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

颜廷昭

双月刊

1007-3426

ceog-cn@vip.sina.com

028-85604581 85604588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and Ga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石油化工与天然气化工领域的科技成果,包括油气处理与加工、天然气及其凝液的下游产品开发、油田化学药剂、天然气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技术开发展动向等。栏目有天然气及其凝液的利用、油气处理与加工、油田化学、分析测试、环境监测与保护、油气简讯等。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生产、应用和管理的人员以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下煤制气制取液化天然气和液氢工艺研究

    刘恩斌鲁绪栋季永强彭杰...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脱除地下煤制气中的酸气,将地下煤制气中的CH4和H2分离出来并液化.方法 对常见的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确定采用低温精馏法对煤制气进行脱酸气、分离CH4和H2并液化.根据低温精馏法的原理,设计了 一种全新的地下煤制气脱酸气、分离CH4和H2并液化的工艺流程,该工艺主要由两个精馏塔、一个两相分离器和三级氦膨胀制冷系统组成.同时利用HY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最优参数.结果 该工艺可以将地下煤制气中CO2的摩尔分数脱除到0,H2S的摩尔分数脱除到3.65×10-14,满足处理要求.同时可以实现CH4回收率为99.97%,加压液化天然气(PLNG)的摩尔分数为99.97%,H2的回收率为98.30%,液氢(LH2)的摩尔分数为99.99%.结论 该工艺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煤制气制取PLNG和LH2,且所需能耗较传统工艺能耗降低了 11.64%,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地下煤制气低温精馏法脱酸气加压液化天然气液氢

    EHA+二甘醇二甲醚贫水吸收剂在填充塔中捕获低分压CO2

    68页

    气田水资源含量分布特征及提取前景——以川东地区气田水锶和溴资源为例

    袁增何志强谭红喻璐...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田水主要来源于在油气生产作业中所产出的地层伴生水,具有类型众多、矿化度高、污染成分复杂的特点.通过对川东地区气田水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发现石炭系层位中蕴含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锶(最高达814 mg/L)、溴(最高达717 mg/L)等资源远高于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海水等水体中锶和溴资源含量.且目前中国锶矿、溴素都存在着进口需求高、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阐明锶、溴回收技术并评估潜在开采的初步经济可行性,发现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该研究旨在为川东地区气田水中锶、溴资源的提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更好地实现油气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川东地区气田水锶资源溴资源石炭系资源化利用

    微芯片技术在油气田井下漏层定位中的应用

    苗海龙马跃石钊睿邱正松...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准确地定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井漏位置,为制定堵漏措施提供支持,提高堵漏的成功率.方法 由于漏失层位大量钻井液漏失会造成该位置温度变化异常,通过一种搭载微芯片的微型井下测量球状仪在井内循环,获取井下温度、压力分布数据,然后基于这些数据掌握井下温度分布规律,并与理想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行对比,从而比较准确地定位漏失点位置.结果 通过捕获井口返出的微芯片,获取井内温度压力数据,然后再对温度梯度变化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终能够基于数据分析出较为准确的漏失层位.结论 基于微芯片测量数据来定位漏失点是一种针对井下漏失情况诊断的新型、低成本且便捷的方法,为创新型井下测量微芯片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和代表性的场景.

    微芯片温度分布漏点判断井漏

    Kenics型静态混合器对含水原油均质化效果影响数值模拟

    万捷林睿葛芸芸戴波...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含水原油在输送过程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或大量聚集的现象,将Kenics静态混合器引入到含水原油输送过程中,并对其均质化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FLUENT软件对管道内流场进行模拟,并用变异系数和液滴平均粒径对均质化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混合单元排列方式、扭角、长径比和数量对均质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使用排列方式为异向叉排、扭角为240°、长径比为0.5、数量为10个的Kenics静态混合器不仅能使油水两相分布均匀,还能获得更小的液滴平均粒径,从而实现更好的均质化效果.结论 排列方式为异向叉排时均质化效果最好;随着扭角的增大,管线出口的变异系数和液滴平均粒径呈下降趋势;随着长径比的减小和数量的增多,出口的变异系数值趋于相同,但能获得更小的液滴平均粒径.通过均质化处理后,可以使取样样本更加准确地体现储罐原油的含水率,避免造成油品交接纠纷,保证油品外输任务的完成.

