年消除乙肝病毒仍具有挑战,应针对高危人群开展早诊早治措施,以降低其带来的负担.

    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疾病负担趋势预测

    2021-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性分析

    伍阳刘文敏周翠萍费怡...
    1352-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1-2022年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人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2022年上海市群体性接种登记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描述性分析接种情况和AEFI报告发生情况.结果 2021-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接种218.64万剂次新冠疫苗.AEFI总报告发生率为22.32/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分别是11.43/10万剂、1.92/10万剂,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发热、局部红肿,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AEF1多发生在接种后1 d内(74.59%),多为非严重性(98.77%).60~69岁老年人的AEFI报告发生率(24.21/10万剂)高于70岁及以上老年人(18.01/10万剂);老年女性(25.52/10万剂)高于老年男性(19.12/10万剂);第一剂次(34.51/10万剂)高于第二剂次(18.25/万剂),第二剂次高于第三剂次(8.71/10万剂).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国内疫苗报告发生率,且低于同区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报告发生率,提示安全性良好.

    老年人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安全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史小娜赵莉熊小平
    1356-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衰弱,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57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衰弱评估量表评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衰弱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57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8例发生衰弱,发生率为32.53%(188/578).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多重用药(OR=1.412,95%CI:1.020~1.95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OR=1.402,95%CI:1.100~1.788)、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评分(OR=0.767,95%CI:0.611~0.963)、简版老年抑郁量表(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评分(OR=1.408,95%CI:1.053~1.882)、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OR=1.523,95%C/:1.017~2.281)、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OR=0.694,95%CI:0.541~0.890)、血清 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OR=0.660,95%CI:0.503~0.865)均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可对具有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衰弱的概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衰弱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述情障碍、营养状态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存质量中交互作用探究

    高山胡芳李一硕
    1360-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述情障碍、营养状态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40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一般资料调查表、述情障碍量表、主观整体评估量表、生存质量量表为测评工具,收集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一般资料、述情障碍、营养状态及生存质量情况,采用Pearson分析述情障碍、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归因比(attribuate proportion,AP)、相对超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分析述情障碍、营养状态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389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存质量总分(46.49±6.85)分,述情障碍总分(54.10±6.98)分,营养状态评分(4.85±1.32)分;述情障碍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764,P<0.001),营养状态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664,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Child-Pugh分级、述情障碍、营养不良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由述情障碍、营养不良交互作用造成的肝硬化失代偿生存质量下降是其他未预测因子造成下降的3.172倍,在述情障碍、营养不良共存的肝硬化失代偿生存质量下降的危险性中,有52.36%是由二者交互作用所致.结论 述情障碍与营养状态对肝硬化失代偿生存质量存在一定交互作用,进一步强化心理疏导,可预防二者交互作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不良影响.

    述情障碍营养状态肝硬化失代偿生存质量交互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殷莉王菲菲费杏珍孙月飞...
    1364-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抽取2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和空腹血糖,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102人,发生率为46.3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15,95%CI:1.071~1.868)、年龄≥50 岁(OR=1.468,95%CI:1.170~1.842)、无配偶(OR=1.361,95%CI:1.112~1.665)、有吸烟史(OR=1.513,95%CI:1.191~1.921)、有糖尿病家族史(OR=1.696,95%CI:1.281~2.243)、有糖尿病并发症(OR=1.714,95%CI:1.267~2.319)、糖化血红蛋白>7.0%(OR=1.531,95%CI:1.170~2.004)、病程(3~5 年 OR=1.483,95%CI:1.119~1.966;>5 年 OR=1.529,95%CI:1.168~2.004)、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OR=1.425,95%CI:1.138~1.784)、胰岛素抵抗指数≥2.69(OR=1.153,95%CI:1.175~1.948)、超重或肥胖(OR=1.475,95%CI:1.070~2.033)、有心血管疾病史(OR=1.679,95%CI:1.165~2.418)、空腹血糖未达标(OR=1.525,95%C/:1.080~2.153)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

    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现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