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实用预防医学

李俊华

月刊

1006-3110

zhppm@vip.163.com

0731-84305942

41000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50号

实用预防医学/Journal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广国内外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动态,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447份儿童流感样病例人腺病毒、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黄超洋向星宇张斯钰黄一伟...
    257-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和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FV)的监测数据,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ILI咽拭子标本,并用荧光PCR法检测HAdV、甲/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B virus,IFV A/B)核酸.HAdV核酸阳性标本用PCR法扩增Hexon基因部分序列并测序、比对分型和构建进化树,IFV A/B核酸阳性标本用荧光RT-PCR法鉴定相应亚型/系.结果 共检测儿童ILI咽拭子标本1 447份,检出HAdV核酸阳性标本108份,阳性率为7.46%,进一步分型检出7种亚型共67份,包括HAdV-3型28份,HAdV-7型21份,HAdV-4型9份,HAdV-55型5份,HAdV-2型2份,HAdV-1型和HAdV-14型各1份;检出IFV A/B核酸阳性标本113份,阳性率为7.81%,其中甲型H3亚型81份,乙型Victoria(BV)亚系32份.HAdV和IFV混合感染3份.2019年ILI标本的HAdV、IFV阳性率分别为14.65%、12.44%,高于2020年(分别为2.56%和4.65%).不同性别患儿间HAdV、IF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dV或IFV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监测期间湖南省儿童ILI感染HAdV分属7种亚型,主要为HAdV-3型和HAdV-7型,感染IFV为甲型H3亚型和乙型BV系.HAdV和IFV普遍感染各年龄儿童,应加强HAdV和IFV监测和防控,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人腺病毒流感病毒流感样病例分型

    2013-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庄梅珠杨丹丹林明珠薛曹怡...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22年流腮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季节指数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腮的季节性和发病高峰期.结果 2013-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共报告流腮6 536例,年平均发病率12.0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季节指数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显示每年4月底到12月初为流腮发病高峰期.病例以男性为主(占61.00%),男性(14.21/10万)发病率高于女性(9.76/10万),(x2=222.395,P<0.001).年龄分布集中在10岁以下(占85.68%),5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257.90/10万).幼托儿童(44.37%)、学生(37.55%)、散居儿童(13.79%)为发病的主要群体.从地区分布看,病例总数前三位的是北蔡镇(520例,7.96%)、三林镇(505例,7.73%)、川沙新镇(442例,6.76%).2013-2022年浦东新区适龄儿童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接种率均在 99.00%以上.结论 2013-2022 年浦东新区流腮疫情呈下降趋势,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是流腮防控的重点人群,仍应加强预防接种证查验及MMR接种、补种工作.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接种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陈碧莹沈耀红黄玉萍臧亚勤...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探究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2-12月在某院儿科就诊的58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及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测评结果,按7∶3比例随机分配到建模集(412例)、验证集(177例).对建模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筛选出儿童RRT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表现和临床实用性分别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评估,同时引入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集41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首次确诊后1年随访中出现RRTI为64例(15.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0.666,95%C/:0.485~0.915)、家长对 RRTI 防控认知(OR=0.689,95%CI:0.526~0.903)是儿童 RRTI 的保护因素(P<0.05);过敏史(OR=2.809,95%C/:1.459~5.407)、C 反应蛋白高(OR=2.296,95%CI:1.275~4.101)、DII 高(OR=2.125,95%CI:1.242~3.637)、家庭成员吸烟(OR=1.467,95%CI:1.080~1.991)是儿童 RRTI 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儿童RRTI列线图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815~0.935),最佳截断值(阈概率)为0.37,此时的灵敏度为0.860、特异度为0.824;校准曲线分析的Brier指数为0.097(P>0.05);引入验证集进行模型外部验证发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0.793~0.924)、灵敏度为0.850、特异度为0.805;校准曲线分析的Brier指数为0.112(P>0.05).当决策曲线中阈概率值设为37.0%,建模集和验证集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4%、59%,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 基于年龄、过敏史、C反应蛋白、DII指数、家庭成员吸烟、家长对RRTI防控认知度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儿童RRTI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膳食炎症指数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发病空间特征分析