    Kenics静态混合器均质化数值模拟含水原油

    超亲氮化碳-硅藻土复合滤层油包水乳液快速破乳

    何赟艺张兴杨蒋炜王唯...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实现高黏度油品油包水乳液的快速高效破乳.方法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热聚法制备超亲水材料氮化碳,采用制备的氮化碳混合硅藻土制备复合滤饼,通过抽滤实现高黏度油包水乳液快速破乳.结果 含质量分数为1.5%氮化碳的0.5 cm氮化碳-硅藻土滤饼可实现水含量在6%(w)以内,乳滴粒径在2.32μm及以上,油包水乳液完全破乳,20 kPa真空度的破乳速率可达3.57 L/min,破乳效率为97.36%,油回收率为99.72%以上;增大破乳用滤饼厚度,可用于更高含水量乳液的破乳;破乳基于超亲氮化碳对水的强吸引力和硅藻土微孔破碎共同作用.结论 氮化碳-硅藻土滤饼可实现油包水乳液快速高效破乳,具工业实用前景.

    超亲水材料氮化碳硅藻土高黏度油品油包水乳液破乳

    多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97页

    驱油流体吸附抑制剂的合成与评价

    赵帅田雨吴澳回安锋涛...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化学驱的实施过程中,地层对驱油剂的吸附滞留是表面活性剂进入地层后含量损失的一种主要原因,为了减少驱油流体在地层的损耗成本而展开对驱油液体吸附抑制剂的研究.方法 以二氰二胺(DCD)、1-十八胺盐酸盐(OHC)为原料,基于亲核加成的原理采用熔融法在150 ℃下合成了一种针对驱油流体的吸附抑制剂OHCB,该表面活性剂同时具备强疏水基、强极性原子和阳离子基团,因此具有较强的占据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点的能力.对其进行了红外吸收、紫外吸收、元素分析、质谱等结构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作为添加剂的最佳配比,并验证在最佳配比下对驱油剂AEO7的吸附抑制效果,以及该体系相较AEO7单一体系的静态洗油效率、乳化性及润湿性的变化.结果 OHCB抑制驱油剂AEO7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驱油剂与吸附抑制剂质量比为5:1的情况下,抑制效果可达27%以上.结论 OHCB不仅具有较好的吸附抑制效果,且其加入使AEO7的静态洗油效率提升至27.3%、γcmc降至27.1 mV/m,CMC降至38 mg/L、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5 mV/m以下,对体系性能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并且相较于需要预吸附的牺牲剂,其使用更为便捷.

    吸附抑制驱油静态洗油效率表面张力界面张力

    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耐蚀性能评价方法

    钟洋毛汀黄洪发曾德智...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耐蚀性能评价方法,为双金属复合管在高酸性气田现场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在高酸性环境中的主要腐蚀类型,参考标准Q/SY 06018-2016中冶金复合管直焊缝和堆焊层腐蚀评价内容,确定以晶间腐蚀、抗SCC/SSC性能、点腐蚀、模拟工况腐蚀为评价指标,并通过整管段试验验证评价结果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耐蚀性能评价方法,同时以国产L360/825冶金复合管环焊缝为例对建立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使用建立的方法对L360/825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耐蚀性能进行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法有效可靠,评价结果显示L360/825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结论 建立的评价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高酸性气田用双金属复合管的环焊缝耐蚀性能评价,为双金属复合管的现场应用提供依据.

    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耐蚀性能高酸性气田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产品质量标准GB/T37244的探讨

    邓凡锋邓文清徐冰艳林俊杰...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燃料是连通氢能产业上游制氢环节和下游应用场景的核心介质,针对现行产品标准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中涉及的杂质含量限值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梳理国内氢燃料产品质量标准的演进历程,对比国外相关的氢气产品指标及分析方法标准,调研国内氢源现状衍生的杂质组分情况和实际分析需求现状.结果 氢燃料中关键杂质以及其他杂质的组成要求应根据实际研究结果完善限值指标.建议针对氢燃料来源多样导致引入杂质组分的不同,采用关键组分核查与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相结合的检测方式.结论 在满足国内氢燃料质量要求和国际标准ISO 14687:2019《Hydrogen fuel quality—Product specification》的前提下修订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健全氢燃料质量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和溯源链条,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提高分析效率.

    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燃料电池车用氢气GB/T3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