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肿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肿瘤杂志
浙江大学
实用肿瘤杂志

浙江大学

张苏展

双月刊

1001-1692

shyzhl@zju.edu.cn

0571-87783654

310009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实用肿瘤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肿瘤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创刊于1986年11月,双月刊,每逢双月10日出版,大16开,72页,定价6.00元。主编系著名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编辑部专职人员4人,其中编务1人。每年均能准时出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务人员及从事肿瘤科研与教学工作者。本刊突出实用性,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肿瘤学术领域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罗替尼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赵迎喜蓝柳韦婷婷龙亚秀...
    258-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后予口服安罗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找到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n=73)和来宾市人民医院(n=32)收治的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均为经2个周期TPF方案(多西他赛+氟尿嘧啶+顺铂)诱导化疗+顺铂单药同步放化疗后,有≥1项复发高危因素:治疗后未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Epstein-Barr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100 copies/mL 或者初始治疗前分期为 T4 或 N3.105 例患者随机分为安罗替尼辅助治疗组51例和观察组54例.安罗替尼辅助治疗组于同步放化疗结束后3周开始使用安罗替尼辅助治疗(餐前口服安罗替尼12 mg,1次/d,连续服用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总共8个周期.观察组予观察.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2年生存情况,并分析安罗替尼辅助治疗组放化疗和安罗替尼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安罗替尼辅助治疗组和观察组2年无失败生存(failure-free survival,FFS)率为94.1%和83.3%(P=0.023),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率为 98.1%和 88.9%(P=0.015),2 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 98.1%和 94.4%(P=0.081),2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ocoregion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率为96.1%和92.5%(P=0.072).安罗替尼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的高血压、疲乏、食欲下降、手足综合征、口腔咽喉痛以及皮疹.经对症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明显缓解.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后再口服安罗替尼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2年FFS率,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率.部分患者出现安罗替尼相关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可通过治疗缓解.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安罗替尼

    嗜铬细胞瘤患者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柳汀吴悠悠苗鹏程
    26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患者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嗜铬细胞瘤患者78例,按术后是否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分成不稳定组(n=13)和稳定组(n=65).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史、术前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和术后乳酸浓度.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比例、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需继续机械通气比例、术后继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情况.对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13例出现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为1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肿瘤、术后乳酸浓度和麻醉时间是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铬细胞瘤患者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乳酸浓度对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预测界值为4.2 mmol/L,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78.3%.结论 双侧肿瘤、术后乳酸浓度和麻醉时间是嗜铬细胞瘤患者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乳酸浓度对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嗜铬细胞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肾上腺切除术危险因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再次131I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郭卫李智勇朱辉朱远...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的临床指标(肿瘤大小和多灶性)、术后首次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ablative stimulated thyroglobulin,ps-Tg)水平、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水平以及s-Tg/抑制性甲状腺球蛋白(supressed thyroglobulin,sup-Tg)的比值对DTC患者再次131I治疗疗效不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并行再次131I治疗的DTC患者162例.根据《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21)版》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组、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组、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组和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组,比较不同疗效分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和肿瘤多灶性等)和血清学指标(ps-Tg水平、s-Tg水平和s-Tg/sup-Tg比值)等的差异.ER组和IDR组为治疗效果满意组,BIR组和SIR组为疗效不佳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s-Tg水平、s-Tg水平和s-Tg/sup-Tg比值预测DTC患者再次131I治疗疗效不佳的诊断价值.结果 DT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大小和首次131I治疗剂量/131I治疗总剂量的比值均不是再次131I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ER组、IDR组、BIR组和SIR组血清学指标ps-Tg水平、s-Tg水平和s-Tg/sup-Tg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Tg水平、s-Tg水平和s-Tg/sup-Tg比值预测DTC患者再次131I治疗疗效不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941和0.809,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21.24 μg/L、8.42 μg/L及7.87,约登指数分别为0.570、0.770和0.509,敏感度分别为76.2%、95.2%和 76.2%,特异度分别为80.8%、82.8%和74.7%.结论 ps-Tg水平、s-Tg水平和s-Tg/sup-Tg比值对DTC患者再次131I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碘放射性核素放射疗法

