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熊墨年

双月刊

1671-4040

jxnc5621@tom.com

0791-88525621/88528704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529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Journal Practical Clinic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中西医学术、贴近临床、注重实用、鼓励创新、中西并重为宗旨,及时反映中西医的临床及科研成果,力求办成特色鲜明的广大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药人员所喜爱的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肌层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邢聪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肌层切开术(LESS)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6例CHP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脐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行常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治疗,经脐组行LESS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瘢痕美观度,胃、食管内压力,幽门管各参数.结果 两组术后达到全量喂养时间、术中失血量、进食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组术后 1 个月时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为(2.48±0.75)分,低于常规组的(4.36±1.01)分,且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胃内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胃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术后胃内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幽门管内径较术前增高,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幽门肌层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而两组术后幽门管内径、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幽门肌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种术式均可良好改善CHPS患儿胃内压、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幽门肌层厚度及幽门管狭窄,缩短患儿术后恢复时间,但LESS术切口美观度更高.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肌层切开术

    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王熙祉
    42-4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86 例IP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吡非尼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肺纤维化指标[血清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生物标志物[唾液酸化糖链抗原-6(KL-6)、趋化因子 18(CCL18)和微小RNA-21(miR-21)]水平、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Ⅳ、PCⅢ、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FEV1、FVC、DL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L-6、CCL1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miR-2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症状、活动、疾病影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纤维化及生物标志物指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特发性肺纤维化吡非尼酮乙酰半胱氨酸

    盐酸乙酰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殷旭芳
    45-4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乙酰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7 月医院收治的DPN患者 80 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两组均于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乙酰左卡尼汀治疗,均持续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症状严重程度、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正中神经MNCV、正中神经SNCV、腓总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严重程度和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乙酰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整体疗效,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盐酸乙酰左卡尼汀血糖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

    生肌玉红膏外敷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郭慧张箐鸿路璐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膏外敷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与创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22 年3 月至 2024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常规组给予银离子敷料治疗,研究组给予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指标、血清相关因子[内皮抑素(ES)、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面积缩小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FGF、VEGF水平均高于常规组,ES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肌玉红膏外敷能够有效抑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糖尿病足溃疡生肌玉红膏银离子创面

    脑血疏口服液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钰宋经畏石珂
    51-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6 月至2023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62 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甘露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两组持续用药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CBV、rCBF均高于对照组,MTT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辅助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局部脑组织低灌注,抑制炎症高反应状态,减轻患者症状与神经缺损程度.

    脑出血脑血疏口服液神经功能相对脑血流量相对脑血容量

    热敏灸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应用于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焦琪杨莉
    54-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以医院 2023年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伴有尿失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热敏灸和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尿失禁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顺应性(BC)和最大逼尿肌压力(PQmax)]、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以及尿失禁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前日间、夜间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夜间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Qmax、Qmax、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Qmax、BC高于对照组,PQmax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膀胱最大容量、I-QOL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I-QOL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提高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患者排尿功能.

    脑卒中尿失禁热敏灸盆底肌功能锻炼最大尿流速

    血液灌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耀宗张书娟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年 1月至 2023年12 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床旁持续血液滤过(CR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TNF-α、IL-6、CRP、RR、MAP、HR、生活质量评分和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R、HR、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IL-6、CRP、TNF-α和预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感染性休克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流变学炎症介质

    氟马西尼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催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婧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氟马西尼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催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1 月至2023 年 12 月于医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 80 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两组均采用全麻,观察组给予氟马西尼催醒,对照组不采取催醒措施,待患者自然苏醒后拔管.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镇静/警觉评分标准(OAA/S)评分、麻醉恢复时间、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术毕(T0)、给药 1 min(T1)、给药 5 min(T2)时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 时BIS和OA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OAA/S评分>4 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马西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催醒中效果良好,可加快患者意识恢复,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对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全麻老年氟马西尼催醒血流动力学

    湿润烧伤膏联合rh-bFGF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钟金洋赖成思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60 例浅Ⅱ度烧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rh-bFGF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4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情况、炎症介质水平、微小RNA21 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红斑、渗液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介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HIF-1α和微小RNA21 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联合rh-bFGF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瘢痕形成,且安全可靠.

    浅Ⅱ度烧伤rh-bFGF凝胶湿润烧伤膏炎症介质HIF-1αVEGF

    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张亚培宫爱民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医院 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110 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交锁组各55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术中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交锁组术中应用交锁髓内钉实施内固定,治疗后均随访 1 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交锁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 24 h交锁组hs-CRP、WBC、TNF-α均低于常规组(P<0.05);交锁组随访第 3、6 个月骨痂生长率及随访结束时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交锁髓内钉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减轻炎症反应,加快骨折愈合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微创钢板骨折愈合