    仇恒英张卫文张洁王永伟...
    270-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封市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报告病例进行时间、人群、地区描述性分析,应用ArcGIS 10.6软件绘制猩红热发病统计地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78例,年均发病率为1.56/10万,发病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9.33,P<0.001).发病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P>0.05).病例年龄以<25岁(667例,占98.4%)为主,主要集中于10~<15岁组(374例,占55.2%);10~<15岁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为学生(占52.5%),0~13岁发病率呈升高趋势(x2趋势=6 503.22,P<0.001),之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x2趋势=6 965.24,P<0.001).猩红热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每年第四季度为发病主峰,发病率为5.55/10万(占32.4%),第二季度为发病次峰,发病率为4.44/10万(26.0%).开封市西北部中心城区年均发病率(4.56/10万)高于东南部远郊地区(0.3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4.67,P<0.001).各区县猩红热发病率空间分布全局空间正相关,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29,P=0.0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有5个区县呈现高-高聚集现象.2012-2022年开封市共报告猩红热聚集性疫情33起、暴发疫情9起,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占83.33%),涉及247例猩红热病例(占36.43%),主要发生在第四季度(占69.05%)和第二季度(占23.81%).结论 2012-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猩红热发病率地区分布存在空间聚集特征,主要涉及西北部中心城区且发病率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建议对重点区域的重点人群有计划开展针对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措施.

    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空间分布

    2018-2022年湘西自治州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黎祺秦家碧杨婵莫英瑛...
    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湘西自治州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为湘西自治州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2018-2022年湘西自治州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湘西自治州两家哨点医院共报告门急诊就诊人数2 050 339例,其中ILI 57 442例,占2.80%.共采集ILI呼吸道标本14 581份,其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 321份,阳性率为9.06%,甲型H3N2亚型、乙型Victoria系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61例(42.47%)、548例(41.48%).湘西州流感流行时间以冬春季为主,2018-2019年流行的主要毒株型别为甲型H1N1,2019-2020年H3N2与Victoria毒株共同流行,2021-2022年流行毒株为Victoria,2022年17周后以H3N2为主.ILI检测人群中,5~14岁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测率最高,达13.41%,其次为0~4岁年龄组,为11.23%,不同年龄组人群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8-2022年冬春季是湘西州流感高发期,流感各型别交替流行,儿童、青少年为高发人群,应以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流感防控工作为重点,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并鼓励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以防控流感疫情暴发流行.

    流感哨点监测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

    湖南省不同人群对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方式选择偏好的多重对应分析

    何蛟龙杨土保黄娟明辉...
    27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城乡及不同年龄居民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相关的选择偏好,为促进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决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绘制多重对应分析因子载荷图,探讨分析城乡及不同年龄人群获取结防知识途径、期望途径、常用网络查询方式、喜欢的科普形式等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个人偏好情况.结果 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特定对象(医生、居委会/村委会、听亲友或其他人说等)宣传引导分别占获取结防知识途径方式的54.7%、11.1%、25.6%.传统媒体仍然是公众获取结防知识主要途径.受众获取结防知识的期望途径与其常用查询方式较为一致,35~54岁人群倾向选择的微信、微博及宣传画、折页、报纸、杂志等方式,55岁以上人群选择"什么都行"或"不知道"居多,文字+图片较为迎合34岁以下人群,55~64岁人群较其他年龄人群更多选择动画、视频.结论 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应当着眼于不同受众特点,细分并主动契合不同需求和偏好,精准定制目标和内容,采取适宜的宣教方式,促进新媒体/传统媒体等方式方法有机融合,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结核病健康教育多重对应分析偏好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学生电子烟认知、态度对使用行为影响的研究