    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纵向小切口对早期外阴鳞癌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祎晨陈鲁赵灵琴邵峰...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外阴鳞癌患者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纵向小切口治疗对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外阴鳞癌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纵向小切口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纵向小切口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率、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vs 90.3%,P=0.301).两组手术时间、右侧淋巴结清扫数量和左侧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均P<0.01),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两组术前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维度评分均提高(均P<0.05),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2.9%vs 35.5%,P=0.038).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外阴鳞癌患者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纵向小切口治疗切口愈合率较高,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导致死亡率增加,手术安全性较高.

    早期外阴鳞癌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纵向小切口手术安全性术后生活质量

    18F-FDG PET/CT显像和血清学指标对前列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李晶张莺
    280-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诊断前列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5例疑似前列腺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与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77)和良性组(n=18).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前列腺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血清总前列 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ree/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t-PSA)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最佳截断界值.结果 ROC曲线显示,SUVmax、tPSA、fPSA和f/t-PSA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7、46.67 ng/mL、11.11 ng/mL和0.10.SUVmax、tPSA、fPSA和f/t-PSA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 0.658、0.897、0.842 和 0.836.18F-FDG PET/CT 显像、tPSA、fPSA和f/t-PSA对前列腺肿瘤的诊断敏感度分别是81.8%、97.4%、92.2%和83.1%,特异度分别是61.1%、27.8%、50.0%和50.0%,准确度分别是77.9%、84.2%、84.2%和76.8%.恶性组SUVmax、tPSA和fPSA均高于良性组,f/t-PSA低于良性组(均P<0.05).18F-FDG PET/CT检查显示,72例有远处转移病灶.结论 SUVmax、tPSA、fPSA和f/t-PSA均能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灶.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测远处病灶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好的帮助.

    前列腺肿瘤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两种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相关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比较

    袁园林清源任伟民季赛燕...
    284-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手术样本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并比较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CRC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ing,FFPE)样体450例.根据检测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组(n=312)采用 IHC 法检测 DNA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 MutS homolog 2(MSH2)、MSH6、MutL homolog 1(MLH1)和PMS homolog 2(PMS2)的表达;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multipl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as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PCR-CE)组(n=353)采用 mPCR-CE 法检测 MSI 单核苷酸位点(NR24、BAT25、CAT25、BAT26和MONO27).其中215例同时接受IHC法和mPCR-CE法检测.对这215例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KRAS原癌基因GTP酶(KRASproto-oncogene,GTPase,KRAS)、NRAS原癌基因GTP酶(NRAS proto-oncogene,GTPase,NRAS)和 B-Raf 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BRAF)基因(KRAS/NRAS/BRAF,KNB)突变,采用IHC方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MSI结果分布在人口学特征(年龄和性别)、临床病理特征(肿瘤位置、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侵犯深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分子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IHC组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MMR)样本占6.1%(19/312),其中52.6%(10/19)的dMMR样本是由MLH1和PMS2共同表达缺失导致.dMMR的分布在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PCR-CE组高频MSI(high-frequency MSI,MSI-H)样本占4.0%(14/353),MSI-H的分布仅在肿瘤位置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IHC法和mPCR-CE法共同检测样本中,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7.2%(209/215);dMMR和MSI-H的分布在BRAFV600E突变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尽管IHC法和mPCR-CE法检测CRC MSI/dMMR的一致性高达97.2%,但dMMR和MSI-H在CRC中的分布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并不一致,表明在特定亚群中需要采用特定方法检测CRC MSI/dMMR.

    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DNA错配修复BRAFV600E

    第十二届《实用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名单(以姓名汉语拼音为序)

    289页

    《实用肿瘤杂志》稿约

    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