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017-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创伤性脑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及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临床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 6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依据是否发生早期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206例)和生存组(1 446例).分析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职业分布、颅脑损伤程度与创伤原因关系、主要死亡原因分布,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1 65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处于36~45岁区间的占比较高,为27.48%;职业为农民和工人的患者占比较高,分别为28.03%和23.97%;在创伤原因中车祸伤的占比较高,为44.79%;早期死亡率为12.47%,死于急性颅脑损伤的占比较高,为58.25%.各年龄段内男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5,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瞳孔散大、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12分、脑疝、环池受压、合并多发伤、中线移位>5 mm、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l0xl09/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4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34 s 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OR=1.704、1.984、2.168、1.514、2.284、1.952、1.846、1.872、1.808,P<0.05).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农民工和工人为主,且多数是由于车祸所致.影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合并多发伤、入院时瞳孔散大等,临床可对高危人群实施相应干预、预防措施,以降低早期死亡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