    彭佳荣冬芸李丹杨娟华...
    28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生电子烟使用行为与知识、认知的关系,为电子烟的控烟行动提供新策略.方法 于2022年5-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省3所医科大学4 12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参考《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问卷》及相关文献进行设计,使用AMOS 26.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4 126人,其中男生2 052人(49.73%),女生2 074人(50.26%);18岁及以下年龄组1 613人(39.09%),19~21 岁年龄组 1 966 人(47.65%),22 岁及以上 547 人(13.26%);城镇 1 031 人(24.99%),农村 3 095 人(75.01%).医学生电子烟尝试使用率为6.54%,电子烟知晓率为89.99%,不同电子烟知识的知晓率在54.89%~74.29%之间;不同电子烟使用态度的问题上,持积极态度的比率在4.56%~21.43%之间.最终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效果较好.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医学生使用电子烟行为的因素有知识(β=0.073,P<0.05)、认知(β=0.051,P<0.05)、态度(β=-0.150,P<0.05),知识对电子烟使用行为的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认知、态度对电子烟使用行为有直接效应.结论 医学生电子烟知识、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医学生对电子烟知识的了解情况可以直接影响电子烟使用行为,还可以通过认知和态度间接影响电子烟使用行为,应从知识、认知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干预,促进其形成禁烟意识并减少电子烟使用行为.

    电子烟医学生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2020年湖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张静航高守芝周艳君陈洁...
    287-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2020年湖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的空间分布,构建空间回归模型探索梅毒报告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为湖南省梅毒精准化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区县为研究单位,使用全局Moran's I统计量衡量全局空间自相关,使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探测热点区域,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构建合适的空间回归模型.结果 2020年湖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呈正向空间自相关(Moran's I=0.247,P<0.001),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湘东部长沙市和湘西北部怀化市、张家界市,冷点区域主要位于湘南部衡阳市、邵阳市.空间滞后模型纳入城镇化率(b=-0.274,P=0.0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b=1.055×10-5,P=0.092)、丙肝报告发病率(b=0.397,P<0.001)、淋病报告发病率(b=1.104,P=0.003)、HIV/AIDS现患率(b=0.065,P=0.077)五项自变量(模型决定系数=0.397,赤池信息量准则=1 124.57,施瓦茨准则=1144.64).结论 2020年湖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具有地区聚集性,应综合考虑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对梅毒报告发病率的影响,制定精准化梅毒防控策略.

    梅毒空间自相关Getis-OrdGi*指数空间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

    重庆市忠县35~75岁居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患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熊晓世朱红云熊华利
    29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忠县35~75岁居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患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1-2022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 659例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不同变量间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简称"三高")的差异使用x2检验或趋势性x2检验,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变量与"三高"共患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35~75岁居民5 659例,平均年龄为(58.71± 9.54)岁;男性1 927例,占34.05%,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5.91%、26.36%、36.33%,"三高"共患的标化患病率为7.4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1.264,95%CI:1.038~1.540),50~59 岁(OR=2.425,95%CI:1.655~3.553),60~69 岁(OR=4.486,95%CI:3.066~6.564),70~75 岁(OR=4.412,95%CI:2.930~6.643);适当锻炼(OR=0.780,95%CI:0.651~0.934);睡眠充足(OR=0.752,95%CI:0.611~0.928);高血压家族史(OR=1.389,95%CI:1.074~1.798);超重(OR=1.279,95%CI:1.047~1.563);肥胖(OR=4.141,95%CI:3.005~6.484);中心性肥胖(OR=2.190,95%CI:1.740~2.757)与"三高"共患相关.结论 忠县35~75岁居民"三高"共患的患病率较高,有必要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实施"三高"共管并加强体重管理.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患率影响因素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检出情况分析

    徐娇君王惠姣陈小平
    295-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的检出情况,为临床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金华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的86株SA菌株,进行来源分析、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基因mecA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86株SA菌株主要来源于ICU、外科、老年医学科,分布比例为36.05%、26.74%、12.79%;经过鉴定后,其中30株(34.88%)SA含有mecA基因,表型鉴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经过药物敏感性试验,SA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80.23%、73.26%,对利福平、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替加环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存在不同程度敏感,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完全敏感,耐药率为 0%;SA 菌株中 sea、seb、pvl、tsst-I、hld、clfA、clfB 均有检出,检出率为 39.53%、44.19%、50.00%、40.70%、58.14%、59.30%、55.81%,并检出多种毒力基因共存,包括 sea+seb+pvl+tsst-I+hld+clfA+clfB(18.60%)、sea+seb+tsst-I(13.95%)、tsst-I+hld+clfA(10.47%)和pvl+clfA(10.47%).结论 该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SA菌株以MRSA为主,筛选出的敏感抗菌药物为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检出毒力基因为sea、seb、pvl、tsst-I、hld、clfA、clfB,存在多种毒力基因共存现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毒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